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儋州在行動!

(一)凝心聚力同攻堅 精準發力摘窮帽 ——記駐蘭洋鎮扶貧工作隊

進村入戶、實地走訪、瞭解實情、宣傳扶貧政策……自入駐以來,蘭洋鎮駐村扶貧工作隊堅持深入貧困戶家中,實地調查,瞭解貧困戶產業發展、就業和“三保障”政策落實等情況,認真做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蘭洋鎮駐村扶貧工作隊32名隊員因脫貧攻堅工作結緣,一起紮根在蘭洋鎮這片黎苗聚集區。他們分工明確,一心幫扶,無論是酷暑還是雨天,他們始終忙碌于田間地頭,穿梭於農家小院,訪民情、辦實事、謀發展、惠民生……與群眾日夜奮戰,凝聚成一股強大合力,在蘭洋鎮打好脫貧攻堅戰的第一線貢獻力量。

細緻排查 找準脫貧突破口

7月6日上午9點,記者見到蘭洋鎮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陸勝時,他正和副隊長李學哲、組長趙正賢在討論著當天的工作,準備回訪貧困戶特色產業種植情況以及入戶走訪登記貧困戶信息。在經過簡單的商討和部署後, 駐村工作隊隊員們先後出發,一天忙碌的扶貧工作也由此展開。

蘭洋鎮有16個村(居)委會,1個鎮辦農場,71個自然村,81個村小組,村落之間分散,相距較遠。為了讓駐村扶貧工作有成效,隊長陸勝把隊員分成5個小組,分別負責幾個不同村委會,把蘭洋鎮所有的村(居)委會全部納入駐村扶貧工作範圍。 “群眾一定有自己的難處,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把政策講清楚、信息摸清楚。”在入戶的路上,陸勝總是不停地叮囑隊員。他告訴記者,這五個小組分別駐紮在南羅、番開、頭竹、蘭洋和番加五個村委會,五點一線,連片開展駐村扶貧工作。駐村隊員分成小組開展工作,更能發揮工作隊的作用,確保實實在在幫助到貧困戶。

“小王,你父親屬於退休教師,不符合幫扶政策……”在村民王榮輝家中,扶貧工作隊小組組長趙正賢向其解釋道。原來,王榮輝不甘被清退,一心想當貧困戶。駐村扶貧工作隊多次上門,向他耐心講解扶貧政策,逐項精準計算家庭收入和支出情況,精準到位的數據讓王榮輝“啞口無言”,徹底服了氣。

在精準扶貧中,“鬧貧”的現象時有發生。陸勝向記者介紹,駐村扶貧工作隊多次深入到村委會排查,特別是針對頭竹、海孔、番新三個重點村委會,駐村工作隊員幾乎每天都進村入戶,查閱幫扶手冊,詳細瞭解貧困戶家庭具體情況和發展意願,確保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今年上半年,經過認真排查,蘭洋鎮清退了42戶不符合條件的貧困戶家庭。”陸勝說。

駐村以來,扶貧工作隊隊員把駐地當成自己的家,起早貪黑深入農戶家中調查摸底,詳細掌握了村情村貌,為貧困戶解決了產業發展、扶貧貸款等實際問題,不僅如此,情況摸清以後,扶貧工作隊還制定了一戶一檔的精準脫貧檔案及一本本精細的脫貧計劃,一點一滴地撬開蘭洋鎮貧困戶脫貧突破口。

真心幫扶 不漏一戶一人

在大塘村委會貧困戶符顯影家130平米的蠶房裡, 成千上萬只蠶寶寶在嫩綠的桑葉上蠕動,呈現出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見到駐村扶貧工作隊來了, 符顯影滿臉笑容地說:“真是太謝謝你們了,讓我種桑養蠶產業規模逐步壯大。”在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幫扶和鼓勵下,今年符顯影將自家扶貧種桑養蠶產業擴大到了2張蠶種(1張約有2.5萬隻蠶),每個月約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

