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蘭州中心城區的嘗試——從開發郊區到沒有郊區

前兩天看到一本名為《沒有人生下來就成功》的書,進而由一個人的成功之路聯想到一個城市的成功。一個人的成功之路,是個努力的過程,其間需要不斷開發各種潛能,彌補短板。一座城市的成功也是同理,所有我們所稱的中心城區,它不是生來就是如現在般繁華,而是由原本的郊區模樣進化而來。

截止目前,乍一看蘭州主城區貌似高樓成群,建設得風生水起,但是不得不承認,無論從規劃還是開發等方面來說,蘭州整個中心城區的發展其實是有待提高的。就目前來說,蘭州中心城區可開發土地日益減少、人口密度高、功能分區不合理等問題,宣示著其發展已進入了新的瓶頸期。而任何一座城市,在發展遇到困境時都需要思變、變通,這樣才能得到持久的活力。

拯救蘭州中心城區的嘗試——從開發郊區到沒有郊區

通常來說,衡量一座城市的發達程度,其經濟的增長指數無疑是個硬指標。那在主城區人口密度日益飽和、兩山對峙、一河中流局勢下土地資源稀缺的蘭州,何以實現其不斷脹大的野心和經濟目標呢?

“城市是一本打開的書,從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負。”這是美國建築師E.沙裡寧的一句話。打開蘭州城鄉規劃局網站上發佈的幾版《蘭州市城市規劃圖》,不難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蘭州一步步將城市發展之手伸向了距主城較偏遠的區域,以強勁的勢頭開展著“拓城”戰略,展現其遠大抱負。

拯救蘭州中心城區的嘗試——從開發郊區到沒有郊區

第一版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圖

拯救蘭州中心城區的嘗試——從開發郊區到沒有郊區

第四版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圖

對地勢地貌極其特殊的蘭州來說,一方面,土地資源極其有限,那為了獲得更多有效的空間建設用地,同時使整個城市的功能分區更加合理,它必須開啟拓城之路,將郊區納入城市之懷。

另一方面,不置可否的是,理想中人們的居住環境需要有良好的空氣質量、較低的人口密度、和較高綠化率的園林景觀等,但是現實是隨著城市的發展,一棟棟高樓林立、一條條如複製般的街區、還有川流不息的交通工具和大片大片的人潮湧入,使得適宜人們居住的空間越來越狹小,各種社會問題也頻現……相比於中心城市雖有繁華萬千,但擁擠、喧囂如影隨形的狀態,郊區較低人口密度、更大的生活空間相對來說更適合人們居住。

拯救蘭州中心城區的嘗試——從開發郊區到沒有郊區

東擴西展、南伸北拓,蘭州的拓城計劃已開展了十多年,它一步步地開發距主城較偏遠的區域,讓這些區域經歷一番城市化的過程,最後發揮出疏解中心城區人口壓力的功能,並與其他片區協同發展,達到各區域平衡發展的目的。時下的九州、生態文創城、以及青白石等這些區域即為拓城的結果,它們正在作出拯救中心城市的嘗試——疏解主城區的人口壓力,並作為城市的一份子被推著走向高度城市化。

從九州說起,它偏居蘭州城關一隅,自八十年代末被批准實施經濟開發區開始,已有二三十年的時間,但是真正進入人們的視線是在近年蘭州“北拓”戰略提出之後。這段時間裡,九州平山造地、鋪路蓋樓,招商引資。2016年北環路的開通,更是將九州與城關的核心區、以及安寧、青白石等地之間的距離大大拉近,帶動了這片區域的升級;再加上九洲城、天昱鳳凰城和天源9號等項目在九州的亮相,使得這片區域從曾經的一片荒山搖身一變,成為了今日由多個大盤項目拼成的大城模樣。

拯救蘭州中心城區的嘗試——從開發郊區到沒有郊區

拯救蘭州中心城區的嘗試——從開發郊區到沒有郊區

蘭州生態文化創新城,也是個不容小覷的區域。2012年,經國土資源部批准,它被列入“國家低丘緩坡溝壑等未利用地綜合開發試驗區”,至此蘭州生態文化創新城的發展之路開了局。這之後生態文化創新城猶如一棵“梧桐樹”,吸引了多家房企的目光,目前已有保利領秀山、蘭州萬科城和華遠三千院等項目的入駐。道路不通,區域難興。對於市郊的發展,交通是著實重要的一環。文創城擁有北環路和中線橋兩大給力的對外通道,對內有機場快速路、景觀大道、太和路、北山快速路、和平街、安寧街、青年街等道路,諸多道路的通暢也保證了周邊居民出行和生活的便利度。

拯救蘭州中心城區的嘗試——從開發郊區到沒有郊區

拯救蘭州中心城區的嘗試——從開發郊區到沒有郊區

再說青白石,眾所周知,曾經的青白石和雁灘一樣,是城關區重要的瓜果生產地。但因一河之隔的距離,使青白石的發展一直鬱郁不得志。直到2013年在蘭州市政府確定了“南伸北拓”思路之後,黃河北的許多片區逐漸進入建設的高速時期。隨後,蘭州碧桂園和銀河國際居住區等項目落地青白石;同時2016年雁白大橋的通車,讓青白石結束了和城關雁灘“隔河相望”的這段舊史。隨著地產項目的落成和建設,這片區域裡的人口也正在逐步增長;沒有了交通的限制,青白石現在正在慢慢變成蘭州北擴之路上的重點建設區域。

