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兰州中心城区的尝试——从开发郊区到没有郊区

前两天看到一本名为《没有人生下来就成功》的书,进而由一个人的成功之路联想到一个城市的成功。一个人的成功之路,是个努力的过程,其间需要不断开发各种潜能,弥补短板。一座城市的成功也是同理,所有我们所称的中心城区,它不是生来就是如现在般繁华,而是由原本的郊区模样进化而来。

截止目前,乍一看兰州主城区貌似高楼成群,建设得风生水起,但是不得不承认,无论从规划还是开发等方面来说,兰州整个中心城区的发展其实是有待提高的。就目前来说,兰州中心城区可开发土地日益减少、人口密度高、功能分区不合理等问题,宣示着其发展已进入了新的瓶颈期。而任何一座城市,在发展遇到困境时都需要思变、变通,这样才能得到持久的活力。

拯救兰州中心城区的尝试——从开发郊区到没有郊区

通常来说,衡量一座城市的发达程度,其经济的增长指数无疑是个硬指标。那在主城区人口密度日益饱和、两山对峙、一河中流局势下土地资源稀缺的兰州,何以实现其不断胀大的野心和经济目标呢?

“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这是美国建筑师E.沙里宁的一句话。打开兰州城乡规划局网站上发布的几版《兰州市城市规划图》,不难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兰州一步步将城市发展之手伸向了距主城较偏远的区域,以强劲的势头开展着“拓城”战略,展现其远大抱负。

拯救兰州中心城区的尝试——从开发郊区到没有郊区

第一版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图

拯救兰州中心城区的尝试——从开发郊区到没有郊区

第四版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图

对地势地貌极其特殊的兰州来说,一方面,土地资源极其有限,那为了获得更多有效的空间建设用地,同时使整个城市的功能分区更加合理,它必须开启拓城之路,将郊区纳入城市之怀。

另一方面,不置可否的是,理想中人们的居住环境需要有良好的空气质量、较低的人口密度、和较高绿化率的园林景观等,但是现实是随着城市的发展,一栋栋高楼林立、一条条如复制般的街区、还有川流不息的交通工具和大片大片的人潮涌入,使得适宜人们居住的空间越来越狭小,各种社会问题也频现……相比于中心城市虽有繁华万千,但拥挤、喧嚣如影随形的状态,郊区较低人口密度、更大的生活空间相对来说更适合人们居住。

拯救兰州中心城区的尝试——从开发郊区到没有郊区

东扩西展、南伸北拓,兰州的拓城计划已开展了十多年,它一步步地开发距主城较偏远的区域,让这些区域经历一番城市化的过程,最后发挥出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压力的功能,并与其他片区协同发展,达到各区域平衡发展的目的。时下的九州、生态文创城、以及青白石等这些区域即为拓城的结果,它们正在作出拯救中心城市的尝试——疏解主城区的人口压力,并作为城市的一份子被推着走向高度城市化。

从九州说起,它偏居兰州城关一隅,自八十年代末被批准实施经济开发区开始,已有二三十年的时间,但是真正进入人们的视线是在近年兰州“北拓”战略提出之后。这段时间里,九州平山造地、铺路盖楼,招商引资。2016年北环路的开通,更是将九州与城关的核心区、以及安宁、青白石等地之间的距离大大拉近,带动了这片区域的升级;再加上九洲城、天昱凤凰城和天源9号等项目在九州的亮相,使得这片区域从曾经的一片荒山摇身一变,成为了今日由多个大盘项目拼成的大城模样。

拯救兰州中心城区的尝试——从开发郊区到没有郊区

拯救兰州中心城区的尝试——从开发郊区到没有郊区

兰州生态文化创新城,也是个不容小觑的区域。2012年,经国土资源部批准,它被列入“国家低丘缓坡沟壑等未利用地综合开发试验区”,至此兰州生态文化创新城的发展之路开了局。这之后生态文化创新城犹如一棵“梧桐树”,吸引了多家房企的目光,目前已有保利领秀山、兰州万科城和华远三千院等项目的入驻。道路不通,区域难兴。对于市郊的发展,交通是着实重要的一环。文创城拥有北环路和中线桥两大给力的对外通道,对内有机场快速路、景观大道、太和路、北山快速路、和平街、安宁街、青年街等道路,诸多道路的通畅也保证了周边居民出行和生活的便利度。

拯救兰州中心城区的尝试——从开发郊区到没有郊区

拯救兰州中心城区的尝试——从开发郊区到没有郊区

再说青白石,众所周知,曾经的青白石和雁滩一样,是城关区重要的瓜果生产地。但因一河之隔的距离,使青白石的发展一直郁郁不得志。直到2013年在兰州市政府确定了“南伸北拓”思路之后,黄河北的许多片区逐渐进入建设的高速时期。随后,兰州碧桂园和银河国际居住区等项目落地青白石;同时2016年雁白大桥的通车,让青白石结束了和城关雁滩“隔河相望”的这段旧史。随着地产项目的落成和建设,这片区域里的人口也正在逐步增长;没有了交通的限制,青白石现在正在慢慢变成兰州北扩之路上的重点建设区域。