“駐村工作隊入駐後,對蘭洋鎮益智、檳榔、淡水龍蝦、羊、牛等種養殖業進行跟蹤服務,解決貧困戶在發展種養殖業過程中的難點問題。”蘭洋鎮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駐村扶貧工作隊進駐蘭洋鎮後,與鎮府幫扶人員無縫對接,認真跟蹤落實“三保障”政策和產業落地情況,吃住在村,與群眾打成一片,實實在在幫助貧困戶解決難題,給蘭洋鎮府脫貧攻堅工作提供很多的助力。

晚上8點許,拖著疲憊的身子,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回到頭竹村委會駐村點,匆匆“敷衍”肚子後,他們沒有休息,而是把當天走訪貧困戶和低保戶時填寫的表格保存歸檔,把這一天在識別摸底調查中遇到的情況記錄在日誌本上,這才安心躺下休息。

“農村生活艱苦,再加上高溫天氣,不少隊員因水土不服都生了病,但大家都堅持了下來,一心幫扶。”陸勝說。作為隊長,陸勝除了每天進村入戶走訪貧困戶,認真開展工作外,閒暇之餘還向隊員們分享開展扶貧工作時的經驗,勉勵大家盡力克服困難,發揚吃苦耐勞精神,一同用真心帶真情下真功幫助貧困戶脫貧摘帽。

(二)依託地域特色 找準產業定位 蘭洋鎮:產業與旅遊融合發展促脫貧

去年以來,蘭洋鎮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依託地域特色,找準產業定位,把發展特色種養業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出發點和著力點,一方面積極引進龍頭企業,另一方面通過村幹部和產業能人牽頭,鼓勵引導貧困戶加入合作社參與種養殖合作模式,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扶貧產業和鄉村旅遊業,打造特色產業與鄉村休閒旅遊融合發展扶貧新模式,紮實穩步推進脫貧攻堅工作,讓全鎮685戶貧困戶有了戰勝貧困的信心和底氣。

引進龍頭企業 發展多種扶貧產業

蘭洋鎮是一個以黎苗族同胞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鎮,以前群眾主要以橡膠產業為主要收入來源,隨著橡膠價格的下跌,許多群眾的生活一度陷入窘迫。去年在政府的幫扶下,該鎮大力引進葡萄、益智、檳榔、仔姜種植和養蛇、養龜、養羊、羊鵝、養牛等九大扶貧種養產業,幫助貧困戶走上了脫貧之路。

距離儋州市區8公里的蘭洋鎮南羅村委會豐盛生態葡萄園是該鎮扶貧產業發展的一大亮點。目前,正是葡萄採摘季,葡萄園結合鄉村旅遊推出現場採摘體驗活動,小小的葡萄不僅為遊客增添了採摘和遊玩的樂趣,更是貧困戶脫貧致富的“致富果”。

據介紹,蘭洋鎮動員當地貧困戶以扶貧資金入股、土地租賃、勞動就業等方式加入豐盛生態葡萄種植園合作社,貧困戶不僅利用扶貧資金入股合作社年底分紅,還可以在合作社打工獲得每天100元左右的工資收入。

在濃密成蔭的葡萄架前,剛忙完手中活計的貧困戶葉亞輝說:“這批葡萄再過幾天就又可以採摘了。”瞅著眼前一串串的果實,他面露微笑,臉上的皺紋也舒展開來。

找準“窮根”,才能開對“藥方”。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該鎮積極引進龍頭企業,通過“公司+合作社+貧困戶”模式,鼓勵貧困戶通過發展產業實現脫貧。僅去年,就確立了養蛇、養鵝、養牛、養羊、養龜和種植仔姜、葡萄、檳榔、益智等9個扶貧產業項目,實現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90%以上通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帶動脫貧。

該鎮分管扶貧工作的負責人林振業告訴記者,今年全鎮計劃投入產業扶貧資金329萬元,落實七葉葡萄種植、淡水龍蝦養殖、養蛇、養鵝、矮化椰子五個種養殖產業項目,受益貧困戶685戶2857人。加老、海孔、蘭洋、番開、番新5個村委會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100%通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帶動脫貧。