拯救蘭州中心城區的嘗試——從開發郊區到沒有郊區

觀察上述區域,不難發現:一片區域的開發,除了必要的政策支持,房企大鱷的入駐、開發對該板塊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房地產業與區域城市化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一方面,房地產業的發展意味著土地的開發、周邊商業、醫療、教育等配套的漸趨完善,這樣就可以加快區域的城市化速度、提高城市化質量,達到一種良性循環;而且在房地產的開發下,城市能夠“伸展筋骨”,城市空間得以拓寬,提升了城市規模、檔次和功能。

另一方面,區域城市化程度的提高,會吸引更多的人口流入,區域內的人口增長又會擴大人們對住宅和周邊配套等的需求,從而直接帶動房地產業迅速發展。所以,由此看來,城市化與房地產業發展之間存在著一種雙向的、互為因果的互動關係,兩者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同步發展規律。

有目共睹的是,在房地產業和城市化的相互作用下,蘭州這些距主城較遠區域的發展似乎勢頭較猛。以榆中定連片區為例,自幾年前建設東部科技新城的消息落定後,蘭州大名城作為東部新城的起步區,率先開發了約20平方公里的土地,帶動了周邊商業服務、生活配套設施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後續又有其他的高科技企業進駐東部,這樣一來,交通、商業等的興起和漸趨完善,為蘭州城東後續的人氣打好基礎。

拯救蘭州中心城區的嘗試——從開發郊區到沒有郊區

東部科技城(榆中園區)建設效果總體規劃建設圖

於城市的整體發展戰略來說,郊區的開發是不可忽視的一環,甚至可以將之視為城市未來發展的關鍵和繁榮的保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郊區在成長為成熟城市的初期,免不了會出現一些難解之題,比如下面這些:

1.區域配套跟不上容易形成孤島 發展進度遲滯

俗話說,羅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樣,一個成熟社區從無到有、從一片荒地到高樓林立也是需要幾年時間的。眾多房企進駐蘭州這些近郊,固然可以帶動周圍區域配套的發展,使其成為一片宜居之地。麵包和牛奶會有,地鐵也會有。但綜合來說,這些區域的配套與中心城區相比來說,還遠未達到成熟的地步,甚至基礎配套的發展是跟不上住宅開發的節奏的。

比如,沒有大型醫院、教育資源尤為缺乏,更甚的是由於交通的不便利,使得這些區域雖開發出來,但真實的處境遠沒有想象中那麼如意。今天新成長起來的諸多片區,其實是無法滿足市民如常的生活需求的,生活配套不完善,交通不方便出行困難,往往使這些區域猶如一座孤島,數載養城之路任重道遠。

拯救蘭州中心城區的嘗試——從開發郊區到沒有郊區

2.郊區向中心城市過度蔓延 公共服務成本走高

在郊區過度成為一個與中心城區同樣成熟的城市的過程中,當沒有達到絕對發達的程度時,公共服務的成本相對來說會比較高。原本在中心城區,基礎公共交通線路四通八達,所以出行方便、且成本低;但是在郊區和中心城區之間,往往由於距離的問題,公共交通費用會增加,且線路減少,導致時間成本也增加。

除了交通費用高,還有醫療衛生、教育資源、休閒娛樂場所也會較為潰乏,但是這些又是居民日常生活所必要的條件,長期得不到解決,對居民來說是個不小的困擾。物質成本、精力成本和時間成本的增加,長期下去對於在郊區購房置業的居民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3.郊區居住中心城區工作 郊區疏導效應不明顯

由蘭州主城向郊區的拓展,為的是使城市功能佈局更加合理,區域間的發展更加平衡。但是在郊區開發之初,常會出現這樣一種窘境:對於剛需購房者來說,主城區的房價太高、難以負擔,於是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價格較為低廉的郊區。但是當他們購置了偏遠區域的房子,而該區域還未發展起來商業、沒有足夠多的工作機會後,或是為了養家餬口的基礎需求或是為了事業理想,這部分人還是得跑到主城區去工作。這樣的話,雖說郊區開發了,但其實並未起到舒緩中心城區人口壓力的作用。

看最新版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圖就可以發現,近年,隨著九州、鹽場-三條嶺和青白石的大面積開發,黃河北一帶已即將打通連成一片。自東向西看,青白石與三條嶺之間只隔著一塊淺綠色的森林公園用地,而三條嶺與九州已徹底地連在一起,再往西看,九州與現在已發展頗為成熟的安寧之間也只是隔著一塊森林公園用地,而北環路的直線貫通,直接拉近兩地距離。

將視線再投向蘭州的東大門——榆中定連片區,在連霍高速路沿線,和平鎮和定遠鎮兩大片區,已向南面伸展開了不小的篇幅,大有燎原之勢。居住區、商業金融區和工業區交錯佈局,聯想一下,未來定遠片區和和平鎮整個連通……東部科技新城的模樣,在版圖上漸漸清晰起來。

拯救蘭州中心城區的嘗試——從開發郊區到沒有郊區

隨著時間的推移,郊區與城市的界限正在變得越來越模糊。城市開發之手不斷伸向更大更遠的區域,毫無疑問,曾一度被視為城市範圍以外的城郊和鄉村,說不定在哪天就會成功擠進中心城區的腹內,舊城和新城聯動發展,才可以煥發出更大活力,續寫“蘭州故事”。

《聖經》告訴我們,世界是以一座花園開始,然後以漢座神聖的都市而告終。開發郊區的結果,最終將會是沒有郊區,而這不失為拯救中心城市、使其煥發活力的一種有效方法。所以,蘭州面對中心城區日益嚴峻的各種社會經濟問題,從開發郊區,再到沒有郊區是順應城市化的大勢做出的大膽嘗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