事业单位改革2年内完成,4大改变影响3000万在编人员

自2011年起,事业单位改革初始改革,将当时事业单位划分为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和公益三类,至2015年下半年,基本分类完毕。

2017年,人社部召开了相关的会议,决定了对公益二类中的高校和医院进行编制的改革,即对其取消(或逐步消减编制)。

其中高校编制已经全部取消,医院编制逐步削减中,从目前医院招聘几乎全为备案制(控制总量)可窥一斑。

至2019年事业单位完成改革,其带来的4大改变,将影响目前在编的3000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事业单位改革2年内完成,4大改变影响3000万在编人员

聊城非编招聘

1、事业单位招考性质(合同性质)

事业编制之前一直与行政编制进行讨论,而后者大家都清楚是公务员编制,是真正的铁饭碗。而事业单位改革后,部分事业单位(三类)已经和企业性质差不多,自营自收。而且现在事业单位招聘后签到的合同为“聘用合同”。当然这里的“聘用合同”与企业的用工合同还是不同的。而且处于控制总量范围内招聘的员工与之前的在编员工,在工资待遇方面基本.上是一样的,也就是同工同酬,而且在晋升、选拔等方面有同等的权力。

事业单位改革2年内完成,4大改变影响3000万在编人员

2、取消高校、公立医院编制,加强绩效改革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事业单位中有4000多万人,其中有1000多万人退休中,在教育部中截止2015年数据中教师人数近1539万人;国家卫生计生委截止2015年年末数据显示,卫计系统人数达1069万人。因为在事业单位中涉及人数比较多,所以取消高校和医院的编制。加强人才流动,能者上,弱者下,能者多劳,多劳多得。所以在福利待遇上将有上涨!

事业单位改革2年内完成,4大改变影响3000万在编人员

3、没有“铁饭碗”了,与上条类似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确立了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和公开招聘制度三项基本制度。此外,对包括竞聘上岗、考核培训、奖励处分、工资福利、社会保险、人员退休、人事争议处理等其他环节也做出规定,形成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框架和体系。

事业单位改革2年内完成,4大改变影响3000万在编人员

4、教师职称改革

职称改革一直都是教师群体十分关心的话题,在以往,只要你职称高,那么你到手的工资也会很高,哪怕你教了很多年,职称不高,工资也不会很高。早在2017年3月,人社部就召开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工作部署会议,对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工作进行动员部署。会议明确规定,要完善评价标准,坚持品德、能力和业绩导向,把品德放在首位,注重职业操守,突出对创新能力的评价,突出对工作实绩的考核,特别是在论文、外语、计算机水平要求上不搞“一刀切”,向基层一线倾斜。这也是鼓励有理想的年轻教师到基层去,到农村去,改善基层师资水平,为乡村振兴做好铺垫。

事业单位改革2年内完成,4大改变影响3000万在编人员

此外事业单位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技人员离岗创新创业,可在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离岗创业期间保留基本待遇。

改革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改革的路上,小编相信还将会有一些政策发布,我们拭目以待。

了解方针,了解政策,了解社会变化趋势,才能有条不紊,有备无患。你了解到的,可以分享一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