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硕连读,获国家资金支持,西邮这位老师的研究还被国际认可

本硕连读,获国家资金支持,西邮这位老师的研究还被国际认可

上面我们看到的这位皮肤黝黑、笑容憨态可掬的大男孩是一位货真价实的西北汉子,他本硕博十年连读,生命中的青春时光都与书本为伴,现在,几近而立之年的他已经成长为一名大学教师,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教授新人,同时继续钻研自己的研究领域,他就是刘伯阳。

回顾他的十载求学路,我们可以发现,他身上拥有每一位做学问的人身上都具备的那种默默无闻、润物无声的品格。刘伯阳在读博的前两年主要做实验室的工程项目,在理论方面着力较少,在后两年的时间主要从事理论研究,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

对于科研工作,他有两点自己的心得,其一就是,坚持不懈,必将有所收获。刘伯阳读博士的初期,对博士能否毕业以及需要从事什么方向的研究一度感到非常迷茫,实验室的老师和师兄和他谈心,有一句话令他印象非常深刻:不管是什么方向,咬紧牙关坚持研究,一定能出成果。后来他自己以及周围博士的经历都证明了这句话的正确,所以搞科研要坚持,哪怕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方向,总是还有很多问题要研究的,坚持不懈,一定会取得成果。

其二就是,多和同行交流讨论,这样可以少走很多弯路。研究学术一定要和同行,尤其是同行中的专家多接触,看看他们在做什么工作,在研究哪些方向以及未来可以研究的一些方向。与专家10分钟的聊天远远胜于长时间的埋头闭门造车。只有明确了方向的努力才是有效的努力,否则很大程度都是在浪费精力。同时,交流也可以积累很多学术人脉,为以后的进一步交流学习以及合作奠定基础,因此一定要多多交流。

本硕连读,获国家资金支持,西邮这位老师的研究还被国际认可

在项目申请方面,刘伯阳表示,今年非常幸运地申请到了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在得悉基金结果后的第一想法就是感恩,需要感谢的人很多,对亲人的感谢自不必说。非常感谢博士期间李赞老师对我的培养,在实验室的几年时间里写了无数的申请报告,李老师与实验室其他老师不厌其烦的对所写报告进行修改与指导,对撰写项目申请书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感谢卢光跃老师、孙长印老师、弥寅老师以及其他提供帮助的老师和同学们,尤其是卢光跃老师,在百忙中对申请书修改了好多遍。

关于基金的申请刘伯阳也有自己的体会。基金申请书文字必须专业,逻辑必须严密。在基金申请书撰写过程中,对于文字以及用词必须要仔细思考,要专业化,不能口语化。申请书的逻辑必须严密,包括上一句话和下一句话的逻辑、段与段之间的逻辑、每个研究内容之间的逻辑等等都要非常合理,层层递进,使申请书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另外还需要仔细检查,避免小问题。很多申请书内容逻辑都很好,但是由于作者不细心,出现了错别字、重复字或者公式排版错误。这种错误一出现将使评审专家对该申请书的印象大打折扣,使基金中的概率也大幅度下降。因此,必须避免这些低级错误,反复检查。

正是他这种坚持不懈的态度造就了他的成功,相信在日后的教学与研究之路上,他也会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他也将会师恩遍天下,桃李满庭芳。

本硕连读,获国家资金支持,西邮这位老师的研究还被国际认可

延伸阅读:

刘伯阳,男,29岁,2016年12月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主要从事认知无线电、5G超密集组网、卫星通信等领域的研究,现任职于西安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累计参与国家级项目3项,2017年3月获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资助。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表论文7篇,包含4篇SCI,一篇认知无线电国际权威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Cognitive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文章,2篇EI会议WCSP。

关注“西安邮电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