產業與旅遊深度融合 開啟扶貧新模式

走進蘭洋鎮番新村委會,道路兩旁是鬱鬱蔥蔥的橡膠林,茂密的枝葉遮擋著陽光,微風習習,帶來陣陣涼意,農閒時,村民坐在自家院子裡乘涼拉家常,好不愜意。

鄉村休閒旅遊是旅遊產業的重要業態。番新村委會作為蘭洋鎮主推的旅遊扶貧村莊之一,有著豐富的自然條件和良好的傳統。村內黎苗傳統文化習俗濃厚,村民們至今還保留著上山採靈芝、菩提等珍貴藥材的傳統。依託黎苗原始傳統歌舞、松濤天湖AAA景區、加喜河、南渡江兩條河流和大尖山、二尖山兩座山等優勢,蘭洋鎮積極探索旅遊扶貧開發新模式,打造黎苗風情特色村莊,發展鄉村休閒旅遊業,讓貧困戶在家門口就能吃上“旅遊飯”。

蘭洋鎮在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中,促進“農業+休閒旅遊+精準扶貧開發”深度融合,打造農村慢生活。蘭洋鎮分管扶貧工作負責人林振業告訴記者,去年,番新村委會作為整村推進村,蘭洋鎮府結合美麗鄉村建設進行扶貧整村推進,重點發展水下養殖淡水龍蝦、水面種植荷花的立體種養產業,促進“農業+休閒旅遊+精準扶貧開發”深度融合,建設旅遊扶貧示範村,帶動番新村貧困戶30戶136人脫貧致富。

要讓鄉村旅遊成為扶貧攻堅生力軍,大力培植富民農家樂、田園採摘、觀光休閒等鄉村旅遊扶貧產業,就是增強農村自身的“造血”功能,促進貧困戶增收的增長點。該鎮鎮長符啟芬表示,蘭洋鎮將緊盯扶貧工作目標,著力打造“一鎮一品”,結合蘭洋鎮豐富的農業資源和少數民族文化資源,抓住打造黎族特色村寨的機遇,促進“農業+休閒旅遊+精準扶貧開發”深度融合,推動蘭洋旅遊從“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從而實現農業增效、農村發展、農民增收的興旺局面。

(三)番新村委會:豪豬拱開致富門

“這批豪豬已被海口、那大的酒家預定,過幾天他們就過來拿貨。這批豪豬出欄後,我家又可以收入幾萬元。”近日,在蘭洋鎮番新村委會婦女主任溫月瓊的200多隻豪豬飼養場裡,她一邊把穀糠玉米倒進豬槽,一邊高興地告訴記者。

豪豬又名箭豬,渾身長滿黑白相間的棘刺,只要感覺到有危險,全身的刺就立即豎起來像一支支待發的箭,開始自我保護。別小看這些豪豬,它是一種經濟價值很高的動物,它的棘刺可作藥材,銷售價格每斤約100元;它的肉質細膩、味道鮮美,歷來被譽為山珍,也是難得的綠色食品,可以說豪豬上下全身都是寶。

“以前由於村裡沒有水,交通也不方便,生活一直很困難。”番新村委會新華村的貧困戶黃小海告訴記者,去年在鎮政府的幫扶下,他養殖了30只豪豬,到年底為家裡增加收入1萬多元,成功脫了貧。

在番新村委會,像黃小海一樣養殖豪豬的貧困戶有19戶。“豪豬養殖並不困難,只要掌握其中的技巧,就可以確保豪豬健康成長。”溫月瓊說,他們用原生態飼養出來的豪豬每隻約為15-20斤左右,市場價可達60元每斤,一隻豪豬售價近千元。據介紹,通過豪豬養殖, 2017年底,整個村委會20戶養殖豪豬的貧困戶已全部實現了脫貧。

村支部書記黃開榮介紹,他們村委會發展養殖產業中,除了養殖豪豬外,還帶領貧困戶通過養殖澳洲龍蝦、黑山羊,種植檳榔和益智等扶貧產業,目前,多數已經見到效益,大大增強了貧困戶脫貧的信心。

(四)大塘村貧困戶符顯影:“種桑養蠶,讓我生活越來越好”

