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倫敦勞工階層的口音為何不受待見?

1922年11月14日,BBC首次對英國全國廣播。
英國倫敦勞工階層的口音為何不受待見?​我們現在聽不到當時的播報了,因為當時沒有錄音。但是我們知道這一點:廣播的口音是完美無瑕的標凖英音(Received Pronunciation, RP),通常也被稱作女王的英語(Queen's English),這是一種被認為是精英、當權者和皇家的語言。

在那之後的許多年來,BBC的廣播只允許使用標凖英音。標凖英音成為英國口音的同義語,帶有明顯的含義。

它受到信賴,具有權威性,讓人感到真誠。但時過境遷,現在BBC允許——甚至鼓勵——在廣播中使用各種地方口音,目的是代表BBC多元化的受眾以及吸引新聽眾和用戶。

雖然BBC不再僅限使用標凖英音了,但是在當今社會,有關標凖英音的偏見仍然十分嚴重。口音可以反映一個人的社會背景和人的偏見。

人的偏見非常嚴重,以至於會影響到我們判斷一個人是否值得信任。

說英語"不純正" 口音應該去糾正嗎?加拿大英語為何"不英不美"別具一格?外國口音綜合症的嚴重心理影響人常常會在無意間根據口音快速判斷對方是否可信。

"口音會通過一種快速、自動的——有時還是無意識的——方式觸發社交歸類,"美國中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的王澤(Ze Wang)說。

對方一打招呼,我們常常就能辨別他的口音。嬰兒在子宮裏學習辨認熟悉的聲音我們從很小的時候就對某些口音產生信任。

有證據表明對語言的親近感在出生前就開始了。比如,據我們所知,嬰兒會更喜歡當時在子宮裏聽到最頻繁的語言。

在一個研究中,研究人員把一個生造的詞語反覆播放給孕婦聽。當嬰兒出生時,腦部掃描顯示,只有聽過這個詞語的嬰兒才會對它作出反應。

嬰兒幾個月大時就能分辨不同的語言和方言。嬰兒很早就會對說母語的人比較親近。

2007年,哈佛大學的一個實驗讓嬰兒觀看屏幕上兩個人說話,其中一個說的是熟悉的語言,另一個說的是外語。

然後,其中一個人給嬰兒一個玩具——禮物像魔法一樣從屏幕後面冒出來。嬰兒會更喜歡母語口音的人給的禮物。
英國倫敦勞工階層的口音為何不受待見?​ "嬰兒未滿一歲就會開始表現出社交偏好——他們會接近說話方式相近的人,"該研究的負責人、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的凱瑟琳·金茨勒(Katherine Kinzler)說。

查爾斯王子講女王英語,而謝麗爾·特威迪(Cheryl Tweedy)帶有很重的紐卡斯爾(Newcastle)口音金茨勒認為,目前對口音的研究還不夠。

口音與人的身份的關係類似於性別和種族。她發現,對一些兒童來說,口音有可能是一種比種族更強的集體身份符號。

當五歲的孩子看到黑人孩子或白人孩子的照片時,他們偏好與自己同樣種族的人。這個年齡的孩子不像成年人一樣會努力控制偏見,金茨勒說。

但是,當把膚色和口音放在一起時,兒童會偏好口音相同的人——即便他們的種族不同。這個研究說明,人類在年幼時最信任熟悉的口音。金茨勒說,我們信任說話口音相近的人,這是理所應當的。

這些人很可能更了解我們所在的群體。在另一個研究中,她發現與外國口音的人相比,兒童更加相信母語使用者。戀愛如何幫我們學習語言?

