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碩連讀,獲國家資金支持,西郵這位老師的研究還被國際認可

本碩連讀,獲國家資金支持,西郵這位老師的研究還被國際認可

上面我們看到的這位皮膚黝黑、笑容憨態可掬的大男孩是一位貨真價實的西北漢子,他本碩博十年連讀,生命中的青春時光都與書本為伴,現在,幾近而立之年的他已經成長為一名大學教師,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教授新人,同時繼續鑽研自己的研究領域,他就是劉伯陽。

回顧他的十載求學路,我們可以發現,他身上擁有每一位做學問的人身上都具備的那種默默無聞、潤物無聲的品格。劉伯陽在讀博的前兩年主要做實驗室的工程項目,在理論方面著力較少,在後兩年的時間主要從事理論研究,並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果。

對於科研工作,他有兩點自己的心得,其一就是,堅持不懈,必將有所收穫。劉伯陽讀博士的初期,對博士能否畢業以及需要從事什麼方向的研究一度感到非常迷茫,實驗室的老師和師兄和他談心,有一句話令他印象非常深刻:不管是什麼方向,咬緊牙關堅持研究,一定能出成果。後來他自己以及周圍博士的經歷都證明了這句話的正確,所以搞科研要堅持,哪怕是一個比較成熟的方向,總是還有很多問題要研究的,堅持不懈,一定會取得成果。

其二就是,多和同行交流討論,這樣可以少走很多彎路。研究學術一定要和同行,尤其是同行中的專家多接觸,看看他們在做什麼工作,在研究哪些方向以及未來可以研究的一些方向。與專家10分鐘的聊天遠遠勝於長時間的埋頭閉門造車。只有明確了方向的努力才是有效的努力,否則很大程度都是在浪費精力。同時,交流也可以積累很多學術人脈,為以後的進一步交流學習以及合作奠定基礎,因此一定要多多交流。

本碩連讀,獲國家資金支持,西郵這位老師的研究還被國際認可

在項目申請方面,劉伯陽表示,今年非常幸運地申請到了國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在得悉基金結果後的第一想法就是感恩,需要感謝的人很多,對親人的感謝自不必說。非常感謝博士期間李贊老師對我的培養,在實驗室的幾年時間裡寫了無數的申請報告,李老師與實驗室其他老師不厭其煩的對所寫報告進行修改與指導,對撰寫項目申請書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感謝盧光躍老師、孫長印老師、彌寅老師以及其他提供幫助的老師和同學們,尤其是盧光躍老師,在百忙中對申請書修改了好多遍。

關於基金的申請劉伯陽也有自己的體會。基金申請書文字必須專業,邏輯必須嚴密。在基金申請書撰寫過程中,對於文字以及用詞必須要仔細思考,要專業化,不能口語化。申請書的邏輯必須嚴密,包括上一句話和下一句話的邏輯、段與段之間的邏輯、每個研究內容之間的邏輯等等都要非常合理,層層遞進,使申請書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另外還需要仔細檢查,避免小問題。很多申請書內容邏輯都很好,但是由於作者不細心,出現了錯別字、重複字或者公式排版錯誤。這種錯誤一出現將使評審專家對該申請書的印象大打折扣,使基金中的概率也大幅度下降。因此,必須避免這些低級錯誤,反覆檢查。

正是他這種堅持不懈的態度造就了他的成功,相信在日後的教學與研究之路上,他也會一如既往的堅持下去,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他也將會師恩遍天下,桃李滿庭芳。

本碩連讀,獲國家資金支持,西郵這位老師的研究還被國際認可

延伸閱讀:

劉伯陽,男,29歲,2016年12月畢業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主要從事認知無線電、5G超密集組網、衛星通信等領域的研究,現任職於西安郵電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累計參與國家級項目3項,2017年3月獲國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資助。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項,發表論文7篇,包含4篇SCI,一篇認知無線電國際權威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Cognitive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文章,2篇EI會議WCSP。

關注“西安郵電大學本科招生”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