在蘭洋鎮大塘村委會大塘村,有一片碧綠的桑園,每天一大早,桑園的主人符顯影就會來到這裡,摘下一車桑葉回去喂蠶……正是靠養蠶讓符顯影一家的生活越來越好。

“符顯影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志氣不小,脫貧之後他仍不滿足於現狀,自主發展養蠶產業。”蘭洋鎮大塘村委會委員饒幹雄告訴記者,符顯影自身發展動力足,勤勞能幹,脫貧之後,主動加入到種桑養蠶中,家中生活條件一步步得到改善,成為了村裡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榜樣。

符顯影今年50歲,平日裡,他不僅需要照顧患病的妻子,還得撫養兩個孩子上學。2013年,符顯影意外被樹枝砸倒,身上至今還有當時手術後遺留的鋼板。接二連三的不幸,不僅耗光了符顯影家中原本不多的積蓄,還欠下了不少外債。

生活的轉機出現在2016年,早在2014年就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符顯影,在幫扶幹部和相關政策的扶持下,先後加入了仔姜合作社和養蛇合作社,同時還種有益智苗500株、檳榔苗300株。加上教育、醫療等保障政策的落實,符顯影一家逐漸走出了困境,達到了當年的脫貧要求。

但是不安於現狀的符顯影總覺得,脫貧不是終點,而是起點。現在黨的政策這麼好,自己再努把力,不愁自家的生活變不好。說幹就幹,經過仔細的諮詢和觀察,符顯影在眾人的嘲笑聲中選擇了發展養蠶產業。“當時很多人都不看好我,沒技術、沒資金是最大的障礙。”符顯影說。

有了目標後,符顯影自費前往瓊中等地學習養蠶技術。2017年6月學成歸來的他,貸款3萬元,租地種下5畝桑苗,發展種桑養蠶產業。如今,符顯影用心血澆灌的5畝桑苗已長成一棵棵茂盛的桑樹,望著這一片碧綠的桑園,符顯影逐漸看到了希望。

“由於場地限制,當時只養了1張(1張約有2.5萬隻蠶)蠶種。”符顯影與記者分享起了自己的養蠶“致富經”。他說,每半個月就可以出售一批蠶繭,按照蠶繭每斤18元至25元的價格,他每個月約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符顯影一家生活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

嚐到甜頭的符顯影今年將養殖規模擴大到了2張蠶種,接下來還計劃將自家的桑園面積擴大到10畝,為下一步擴大養蠶規模打下基礎。“去年養蠶收入1萬多,算是開了個好頭。今年養的第一批蠶正在結繭,希望今年有更高的收入。”符顯影邊給蠶寶寶餵食新鮮的桑葉,邊告訴記者。他堅信在政府的幫助下,加上自己願意吃苦奮鬥,一定能讓全家過上好日子。

(五)蘭洋鎮精準識別精準退出大排查第一階段工作結束 檔內人口錯評518戶2193人

7月8日,記者從蘭洋鎮政府獲悉,該鎮精準識別精準退出全面大排查第一階段工作圓滿完成。截至目前,全鎮檔內人口和保內人口(含特困戶)排查1154戶4314人;檔外人口排查2531戶13537人。下一階段工作將進入民主評議階段。

據介紹,從今年4月下旬開始,我市決定對脫貧攻堅工作“從零開始,推倒重來”。蘭洋鎮按照市裡的部署對本鎮16個行政村71個自然村開展精準識別精準退出全面大排查工作。

據瞭解,此次精準識別精準退出全面大排查第一階段工作發現,檔內人口錯退15戶70人;返貧7戶19人,錯評518戶2193人;保內人口(含特困戶)納入貧困戶27戶56人。檔外人口納入貧困戶19戶77人。

目前,蘭洋鎮正在著手推動精準識別精準退出全面大排查第二階段的民主評議等工作,全面推進精準識別精準退出工作,鞏固發展精準扶貧成果。同時爭取實現因住房保障、整戶成員低保、整戶無勞動力、整戶患病及無勞動力等問題而列入2018年脫貧計劃的77戶286人脫貧,達到蘭洋鎮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