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光遠:共享單車進入下半場,還跑馬圈地燒錢會被打臉

中國網約車巨頭滴滴在今年1月份推出了自己的青桔單車,並進入了成都、東莞、佛山、南昌、合肥等城市,3月17日進入深圳,然而就在當天夜裡,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緊急發佈通知稱,滴滴投放青桔單車屬於違規行為,責令立即收回,同時提醒市民慎重選擇,避免自身權益受損。與青桔遭遇同樣命運的還有在共享單車市場居於第三位的哈羅單車,在進入鄭州市場之後,也被鄭州市有關部門宣佈違規叫停,理由也是市場已經飽和。

我們發現,深圳叫停青桔單車,還是鄭州叫停哈羅單車,原因都是共享單車目前的市場已經飽和。深圳市交委強調,深圳市現階段主要區域車輛投放基本飽和,熱點地區均存在車輛過度投放,且規模超過了環境設施承載能力,在此情況下暫不應新增投放。而鄭州在去年就開始對共享單車踩了“急剎車”,並要求共享單車企業暫停在市區增量投放單車。按照鄭州市相關部門負責人去年的說法,鄭州市共享單車數量在去年就達到了40多萬輛,根據2017年9月份21世紀經濟研究院發佈的各城市共享單車飽和度情況,鄭州共享單車飽和度係數為233.54%,達到全國第一。

馬光遠:共享單車進入下半場,還跑馬圈地燒錢會被打臉

熟悉我的觀點的人都知道,我對中國共享經濟,特別是共享單車的發展一直給予高度評價。而在對待共享單車的態度上,中國很多城市的管理者給予了足夠的包容。在很多人的觀念裡,中國很多地方政府是很保守的,對新事物的態度基本都是要麼禁止要麼扼殺,但在共享經濟的態度上,中國地方政府的開明和包容不亞於任何國家,這是共享單車在一夜之間能夠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中國的公共政策在共享單車的發展中,體現了制度的前瞻性和競爭力,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中國大城市的出行最後一公里的難題。

然而,同樣眾所周知的是,中國大城市的共享單車發展太快了,幾乎是一夜之間,從起步到滿大街的都是各種各樣的單車塞滿了大街小巷,這很可能是中國發展最迅速的行業了,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各大城市的投放量已經達到或者超過飽和,行業格局基本確立。這在中國新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可能原始競爭週期最短的了。

與此同時,面對共享單車發展中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城市管理者開始從以前的樂觀其成,到限制共享單車的規模,已經對共享單車使用中的種種問題樹立規範。車子亂停放佔用公共空間的問題,車子的老舊問題,押金的安全問題,體驗差的問題,以及投放過量的問題,都已經成了公共政策和城市管理者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

以投放規模為例,共享單車在過去兩年的時間裡的迅猛生長,使得一些主要城市都很快出現了投放過量的問題。比如武漢現有共享單車超過70萬輛,而全市僅能滿足40萬輛非機動車的停放。又如杭州市場上約有77萬輛共享單車,而一份權威報告顯示,這座城市只能容納共享單車32~46萬輛。在這種情況下,我特別不明白的是,作為市場上最聰明、最敏感的資本,為什麼仍然在市場飽和的情況下仍然強行進入,跑馬圈地,直至被叫停呢。

馬光遠:共享單車進入下半場,還跑馬圈地燒錢會被打臉

毫無疑問,共享單車已經進入到了下半場,跑馬圈地已經完成,很多大城市的容量已經基本飽和,行業本身也進入到一個以提升體驗和如何做一個更好的城市交通出行的提供者的階段。作為一個共享單車的使用者,今年以來,我的總體感覺是,北京的共享單車舊了,很多單車無法使用,使用體驗明顯不如去年。

單車的運營者、城市管理者其實都已經開始思考如何提升服務和管理的問題。而在市場飽和的情況下,繼續投放,只能讓用戶體驗更差,這是顯而易見的。就行業發展的規律而言,一般是在市場格局基本確定的情況下,市場的參與者會停止惡性競爭,進而在服務品質上開始加大投入,促進行業的良性發展。這在中國網購行業體現的非常明顯,一開始也是跑馬圈地,各種價格戰,到了市場格局確定之後,大家心照不宣改變策略,提升行業的品質和核心競爭力。

共享單車發展太快了,從出生到大城市的市場飽和,資本似乎還不願意承認市場已經確定的格局,仍然在不斷的嘗試燃起新的戰火,期待市場洗牌。在我看來,恐怕這一次,資本的這種玩法,新的玩家嘗試進入要三思。因為新的玩家並沒有給這個行業帶來新的東西,仍然是以前的玩法,免押金、免試騎,在用戶體驗和減少城市管理成本上並沒有帶來更多讓人耳目一新的東西。中國的資本有時太自信了,明明是一片紅海,卻仍然想火中取栗,改變格局,但用的仍然是老的套路。

對於共享單車的發展,交通部部長李小鵬在“兩會”期間答記者問時談到,“共享單車是一種模式創新,交通部鼓勵各地人民政府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加強管理。加強管理需要三方面的共同努力:第一,政府要有作為,要規範和加強管理。第二,企業要遵紀守法,改善服務。更重要的,廣大使用者也要文明出行,遵守社會公德。”這其實意味著,政府管理者已經思考共享單車下半場的問題,也就是在通過包容的政策讓行業快速發展起來之後,政府正在從不作為的模式轉換到“作為”的模式,解決共享單車發展中的管理問題、規模問題以及用戶的體驗問題。比如共享單車的無序停放,在許多地方都是令人頭疼的問題。

在城市街頭,人們經常看到,一大早路邊的共享單車都停放整齊有序,顏色靚麗,成為一道靚麗風景線,但不用到下午,車子就東倒西歪,有些還停到了自行車道、機動車道上,甚至有的單車出現在公園裡、河道邊,非常礙眼。這固然與有些人缺乏文明意識有關,另一方面也和企業人手不夠、調度整理不及時有關。這個問題,除了要從技術上解決,還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提高巡視頻率,而說實話,忙於投放和擴張的新玩家,是不會把這作為戰略重心的。又如共享單車從維護更換問題。共享單車可以說是一種易耗品,需要及時維修更換,否則不僅影響用戶體驗,還會增加城市管理成本。

馬光遠:共享單車進入下半場,還跑馬圈地燒錢會被打臉

針對舊車的問題,城市管理者已經在行動,並非懶政怠政,多個城市發佈禁投令,這是第一步,是為這個行業進入下半場之後進行立規。新的玩家如果參與這個遊戲,起碼在公共政策上,要適應政府對行業管理的要求。這個行業需要更加精細化的管理和投放模式的探索,而不是仍然野蠻式的生長。在中國新經濟發展過程中,不燒錢好像不行,但燒錢不是萬能的。共享單車發展到今天,需要的是更好的管理,更好的體驗,更有秩序的投放。行業的參與者應該意識到,共享單車行業已經進入下半場,遊戲場景、遊戲規則已經改變,只有適應新變化,遵循新玩法,才不會給共享單車市場帶來傷害,影響行業的整體發展。共享單車行業眼下缺的不是增加投放,而是如何解決市場痛點,提升用戶體驗。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共享單車真正成為城市“最後一公里”出行方案的提供者,而不是麻煩製造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