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迷失地鐵》是優酷自製電影去渠道化,重內容化的一次嘗試

文| 阿筆

“為了達到形體和神態的高度統一,有一個鏡頭我們拍了數遍,杜子名和王真兒同步演繹,鏡頭只拍王真兒,她必須要和場外的杜子名做得一摸一樣。”

《迷失地鐵》的導演孟瑀坐在網娛君對角,專注地描述著拍攝時的種種場景。

專訪|《迷失地鐵》是優酷自制電影去渠道化,重內容化的一次嘗試

《迷失地鐵》導演孟瑀

區別於大部分網絡電影,《迷失地鐵》屬於比較罕見的心理學懸疑題材。看片時,彈幕中,不少人聲稱自己已經2刷、3刷。

不禁令人好奇,《迷失地鐵》究竟是一部怎樣的網絡電影?它會陷入此類題材的“票房怪圈”嗎?耗時一年多,影片背後藏著哪些待揭秘的故事,主創團隊如何評估影片商業性?網娛觀察(ID:wldygc2016)獨家專訪了《迷失地鐵》導演孟瑀、監製同時也是優酷自制電影中心負責人蘆洋,還原影片始末。

專訪|《迷失地鐵》是優酷自制電影去渠道化,重內容化的一次嘗試

《迷失地鐵》監製、優酷自制電影中心負責人蘆洋

一定程度上來說,《迷失地鐵》也代表著優酷作為平臺方,在網絡電影品質方面的一種探索。

82分鐘架構一個世界觀

“像男主徐瞭然(王煜飾)的潛意識裡面被植入了stop一樣,這個故事植入在我內心好幾年。”追溯起《迷失地鐵》的創作最初,孟瑀多了幾分感概。

專訪|《迷失地鐵》是優酷自制電影去渠道化,重內容化的一次嘗試

《迷失地鐵》講述了一個擁有雙重人格的心理幻境師,如何在地鐵上解救一群被催眠的人的故事。

幾年前,孟瑀無意中看到一本小說《24個比利》,小說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主人公擁有24種人格,這讓孟瑀覺得這類故事如果改編成電影的話,將極具畫面感和人物戲劇的衝突感。一個想做多重人格故事的想法在腦海中醞釀。

因為當時時機不成熟,這個想法被孟瑀放在自己的潛意識裡面。巧的是,這部小說後來也改編成電影《擁擠的房間》,由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主演。

2017年,沙馬蘭執導的電影《分裂》上映,講述一個多重人格的故事,再度擊中孟瑀。“我更加確認那是我很想要拍的東西。”剛好那個時候,優酷自制電影中心找到他,想做一部不一樣的網絡電影。於是,孟瑀和優酷之間有了第一次關於《迷失地鐵》的共識。

劇本從構思到完成一氣呵成。進入拍攝直到最終上線,《迷失地鐵》歷時一年多時間。基於不到400萬的製作預算,拍攝用了不到20天的時間。主場景地鐵是在真實的地鐵機庫中拍攝完成的,車內溫度達到37℃,完全密閉空間變成了“蒸籠”, 為了深入地鐵內部拍攝,主創們進入地鐵隧道,往前跨一步,就是1500伏高壓直流電。

專訪|《迷失地鐵》是優酷自制電影去渠道化,重內容化的一次嘗試

影片後期也是打磨了半年之久,小成本體量完成了近800多個特效鏡頭對於影片目前取得的成績,他和蘆洋均表示:《迷失地鐵》更多是一部帶有網絡電影品質、題材探索的影片。基於內容和品質層面,他們是認可的。

此前,網娛君在“每週一鑑”欄目中專門寫過關於這部電影的鑑片(《看前十分鐘有點懵,看完想打8分的網大,不多見!》)。

誠然,懸疑片,尤其還是心理懸疑片,從來都需要劇本有足夠強的邏輯支撐。

在孟瑀看來,心理學特別龐大和抽象,我們只是碰觸了它的冰山一角“82分鐘,我們其實只是想建構好一個世界觀。”可以明確的是,他們想要打造的是一個系列化的心理懸疑電影。《迷失地鐵》則更多是前段的切入,孟瑀和他的團隊在其中埋下了很多的伏筆和謎團。

