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招股書都有哪些祕密?

小米招股書都有哪些秘密?

小米招股書都有哪些秘密?

小米集團5月3日正式以“同股不同權”公司身份向港交所提交IPO(初次公開募股)申請文件。小米董事長雷軍在IPO申請文件中表示,小米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件和物聯網為主題的互聯網公司。現在,小米是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機制造商,並且創造出眾多智能硬件產品。

昨日,小米集團正式以“同股不同權”公司身份向港交所提交IPO(初次公開募股)申請文件,中信里昂證券、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為聯席保薦人。小米公司的IPO申請書表現,小米將採用“同股不同權”架構。按照該架構,小米股本將分為A類股份及B類股份,A類股份持有人每股可投10票,而B類股份持有人則每股可投一票。

港交所修訂後的主板上市條例自今年4月30日起正式生效並開始接受“同股不同權”架構的公司以及生物製藥等新經濟公司的上市申請,小米成為港交所新規實施後首家按照“同股不同權”規定申請IPO的企業。

數據顯示,小米2015年至2017年收入區分為668.11億元、684.34億元和1146.25億元,2017年同比增加67.5%;經營利潤分別為13.73億元、37.85億元和122.15億元,2017年同比增加222.7%。

2015年小米淨虧折76.3億元,2016年淨利潤4.9億元,而在2017年淨虧折438.9億元。扣除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平價格調動和向員工發放股份等因素,小米2015年淨虧折3.0億元、2016年淨利潤19.0億元,2017年淨利潤53.6億元。

停止招股說明書籤署日,雷軍持有31.4124%的股份、林斌持股13.3286%、黎萬強持股3.2375%、黃江吉持股3.2375%、洪鋒持股3.2207%、許達來持股2.9312%、劉德持股1.5494%、周光平持股1.4317%、王川持股1.1149%、晨興團體持股17.1931%,其他投資者持股21.3430%。

小米董事長雷軍在IPO申請文件中表示,小米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件和物聯網為主題的互聯網公司。現在,小米是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機制造商,並且創造出眾多智能硬件產品。雷軍承諾,從2018年起,小米每年整體硬件業務的綜合淨利率不會超過5%,如有超過部分,小米都將回饋給用戶。

小米將在何時正式上市也是市場關注的一個核心。昨日,港交所有關負責人表示,小米已正式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請表格,港交所將按照新規流程儘快接受小米上市。但該人士未透露小米上市的確切時間。有靠近港交所的人士分析,小米最快6月底至7月初掛牌,即約6月中旬招股。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此前也預期,首批同股差別權港股可於6月或7月上市。此外,據多方消息表露,在香港上市之後,小米將拿出部分股份,在A股發行CDR(中國存託憑證)。

數據·解讀

雷軍在小米表決權比例趕過50%

31.41%

“同股不同權”架構如何影響小米支配權?

據招股書顯示,小米公司主體是小米集團,在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以不同投票權掌握。

招股書首次曝光了小米股權佈局,其中,小米創始人、董事長、CEO雷軍持股為31.41%,小米共同創始人、總裁林斌持股為13.33%,其他共同創始人黎萬強為3.24%、黃江吉為3.24%、洪峰為3.22%。小米團體分為A類股、B類股,A類股每股可投10票,B類股可投1票。

其中雷軍所持的是“同股不同權”中的 A 類股,這意味著他在小米公司的表決中一票具有十票的分量,除了雷軍和林斌之外,其他員工具有的都是 B 類,即一股一票。通過這種雙重股權架構,雷軍的表決權比例超過50%,為小米集團控股股東。“同股不同權”架構下,雷軍及其聯合創始人對小米公司擁有十足的掌控權。

-438.89億元

如何對待小米招股書中的“鉅額虧折”?

