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迷失地铁》是优酷自制电影去渠道化,重内容化的一次尝试

文| 阿笔

“为了达到形体和神态的高度统一,有一个镜头我们拍了数遍,杜子名和王真儿同步演绎,镜头只拍王真儿,她必须要和场外的杜子名做得一摸一样。”

《迷失地铁》的导演孟瑀坐在网娱君对角,专注地描述着拍摄时的种种场景。

专访|《迷失地铁》是优酷自制电影去渠道化,重内容化的一次尝试

《迷失地铁》导演孟瑀

区别于大部分网络电影,《迷失地铁》属于比较罕见的心理学悬疑题材。看片时,弹幕中,不少人声称自己已经2刷、3刷。

不禁令人好奇,《迷失地铁》究竟是一部怎样的网络电影?它会陷入此类题材的“票房怪圈”吗?耗时一年多,影片背后藏着哪些待揭秘的故事,主创团队如何评估影片商业性?网娱观察(ID:wldygc2016)独家专访了《迷失地铁》导演孟瑀、监制同时也是优酷自制电影中心负责人芦洋,还原影片始末。

专访|《迷失地铁》是优酷自制电影去渠道化,重内容化的一次尝试

《迷失地铁》监制、优酷自制电影中心负责人芦洋

一定程度上来说,《迷失地铁》也代表着优酷作为平台方,在网络电影品质方面的一种探索。

82分钟架构一个世界观

“像男主徐了然(王煜饰)的潜意识里面被植入了stop一样,这个故事植入在我内心好几年。”追溯起《迷失地铁》的创作最初,孟瑀多了几分感概。

专访|《迷失地铁》是优酷自制电影去渠道化,重内容化的一次尝试

《迷失地铁》讲述了一个拥有双重人格的心理幻境师,如何在地铁上解救一群被催眠的人的故事。

几年前,孟瑀无意中看到一本小说《24个比利》,小说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主人公拥有24种人格,这让孟瑀觉得这类故事如果改编成电影的话,将极具画面感和人物戏剧的冲突感。一个想做多重人格故事的想法在脑海中酝酿。

因为当时时机不成熟,这个想法被孟瑀放在自己的潜意识里面。巧的是,这部小说后来也改编成电影《拥挤的房间》,由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

2017年,沙马兰执导的电影《分裂》上映,讲述一个多重人格的故事,再度击中孟瑀。“我更加确认那是我很想要拍的东西。”刚好那个时候,优酷自制电影中心找到他,想做一部不一样的网络电影。于是,孟瑀和优酷之间有了第一次关于《迷失地铁》的共识。

剧本从构思到完成一气呵成。进入拍摄直到最终上线,《迷失地铁》历时一年多时间。基于不到400万的制作预算,拍摄用了不到20天的时间。主场景地铁是在真实的地铁机库中拍摄完成的,车内温度达到37℃,完全密闭空间变成了“蒸笼”, 为了深入地铁内部拍摄,主创们进入地铁隧道,往前跨一步,就是1500伏高压直流电。

专访|《迷失地铁》是优酷自制电影去渠道化,重内容化的一次尝试

影片后期也是打磨了半年之久,小成本体量完成了近800多个特效镜头对于影片目前取得的成绩,他和芦洋均表示:《迷失地铁》更多是一部带有网络电影品质、题材探索的影片。基于内容和品质层面,他们是认可的。

此前,网娱君在“每周一鉴”栏目中专门写过关于这部电影的鉴片(《看前十分钟有点懵,看完想打8分的网大,不多见!》)。

诚然,悬疑片,尤其还是心理悬疑片,从来都需要剧本有足够强的逻辑支撑。

在孟瑀看来,心理学特别庞大和抽象,我们只是碰触了它的冰山一角“82分钟,我们其实只是想建构好一个世界观。”可以明确的是,他们想要打造的是一个系列化的心理悬疑电影。《迷失地铁》则更多是前段的切入,孟瑀和他的团队在其中埋下了很多的伏笔和谜团。

