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行业五十年趋势分析

芯片行业的超级历史机遇来了~~~ 您再也不用担心入错行!

标志1. 为了促进大陆的在这行业发展,紫光集团极力争取与台湾力成和南茂上市公司半导体业并购案,虽然因为某些问题并购案流产,但是步伐并未停止!

芯片行业五十年趋势分析

标志2. 230亿美元送给美帝,紫光再次出手买买买!

清华紫光集团提出以230亿美元的总价收购芯片存储巨头美光科技。那时大陆人民顿时觉得扬眉吐气,至少觉得自己终于可以和韩国与我国台湾的半导体巨头一决雌雄了。

然而,梦想虽然美好,事实却很残酷。关键时候,这一交易被否决了。

芯片行业五十年趋势分析

标志3. 截止2017年6月,由“大基金”撬动的地方芯片产业投资基金(包括筹建中)达5145亿元,加上大基金,我国目前芯片产业投资基金总额高达6532亿元,2018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二期”正在酝酿,规模直逼万亿人民币!

芯片行业五十年趋势分析

标志4. 2018年3月5日,国家在工作报告时指出,实体经济从来都是经济发展的根基,要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飞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

芯片行业五十年趋势分析

国家报告中集成电路产业排在了实体经济的首要地位!

以上事件足以证明中国的芯片(即:集成电路)产业将迎来历史的春天!

芯片半导体的发展始终是跟随制造业转移的,湾湾和韩国的发展史充分证明:

1.湾湾的芯片发展,要从蒋经国执政时代说起 。当年 , 经济部长孙运璿在蒋总统的指示下 , 由潘文渊等人分别评估通用仪器, 快捷半导体, 美国无线电公司 (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 RCA), 休斯公司所开出的条件后 , 最后决定与 RCA 合作 。

芯片行业五十年趋势分析

并培养出独当一面的杰出经理人 , 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 , 联电荣誉董事长曹兴诚 , 台积电副董事长曾繁城 、张忠谋等;但是1982 年的经济不景气,台湾半导体差点挂掉,1983年家用电话IC的需求救了一命,1986 年 IBM 决定将 PC 专利授权给台湾生产 , 开启台湾 PC 及周边硬件辉煌的时代;

湾湾例证了新的消费类制造是芯片业繁荣的根基!

2.韩国芯片发展策略:1971年英特尔发明出内存的基本生产技术和工艺后,DRAM就一直被一套设计参数和操作原理所锁定,即构成了所谓的“技术轨道”。

DRAM是一个技术要求相对较低、适合大批量生产的产品,日本企业嗅觉灵敏,最早“读出”了这个技术轨道,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以DRAM为突破口进入美国半导体市场。而韩国也正是

通过相同的方式在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强势进入美国半导体市场,而且通过猛烈的投资攻势迅速占领了以DRAM为代表的大部分存储器市场。

在1986年10月,韩国政府推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共同开发计划》,重点支持领域是1- 64M DRAM核心基础技术,目标是到1989年开发出和规模生产4M DRAM,完全消除与日本公司的技术差距。为达此目标,韩国政府推动了韩国三大半导体制造商——三星、乐喜金星和现代结盟进行技术开发,并由一个政府研究所——电子与电信研究所(EM)作为这三大厂商和6所大学的协调者。3年中(1986-1989) 该研发项目共投入了1.1亿美元,而政府承担了其中的57%研发经费,远超过其他国家的资金投入和政府在具体研发项目中介入的力度。

从此三星的内存独步天下,韩国证明了花钱是能办好芯片的大事的。

大陆芯片产业制造的准备已经相当充足了:

2017年全球12寸晶圆量产线达106条,其中台湾35条(注意,台积电FAB14已经完成7期厂房建设,按7座计算),美国15座,韩国14座,日本13座(不包括CIS制造厂),中国12座,新加坡7座,德国和爱尔兰各3座,法国、奥地利、以色列、俄罗斯各有1座。

2018-2020年我朝已建和在建的会是如何?