招股書披露,小米2015年至2017年收入區分為668.11億元、684.34億元和1146.25億元;淨利潤區分為-76.27億元、4.92億元、-438.89億元。而小米2015年至2017年的規劃利潤分別為13.73億元、37.85億元和122.15億元。這兩者是何種關係?該怎樣體會小米淨利潤中的鉅額虧折?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此前曾表示,互聯網公司通常會有多輪融資刊行了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在港交所的國際會計準則下,這種優先股會表現為對股東的負債,其公允價值的上升會記錄於公司賬面的虧損,但實際上公司並沒有這樣的損失產生,對公司實際經營也沒有影響。

小米招股書上的2017年淨利潤達到“鉅額虧損”438.89億元正是受這種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格變動的影響。招股書顯示,停止2015年、2016年及2017年12月31日止年度,小米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化分別為88億元、25億元及541億元。

據一名會計從業人士介紹,優先股對應的公允價值在企業高速發展過程中,會出現大量的增值。這部分“增值”對於股東而言是賬面“浮盈”的價格增長部分,在相關的會計準則下,這部分在IPO之前就被計為公司對股東的欠債,IPO之後優先股轉為普通股,這部分損失就消失不再計入報表。“2017年小米的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急劇擴大到541億元,並不是小米實際發生的損失,反而是小米估值急劇增長的體現。”

8.6%

小米的互聯網業務營收為何偏低?

小米將自身的商業模式歸納為“鐵人三項”:硬件+新零售+互聯網服務,其收入也主要來自這幾個業務板塊。2017年小米來自智能手機行業的收入為805.64億元,佔總收入的比例為70.3%;來自IoT與生存消費產品的營收為234.48億元,佔比為20.5%;來自互聯網服務的營收為98.96億元,佔比為8.6%。

這份招股書引發最大的一個爭議點便是小米的互聯網服務的營收佔比僅為8.6%。“小米究竟是一家互聯網公司還是硬件公司?”也成了一個討論的話題。有市場人士稱,小米定義為“互聯網公司”直接的利益是小米IPO的估值會更高。

那麼,小米招股書是如何解釋這個問題的呢?招股書介紹,小米本質上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件和IoT平臺為主題的互聯網公司。

根據招股書,小米現在有3億MIUI用戶,1.3億手機月活用戶和8500萬IoT聯網設備用戶,基於此小米提供了一系列廣泛的互聯網服務,包括內容、娛樂、金融服務和效能東西。相對應的,根據招股書信息,停止 2018年3月31日,小米開闢了38個月活躍用戶超過千萬的應用程序和 18 個月活躍用戶超過 5000萬的應用程序,包括小米應用商店、小米閱讀器、小米音樂和小米視頻。

招股書顯示,2017年小米手機銷量達9140萬臺,較2016年大幅增加64.9%;收入達到805.6億元,較2016年大幅增加65.21%。現在小米已進入全球74個國家,近三年小米在國外市場的收入分別為40.5億元、91.5億元、320.8億元,2017年國外收入同比大漲250%。

互聯網數據方面,招股書顯示,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互聯網服務收入差異為32.4億元、65.4億元、98.9億元,年複合增加率74.7%;毛利20.8億元、42.1億元、59.6億元,年複合增長率69.3%。2017年,小米互聯網辦事毛利率達到了60.2%,對小米整體毛利貢獻較大。招股書顯示,截至2018年3月,用戶每天用小米手機的平均時間約4.5小時,小米操作系統MIUI月活躍用戶超出了1.9億。

招股書中指出,小米已獲得ICP許可證(有關提供互聯網信息服務)、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有關信息服務,不含互聯網信息服務)、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有關國內多方通信)、移動通信轉售業務批文、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有關互聯網節目、劇目及表演)、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有關經營在線遊戲)、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支付業務許可證、經營保險經紀業務許可證及小額貸款公司經營許可證。

招股書還指出,小米日後可能推出除廣告和增值服務之外的新服務以進一步擴充互聯網服務收入來源,包括過往開發或營運經驗有限或無相關經驗的辦事。

分析人士指出,這些構成了小米在互聯網服務方面的領土勾勒。但小米互聯網服務營收是建立在手機硬件用戶數之上的,這是小米的優勢也是侷限性,若是手機銷量無法持續高速增長,互聯網業務就會受到較大的影響。

1100億美元

小米究竟該值多少錢?