在《迷失地铁》中,呈现出的是两条线,地铁里救人的事件线和为了救这些人女主麦芯不得不直面她一直逃避的情感线。二线合一,拍出一条较为完整的逻辑线,从而表现当代的社会现实与复杂人性的探讨。

客观来看,《迷失地铁》摒弃了网络电影常用的套路,譬如前段带节奏、安槽点等。借用孟瑀的原话来说:“我们并没有考虑这是一部网络电影还是院线电影,更多是回归电影的初心,讲好故事。”

“双重人格“的角色设定吸引了王真儿

《迷失地铁》的女主是王真儿,她所饰演的角色麦芯,是一个拥有双重人格,且分裂人格还是个男生。这对于任何一个演员来说,无疑都极具挑战。

专访|《迷失地铁》是优酷自制电影去渠道化,重内容化的一次尝试

孟瑀告诉网娱君,“双重人格”的设定正是打动王真儿,吸引她低片酬出演,《迷失地铁》的关键原因。而王真儿打动孟瑀的则是其在《记忆大师》中精彩的表演,“和黄渤他们对戏,丝毫不逊色。”果然,她也很好地诠释了“麦芯“这个角色。

而关于麦芯的身份设定:心理幻境师。孟瑀解释道:“我没有这么大的野心,创造一个新词汇,心理幻境师也只是为了烘托这个故事。”

“现实中,心理催眠是心理师对人的内心进行开导和交流,这个过程其实很抽象的。但拍成电影,这种抽象不利于讲故事,观众更希望看到的是心理师在对其中进行探究时,两者之间的对抗,这才是有意思的戏。这需要细致入微的镜头呈现,把整个过程变得可视化。

比如,影片中麦芯在要进入赛车手内心的时候,特意选择了和地铁一样的站位,来辅助观众分辨出什么时候是真实世界,什么时候又是幻境的内心世界。”孟瑀进一步解释道。在他们看来,“心理幻境师”,更多只是一个帮助观众理解故事的词汇。

专访|《迷失地铁》是优酷自制电影去渠道化,重内容化的一次尝试

再一个,创作剧本期间,孟瑀和他的团队特意咨询过心理学专家,关于心理医生的一些开药、看病、处方权限制等,做过大量的调研。“不能伪科学。

编剧周贺本身也是一个科学爱好者,查了很多的学术性刊物,找化学实验家交流知道,完善故事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不仅如此,孟瑀还坦言自己亲身去体验过被催眠。找了心理学家和心理魔术师,做了几个有趣的心理实验。经过亲身经历他了解,催眠不等于睡眠,一个好的心理师是可以根据受试者的不同,潜移默化地暗示你,从而影响到你的判断,被催眠真实存在。

英国著名的心理学研究者和魔术师达伦·布朗也做过大量的实验,验证了意识可以被偷走,只是你自己不知道。“对心理催眠有兴趣的观众可以进一步去了解下这个人,会对理解我们的电影有些小帮助”孟瑀笑道。

像这样花了心思的细节体现在《迷失地铁》还有很多。

拍摄地铁集中在完全封闭空间的地铁,且全部是静态、绿布拍摄。剪辑花了很多心思,理清逻辑。

专访|《迷失地铁》是优酷自制电影去渠道化,重内容化的一次尝试

简单举例,麦芯小时候在院子里下棋,台词是:“又自己下棋呀”。但麦芯当时是在和自己的分裂性人格,即她父亲下棋,只是外人看不到,又是一个虚拟的片段。剪辑先放的是被柱子挡住了的麦芯下棋视角,紧接着是大爷说话的画面,再然后是麦芯和对面的“父亲”下棋的画面。其实,也是在为麦芯的双重人格做解释。

而谈到影片的遗憾时,孟瑀坦言,时间太短,演员在看片时,很深的感悟,如果再磨一下,多尝试另一种表演风格,会不会更好;前面铺垫节奏略慢也是目前收到反馈的一个小共性。但心理学很抽象,必须要耐心的看,“你的知道你是一个什么样的电影,这很重要。”