据统计,当前中国在建和拟建的21座12寸晶圆厂,有望在2020年前实现投产。届时,大陆超过32座12寸晶圆厂 每月产能将超过160万,为现有产能的3倍,比肩台积电产能水平。

其中,将近3500亿投资流向了存储器行业,催化存储器方向国产替代进程。紫光集团与武汉新芯 公司合作成立的长江存储投入超过600亿元,预计未来还将追加300亿美元。长江存储于2016年底动工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2017年2月宣布与微电子所联合研发的32层3DNANDFlash芯片顺利通过测试,目前已累积多个3DNAND专利,有望2018年底顺利投产,预计2020年月产能将达30万片。

紫光还计划在成都和深圳投资两条总产能14万/月的NANDFlash12寸生产线。此外,晋华、长鑫科技都有12寸存储器新厂投产,进度略慢于长江存储。韩国例子证明存储器是最容易通过规模化超车的。

芯片行业五十年趋势分析

‍您还在为入什么行业犹豫吗?

告诉您:芯片行业——是未来50年的朝阳行业!

我们判定一个行业是不是有前途必须分析:天时、地利、人和

一、天时

芯片行业五十年趋势分析

1998年大陆做出重大决定,停止实行了四十多年的住房配给的做法,推行住房市场化,刺激国内需求,从此房子一路向上,停不下来的节奏!

2018年芯片列入大陆实体经济之首,并且配套万亿以上的产业投资,想当年四万多亿的投资是全行业的,最终把风口上的地产放大了10多倍。因此2018年可定义为芯片元年!

2020年5G移动通信将带来芯片业的10年发展机遇期,这相当于1983年湾湾电话芯片的发展。

2025年物联网的发展将造就芯片业10多万亿RMB的市场。

2030年自动驾驶车领域可以推动芯片业下一个10年周期。

2050年人工智能的成熟和市场化,芯片业会迎来一个更大的20年以上的发展周期

这将是五十年的行业机会!

二、 地利

芯片行业五十年趋势分析

智能制造告诉我们,未来的制造业不再是人口密集的竞争(所以制造业转移都是低端产业,芯片可是服务高科技的),而是智能制造的竞争。德国的工业自动化程度高所以即使是人口负增长制造业还是杠杠的,以后类似富土康式的大规模制造会慢慢消失(所以富土康赶紧上市了),个性化制造是智能制造的新市场。中型制造业将崛起,我兔制造业会迎来20年的快速增长期。

为此我们占尽了地利之便!特别是深圳人!

二、人和

芯片行业的人才储备从来就没有停止过,2014年我兔发布集成电路的发展计划,同时开始芯片业挖角大戏, 台积电前CEO蔡力行加盟紫光负责晶圆代工业务,台积电灵魂人物蒋尚义加盟中芯国际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曾经汝京、孟松、帝文及启全等人的出走,成为湾湾半导体史上无法愈合的伤口,而如今湾湾人才流失也成为一大心病。

芯片行业五十年趋势分析

最经典的是:2017年9月9日中芯国际挖角孟松,将为我国带来7nm工艺的芯片制程,与国际差距几乎抹平!

“30年河西,30年河东”,回顾半导体发展的这些年,从晶体管诞生至今,半导体产业发生由西方向东方迁移的,欧美—日本、韩国、湾湾—华夏。

2017年华夏集成电路进口金额达RMB17592亿,同比增长14.6%,超过第二名的原油和第三名的矿石之和。

芯片行业五十年趋势分析

集成电路进口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目前国产化率仅为15%,是中国在唯一一个没有拿下但是必须肯定能拿下的高地。

《集成电路发展纲要》明确了两个指标:2025年国产芯片实现75%国产化率,2025年大陆集成电路市场容量达到RMB10万亿以上。

2018中国最好行业来了!!!未来您可以实现一个亿的小目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