在《迷失地鐵》中,呈現出的是兩條線,地鐵裡救人的事件線和為了救這些人女主麥芯不得不直面她一直逃避的情感線。二線合一,拍出一條較為完整的邏輯線,從而表現當代的社會現實與複雜人性的探討。

客觀來看,《迷失地鐵》摒棄了網絡電影常用的套路,譬如前段帶節奏、安槽點等。借用孟瑀的原話來說:“我們並沒有考慮這是一部網絡電影還是院線電影,更多是迴歸電影的初心,講好故事。”

“雙重人格“的角色設定吸引了王真兒

《迷失地鐵》的女主是王真兒,她所飾演的角色麥芯,是一個擁有雙重人格,且分裂人格還是個男生。這對於任何一個演員來說,無疑都極具挑戰。

專訪|《迷失地鐵》是優酷自制電影去渠道化,重內容化的一次嘗試

孟瑀告訴網娛君,“雙重人格”的設定正是打動王真兒,吸引她低片酬出演,《迷失地鐵》的關鍵原因。而王真兒打動孟瑀的則是其在《記憶大師》中精彩的表演,“和黃渤他們對戲,絲毫不遜色。”果然,她也很好地詮釋了“麥芯“這個角色。

而關於麥芯的身份設定:心理幻境師。孟瑀解釋道:“我沒有這麼大的野心,創造一個新詞彙,心理幻境師也只是為了烘托這個故事。”

“現實中,心理催眠是心理師對人的內心進行開導和交流,這個過程其實很抽象的。但拍成電影,這種抽象不利於講故事,觀眾更希望看到的是心理師在對其中進行探究時,兩者之間的對抗,這才是有意思的戲。這需要細緻入微的鏡頭呈現,把整個過程變得可視化。

比如,影片中麥芯在要進入賽車手內心的時候,特意選擇了和地鐵一樣的站位,來輔助觀眾分辨出什麼時候是真實世界,什麼時候又是幻境的內心世界。”孟瑀進一步解釋道。在他們看來,“心理幻境師”,更多隻是一個幫助觀眾理解故事的詞彙。

專訪|《迷失地鐵》是優酷自制電影去渠道化,重內容化的一次嘗試

再一個,創作劇本期間,孟瑀和他的團隊特意諮詢過心理學專家,關於心理醫生的一些開藥、看病、處方權限制等,做過大量的調研。“不能偽科學。

編劇周賀本身也是一個科學愛好者,查了很多的學術性刊物,找化學實驗家交流知道,完善故事的科學性和真實性。

不僅如此,孟瑀還坦言自己親身去體驗過被催眠。找了心理學家和心理魔術師,做了幾個有趣的心理實驗。經過親身經歷他了解,催眠不等於睡眠,一個好的心理師是可以根據受試者的不同,潛移默化地暗示你,從而影響到你的判斷,被催眠真實存在。

英國著名的心理學研究者和魔術師達倫·布朗也做過大量的實驗,驗證了意識可以被偷走,只是你自己不知道。“對心理催眠有興趣的觀眾可以進一步去了解下這個人,會對理解我們的電影有些小幫助”孟瑀笑道。

像這樣花了心思的細節體現在《迷失地鐵》還有很多。

拍攝地鐵集中在完全封閉空間的地鐵,且全部是靜態、綠布拍攝。剪輯花了很多心思,理清邏輯。

專訪|《迷失地鐵》是優酷自制電影去渠道化,重內容化的一次嘗試

簡單舉例,麥芯小時候在院子裡下棋,臺詞是:“又自己下棋呀”。但麥芯當時是在和自己的分裂性人格,即她父親下棋,只是外人看不到,又是一個虛擬的片段。剪輯先放的是被柱子擋住了的麥芯下棋視角,緊接著是大爺說話的畫面,再然後是麥芯和對面的“父親”下棋的畫面。其實,也是在為麥芯的雙重人格做解釋。

而談到影片的遺憾時,孟瑀坦言,時間太短,演員在看片時,很深的感悟,如果再磨一下,多嘗試另一種表演風格,會不會更好;前面鋪墊節奏略慢也是目前收到反饋的一個小共性。但心理學很抽象,必須要耐心的看,“你的知道你是一個什麼樣的電影,這很重要。”