拯救兰州中心城区的尝试——从开发郊区到没有郊区

观察上述区域,不难发现:一片区域的开发,除了必要的政策支持,房企大鳄的入驻、开发对该板块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房地产业与区域城市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房地产业的发展意味着土地的开发、周边商业、医疗、教育等配套的渐趋完善,这样就可以加快区域的城市化速度、提高城市化质量,达到一种良性循环;而且在房地产的开发下,城市能够“伸展筋骨”,城市空间得以拓宽,提升了城市规模、档次和功能。

另一方面,区域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会吸引更多的人口流入,区域内的人口增长又会扩大人们对住宅和周边配套等的需求,从而直接带动房地产业迅速发展。所以,由此看来,城市化与房地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着一种双向的、互为因果的互动关系,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同步发展规律。

有目共睹的是,在房地产业和城市化的相互作用下,兰州这些距主城较远区域的发展似乎势头较猛。以榆中定连片区为例,自几年前建设东部科技新城的消息落定后,兰州大名城作为东部新城的起步区,率先开发了约20平方公里的土地,带动了周边商业服务、生活配套设施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后续又有其他的高科技企业进驻东部,这样一来,交通、商业等的兴起和渐趋完善,为兰州城东后续的人气打好基础。

拯救兰州中心城区的尝试——从开发郊区到没有郊区

东部科技城(榆中园区)建设效果总体规划建设图

于城市的整体发展战略来说,郊区的开发是不可忽视的一环,甚至可以将之视为城市未来发展的关键和繁荣的保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郊区在成长为成熟城市的初期,免不了会出现一些难解之题,比如下面这些:

1.区域配套跟不上容易形成孤岛 发展进度迟滞

俗话说,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样,一个成熟社区从无到有、从一片荒地到高楼林立也是需要几年时间的。众多房企进驻兰州这些近郊,固然可以带动周围区域配套的发展,使其成为一片宜居之地。面包和牛奶会有,地铁也会有。但综合来说,这些区域的配套与中心城区相比来说,还远未达到成熟的地步,甚至基础配套的发展是跟不上住宅开发的节奏的。

比如,没有大型医院、教育资源尤为缺乏,更甚的是由于交通的不便利,使得这些区域虽开发出来,但真实的处境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如意。今天新成长起来的诸多片区,其实是无法满足市民如常的生活需求的,生活配套不完善,交通不方便出行困难,往往使这些区域犹如一座孤岛,数载养城之路任重道远。

拯救兰州中心城区的尝试——从开发郊区到没有郊区

2.郊区向中心城市过度蔓延 公共服务成本走高

在郊区过度成为一个与中心城区同样成熟的城市的过程中,当没有达到绝对发达的程度时,公共服务的成本相对来说会比较高。原本在中心城区,基础公共交通线路四通八达,所以出行方便、且成本低;但是在郊区和中心城区之间,往往由于距离的问题,公共交通费用会增加,且线路减少,导致时间成本也增加。

除了交通费用高,还有医疗卫生、教育资源、休闲娱乐场所也会较为溃乏,但是这些又是居民日常生活所必要的条件,长期得不到解决,对居民来说是个不小的困扰。物质成本、精力成本和时间成本的增加,长期下去对于在郊区购房置业的居民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3.郊区居住中心城区工作 郊区疏导效应不明显

由兰州主城向郊区的拓展,为的是使城市功能布局更加合理,区域间的发展更加平衡。但是在郊区开发之初,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窘境:对于刚需购房者来说,主城区的房价太高、难以负担,于是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价格较为低廉的郊区。但是当他们购置了偏远区域的房子,而该区域还未发展起来商业、没有足够多的工作机会后,或是为了养家糊口的基础需求或是为了事业理想,这部分人还是得跑到主城区去工作。这样的话,虽说郊区开发了,但其实并未起到舒缓中心城区人口压力的作用。

看最新版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图就可以发现,近年,随着九州、盐场-三条岭和青白石的大面积开发,黄河北一带已即将打通连成一片。自东向西看,青白石与三条岭之间只隔着一块浅绿色的森林公园用地,而三条岭与九州已彻底地连在一起,再往西看,九州与现在已发展颇为成熟的安宁之间也只是隔着一块森林公园用地,而北环路的直线贯通,直接拉近两地距离。

将视线再投向兰州的东大门——榆中定连片区,在连霍高速路沿线,和平镇和定远镇两大片区,已向南面伸展开了不小的篇幅,大有燎原之势。居住区、商业金融区和工业区交错布局,联想一下,未来定远片区和和平镇整个连通……东部科技新城的模样,在版图上渐渐清晰起来。

拯救兰州中心城区的尝试——从开发郊区到没有郊区

随着时间的推移,郊区与城市的界限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城市开发之手不断伸向更大更远的区域,毫无疑问,曾一度被视为城市范围以外的城郊和乡村,说不定在哪天就会成功挤进中心城区的腹内,旧城和新城联动发展,才可以焕发出更大活力,续写“兰州故事”。

《圣经》告诉我们,世界是以一座花园开始,然后以汉座神圣的都市而告终。开发郊区的结果,最终将会是没有郊区,而这不失为拯救中心城市、使其焕发活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所以,兰州面对中心城区日益严峻的各种社会经济问题,从开发郊区,再到没有郊区是顺应城市化的大势做出的大胆尝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