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故事:假虞滅虢,脣亡齒寒

春秋時期,晉國的東南有兩個國家:一個是虞國,在今山西省平陸縣的東北;一個是虢國,在平陸縣東南以及三門峽這一帶。這兩個國家山水相連,互為依存,相處非常和睦。

晉獻公要攻打虢國,但想攻打虢國,必須經過相鄰的虞國,否則無路可走,而虞、虢已結成聯盟,會不會借道給晉國呢?晉大夫苟息建議用晉國的千里馬和玉壁去賄賂虞公,從而達到借道的目的。如果他不借道就不會接受晉國的禮物。如果他接受了禮物,也不用擔心收不回來,不過就象把千里馬從這個馬廄送到另外一個馬廄,玉壁從內室移到外室罷了。

晉獻公採納了荀息的建議,派荀息帶著千里馬和玉璧去虞國借道。虞公見到晉國來給自己送禮物,得意忘形打算借道給晉國。

虞國的賢臣宮子奇趕快阻攔:“虢國和虞國互為表裡,就象牙齒和嘴唇的關係,沒了嘴唇牙齒就會感到寒冷,如果虢國被晉國第一個滅亡,那麼虞國就是第二個。所以不能借道給晉國。諺語所說:‘輔車相依、唇亡齒寒’,恰如虞虢二國。”

虞公不聽宮子奇的勸告,連續兩次借道給晉國。宮子奇於是率全族逃離虞國,並預言:“晉國滅虞在此一舉,無需再發兵。”

晉國滅了虢國。回師的時候順便消滅了虞國,晉獻公拿著玉璧,看著千里馬對虞公說:“璧還是原來的璧,只是馬齒老了些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