侧重点不一样,他们也想过,一上来就是地铁那段戏,但这容易让观众先入为主理解为一个事件性的电影,之后再来讲心理幻境师这个世界观就比较难了;另外,细节的表达上,从创作的视觉来看,特技和信息的给予不够,有的是可以直给的。“但是每个戏都有每个戏的难点,尽力克服就好。”

芦洋也表示,遗憾肯定会有。电影想要承载的东西稍微有些复杂,人物太多,出了麦芯其他人物没有太强的性格突出。

作为系列心理学悬疑电影,《迷失地铁》中还存在许多没有解开的谜。比如哥哥与妹妹这条副线、麦芯与父亲、麦芯与自己的分裂人格等,但孟瑀表示;“我不会现在跟你解释,不然就没意思了哈哈。”(笑)

《迷失地铁》很好地为优酷网络电影品质打了个样

在刚刚过去的上影节期间,优酷举办了“增量觉醒”的电影发布会,现场发布了13部新片,《迷失地铁》就是其中的一部。

专访|《迷失地铁》是优酷自制电影去渠道化,重内容化的一次尝试

芦洋坦言,一定程度上来说,《迷失地铁》也代表着优酷对于网络电影品质的要求。作为平台方,不仅只是平台,还承载了引导的责任。这就需要做多一些尝试,回归电影初心。

“《迷失地铁》其实不比上亿院线项目的心思花的少。”虽然定性为网络电影,但拍摄是本着电影的初心和对电影的尊重,一点一点打磨出来的。在他看来,《迷失地铁》之于优酷之于整个网络电影行业,“意义大于所谓的点击或分账”

“其实就是一种常规的公司电影战略打法。”芦洋继续说道,做传统电影的投资,成熟的内容方一般做十部片子,3—5部奔着流量;2—3部属于搏一搏的态度;剩下的一定会有2—3部主打品质和责任感。

而优酷作为平台方,一定是需要肩负起责任感和行业价值,为此做一些探索尝试的内容。现阶段,他们在选项目时会更加谨慎。“如何引导用户比一味迎合,显然更重要。”

芦洋直言,“并不是不赚钱就不去尝试了。”在他们看来,《迷失地铁》更多是一部TO b(行业)向的项目,试图让行业内的人来检验,从题材到内容,从品质到一个小细节。

更多是从口碑、品质、创新,三个维度去考量是否达标,是否能对行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说大了社会责任感,说小了则是行业责任感。

专访|《迷失地铁》是优酷自制电影去渠道化,重内容化的一次尝试

值得一提的是,《迷失地铁》还首次玩起了实时互动。即当一些生词或者专业名词出现时,会有专门的科普知识进行解释。不仅如此,在一些剧情桥段设计推测时,还加入了投票互动。

带动观众参与,观影感更丰富,交互感更强,更加具备互联网特性。

专访|《迷失地铁》是优酷自制电影去渠道化,重内容化的一次尝试

此外,优酷电影接下里来也会继续做一些更前卫、更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比如:大力推动网络院线的发展,支持网院联动,给片方多一个增量出口。

迷你影剧;电影品质的制作,通过这种形态,从内容层面弥补创作的不满足感;竖屏电影,在长视频上去做尝试,更方便更快捷的观看和互动;更深层次的互动电影:让用户选择剧情的发展方向;以及音轨弹幕,给用户多一种选择,可以选择看普通版本,也可以选择看有导演音轨版本。简单说,看的同时,会有导演的声音在解读,帮助观众了解剧情。

其实,在《迷失地铁》中也新增加了导演解读剧情的版本。从目前弹幕的效果看来,具备一定的成效。

最后谈到今年网络电影市场的变化,芦洋和孟瑀均表示:明显可以感受到,一年比一年好了。一方面,市场大盘量在变高,观众成熟,好的内容开始涌现;另一方面,平台对于创新和品质的要求更高了,整个市场对于网络电影的态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优酷正致力于打造网络院线,去渠道化,重内容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