說話技巧——沉默所具有的微妙力量你意想不到的學習語言最佳方法一些人對地方口音有偏見隨著兒童逐漸成長,他們會越來越熟悉各種口音連帶的社會地位或刻板印象。

人們認為標凖英音聽起來很優雅,有權勢;而考克尼(Cockney)英語口音——倫敦勞工階層的口音——常常受到歧視。

伯明翰口音的遭遇更差——這有可能是電視節目用"遲緩、懶惰、擁擠"形容當地居民的結果,研究者寫道。

的確,有調查發現伯明翰口音最不受歡迎,但是愛爾蘭口音的鼻音被認為是最好聽的。提到口音帶來的信任感,似乎有兩大因素。

首先,口音代表了你身份的一部分。但是隨著人的年齡增長,這會與你理想中的口音發生衝突,比如你希望自己的口音變的更加高貴,或者不那麼自大。

2013年的一項4000人調查發現標凖英音和德文郡(Devon)口音最受信任,而利物浦口音最不受信任,考克尼口音緊隨其後。在智力與口音的關係方面,得分相似。不過,這些都是一時的調查結果。在現實生活中,對口音的信任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這取決於我們的社交圈和日常人際關係。
英國倫敦勞工階層的口音為何不受待見?​普利茅斯大學(Plymouth University)的伊拉里亞·托爾(Ilaria Torre)的一項研究發現,對口音的信任感有可能根據第一印象和判斷而改變。

一部分被試者聽的是標凖的英國南部口音,另一部分是不太受信任的利物浦口音。如果受信任口音的使用者接著作出良好的行為——例如回饋一筆慷慨的投資——那麼這種值得信賴的第一印象就會加深。

一些教師覺得他們必須改正地方口音。然而,假如受信任口音的使用者接著作出失信於人的行為,他們給人的信任感甚至會低於口音和行為都不值得信賴的人。

被試者會"懲罰他們未能達到自己的期望",托爾說。相反的情況也會發生,被認為不值得信賴的人,如果作出良好的行為,就能修正負面看法。

換句話說,聽起來"不值得信任"的利物浦居民(筆者向利物浦的讀者道歉)只要行為良好就能挽回印象。托爾認為這揭示了人們忽略的一件事——我們起初覺得對方聽起來很可疑,但是只要接觸多了,就能減輕口音的偏見。

"通過與很多不同口音的人交往,我們可能會意識到自己的偏見是毫無根據的,我們對某個口音值得信任的看法也可能會改變,"她說。媒體也有作用。

例如,高端超市馬莎百貨(Marks & Spencer)的廣告常常採用讓人感覺放鬆的標凖英音旁白,而低價位的超市Iceland的廣告則請明星凱瑞·卡托娜(Kerry Katona)。

她在曼徹斯特和利物浦之間的小鎮沃林頓(Warrington)長大——後來因吸毒指控,她的廣告遭遇下架。兒童偏愛口音和自己最相似的人

在英國,有人甚至要求學校老師改正自己的地方口音。曼徹斯特大學的亞歷山大·巴拉塔(Alexander Baratta)說,雖然一些人覺得地方口音聽起來受教育程度不高,但也有人覺得這樣更平易近人,真誠、友好,而高雅的口音比較冷淡、高傲。(這可能也是最近幾十年女王減輕標凖英音的一個原因。)

比如,一些研究發現約克郡(Yorkshire)的人聽起來比倫敦人更誠實。對外國口音的偏見也很常見。

王澤的一項研究表明,與印度口音相比,美國被試者更信任英國口音。"人們常常對不標凖的口音有負面看法,尤其是弱勢群體和地位較低的少數群體,"她說。

例如,她發現有人覺得與標凖的美式英語相比,墨西哥口音或希臘口音的智力和專業性較低。另一項研究表明,口音甚至會限制我們的職業機會。

德國地方口音不如標凖德語受歡迎,儘管說話的內容是一樣的。不過,瑞士人更喜歡有地方口音的外科醫生,因為瑞士口音的德語在瑞士的使用最為普遍。


英國倫敦勞工階層的口音為何不受待見?​ 在信任哪種口音的問題上,我們依賴於自己所知以及社會對我們理想口音的影響。但是,如果我們都花時間聆聽他人,我們可能會學會喜歡組成這個多元世界的各式各樣的口音,而不是把信任建立在我們出生前就學會的隱性偏見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