側重點不一樣,他們也想過,一上來就是地鐵那段戲,但這容易讓觀眾先入為主理解為一個事件性的電影,之後再來講心理幻境師這個世界觀就比較難了;另外,細節的表達上,從創作的視覺來看,特技和信息的給予不夠,有的是可以直給的。“但是每個戲都有每個戲的難點,盡力克服就好。”

蘆洋也表示,遺憾肯定會有。電影想要承載的東西稍微有些複雜,人物太多,出了麥芯其他人物沒有太強的性格突出。

作為系列心理學懸疑電影,《迷失地鐵》中還存在許多沒有解開的謎。比如哥哥與妹妹這條副線、麥芯與父親、麥芯與自己的分裂人格等,但孟瑀表示;“我不會現在跟你解釋,不然就沒意思了哈哈。”(笑)

《迷失地鐵》很好地為優酷網絡電影品質打了個樣

在剛剛過去的上影節期間,優酷舉辦了“增量覺醒”的電影發佈會,現場發佈了13部新片,《迷失地鐵》就是其中的一部。

專訪|《迷失地鐵》是優酷自制電影去渠道化,重內容化的一次嘗試

蘆洋坦言,一定程度上來說,《迷失地鐵》也代表著優酷對於網絡電影品質的要求。作為平臺方,不僅只是平臺,還承載了引導的責任。這就需要做多一些嘗試,迴歸電影初心。

“《迷失地鐵》其實不比上億院線項目的心思花的少。”雖然定性為網絡電影,但拍攝是本著電影的初心和對電影的尊重,一點一點打磨出來的。在他看來,《迷失地鐵》之於優酷之於整個網絡電影行業,“意義大於所謂的點擊或分賬”

“其實就是一種常規的公司電影戰略打法。”蘆洋繼續說道,做傳統電影的投資,成熟的內容方一般做十部片子,3—5部奔著流量;2—3部屬於搏一搏的態度;剩下的一定會有2—3部主打品質和責任感。

而優酷作為平臺方,一定是需要肩負起責任感和行業價值,為此做一些探索嘗試的內容。現階段,他們在選項目時會更加謹慎。“如何引導用戶比一味迎合,顯然更重要。”

蘆洋直言,“並不是不賺錢就不去嘗試了。”在他們看來,《迷失地鐵》更多是一部TO b(行業)向的項目,試圖讓行業內的人來檢驗,從題材到內容,從品質到一個小細節。

更多是從口碑、品質、創新,三個維度去考量是否達標,是否能對行業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說大了社會責任感,說小了則是行業責任感。

專訪|《迷失地鐵》是優酷自制電影去渠道化,重內容化的一次嘗試

值得一提的是,《迷失地鐵》還首次玩起了實時互動。即當一些生詞或者專業名詞出現時,會有專門的科普知識進行解釋。不僅如此,在一些劇情橋段設計推測時,還加入了投票互動。

帶動觀眾參與,觀影感更豐富,交互感更強,更加具備互聯網特性。

專訪|《迷失地鐵》是優酷自制電影去渠道化,重內容化的一次嘗試

此外,優酷電影接下里來也會繼續做一些更前衛、更大膽的嘗試和創新。比如:大力推動網絡院線的發展,支持網院聯動,給片方多一個增量出口。

迷你影劇;電影品質的製作,通過這種形態,從內容層面彌補創作的不滿足感;豎屏電影,在長視頻上去做嘗試,更方便更快捷的觀看和互動;更深層次的互動電影:讓用戶選擇劇情的發展方向;以及音軌彈幕,給用戶多一種選擇,可以選擇看普通版本,也可以選擇看有導演音軌版本。簡單說,看的同時,會有導演的聲音在解讀,幫助觀眾瞭解劇情。

其實,在《迷失地鐵》中也新增加了導演解讀劇情的版本。從目前彈幕的效果看來,具備一定的成效。

最後談到今年網絡電影市場的變化,蘆洋和孟瑀均表示:明顯可以感受到,一年比一年好了。一方面,市場大盤量在變高,觀眾成熟,好的內容開始湧現;另一方面,平臺對於創新和品質的要求更高了,整個市場對於網絡電影的態度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優酷正致力於打造網絡院線,去渠道化,重內容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