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端午节的赠扇之风吗?这种习俗始于何时何人?

端午节赠扇之风,发轫于唐代,而始作俑者,就是唐太宗李世民。

赠送扇子的行为,并非始于唐太宗,只是他进行了“普及”,后来才风衍成端午节的一种习俗。至于后来民间风俗中“端午赠扇”演化出来的“辟邪、凉快”等含义,可谓是“移风易俗”了——从高雅、文艺转而为通俗、实用。

在明代,随着折扇于南宋年间由日本传入,体式日渐汉化、工艺日渐精良,与当时文人画勃兴的风气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时代审美、精神需求的载体。不仅宫廷里会在端午节赠送折扇,文人士大夫们日常也会手持折扇,将其当做一种身份象征,无论春夏秋冬,扇不离身。因此无论在工艺上还是选材上,都精益求精。

明代折扇最重要的特征是重骨轻面,扇骨所用的材料十分讲究,在日本,一开始折扇都是用木头做扇骨的,传到中国以后,因为竹子一直是文人士大夫的心头之好,将其作为自己立身立德的标杆,所以折扇汉化以后,竹做的扇骨便成为正统、主流。而且最风行的是棕竹做的扇骨,其中又以芝麻竹为最贵重。

至于扇面只有画家最为重视,自古到近现代,文人画家皆以画上一幅好扇画为能事。下面几位画家的扇面作品代表近现代的各种风格,其中还有一件曹汝霖的书法见于扇面,字迹秀美,有儒雅的文人风范,尽管他身负骂名,但其作品还是值得欣赏的。

你听说过端午节的赠扇之风吗?这种习俗始于何时何人?

任伯年 高士图

鉴藏印:潘氏晓春所有图书(朱)

清末画家任伯年,是海上画派中的佼佼者,他吸收了西洋绘画的速写和设色,人物、花鸟画中既有传统的影子,也有西画的味道。形成了丰姿多采、新颖生动的独特画风。

你听说过端午节的赠扇之风吗?这种习俗始于何时何人?

任伯年 月月安澜图

你听说过端午节的赠扇之风吗?这种习俗始于何时何人?

张大千水殿清风图 行书五言诗

现当代画坛上最具影响的国画大师张大千,也喜欢画扇面,作品风格以古意为主,注重传统,画人物多采古装,借人物以抒情怀;画翎毛花卉或工笔或写意,清润秀丽,落落大方;山水涉笔成趣,点画新奇,富有诗意。

你听说过端午节的赠扇之风吗?这种习俗始于何时何人?

唐 云、吴青霞 藤间珍禽图 芦雁图

款识:1.莲南兄雅属,大石居士唐云写。钤印:唐云(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