小米昨日提交給香港交易所的文件中沒有披露募股範圍和估值預期。但市場分析人士稱,按小米提交的招股說明書披露的2015-2017年淨利潤的增長情況,可以預計2018年小米的淨利潤將超過120億元。參照同樣在港股上市的互聯網公司騰訊58倍的市盈率,小米的估值為6960億元,根據當前匯率換算,大約為1100億美元。但也有市場人士認為,小米目前互聯網業務的佔比還比較低,拿騰訊做參照並不公道。

眼下保薦人、投行、潛在投資人普遍接受現在估值至少在700億美元,IPO之後短期內小米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把握很大。但一名熟悉IPO的投行人士介紹,在這個階段,投行和公司仍在商榷估值,具體融資額以及相關的估值依然會有變化。

針對這個數值,投行界人士表示了不同的觀點。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研究部主管洪灝表示,這個估值高過許多同類型的公司。而中信證券的一名分析師則認為,估值這個東西,沒有固定的計算方法,只要市場認可,有人購買,很難去做量化的評估。

中信建投TMT行業首席分析師武超則認為,對小米估值更多的是看它的整體生態系統。最底層的小米商城,更多的是小米自身的品牌和智能硬件;第二層是米家商城,更多的是在小米投資和孵化的整個生態裡的智能硬件公司,包括我們所熟知的華米、紫米、綠米等,幾乎涵蓋了所有智能硬件生態產業鏈的產品;第三層是小米眾籌,事實上它更多地蔓延到了它孵化的衍生品的生態裡面。小米生態除了衍生了小米的品牌,共享了小米的生態鏈之外,更重要的是長久的生態閉環。比如說圍繞物聯網,我們能看到它整個入口的打造。其實我們是看到小米生態會反過來賦能整個小米的盈利模式,或許它的這樣一個互聯網屬性。

210家

小米募集資金將如何利用?

招股書表現,小米計劃將IPO募集資金的30%用於研發及開發智能手機、電視、筆記本電腦、人工智能音響等核心產品;30%用於擴大投資及強化生活消費品與移動互聯網產業鏈;30%用於全球擴張;10%用作一般營運用途。

截至2018年3月31日,小米通過投資和統治建立了由超過210家公司組成的生態系統,其中超過90家公司專注於研發智能硬件和生活消費產品。停止2018年3月31日數據,連接了超過1億臺設備(不包含智能手機及筆記本電腦)。同時亦發展了一系列的生活消費產品以進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並將用戶流量導向零售渠道。

250%

小米的海外業務怎樣?

據招股書顯示,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的國外市場收入分別為40.5億元、91.5億元、320.8億元,其中2017年海外市場收入更是同比暴跌了250%。

上漲的海外營收與小米手機在國際市場上強勁的表現不無關係。2017年,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超過了9000萬臺,重回全球前五,這其中,小米在印度市場呈現強勁。2017年第三季度,小米在印度手機出貨量突破了920萬臺,去年第三季度IDC智能手機的數據表現,小米已經成為印度手機市場的第一品牌,市場份額擁有率達到了23.5%。

別的,2017年小米手機還在俄羅斯、新加坡、捷克等十幾個我國進入了銷量前五。

CDR

小米還會在A股上市嗎?

此前有傳聞稱小米將採用在A股和H股同時上市,那麼,小米為何沒有在A股同時進行IPO申請呢?

本年3月30日,由證監會擬定的《關於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試點的若干意見》,在獲得國務院的同意並轉發後正式頒佈實施。“若干意見”為一些符合試點條件的企業A股上市或迴歸A股市場開啟了方便之門。

分析人士指出,小米之所以會優先在H股上市,是由於中證監尚未宣佈推行CDR(中國存託憑證)的細則,隨著監管層後續將推出更加細化的執行細則,小米很可能會選擇在香港上市後,再以CDR形式“回A”上市。

有消息稱,小米在香港掛牌後可能很快在內地上市,成為首批運用中國存託憑證上市的公司之一。但小米在招股書中並未洩漏這方面的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