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底近了 消費白馬股入基金「購物車」

回顧今年上半年,A股市場震盪起伏不斷。滬指從1月初的3348點上漲至3587點,隨後便開始一路下探,截至7月6日收盤,滬指報2747.23點,且已在3000點以下徘徊十多個交易日。

近期股票市場操作難度較大,投資者對股票型基金的熱情也降低了不少,安全係數更高的貨基和建倉更靈活的混基反而更受歡迎。

至於下半年如何抓住市場機遇,《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了眾多業內人士,均強調,投資者在市場下跌時不必過於恐慌和悲觀,近期市場大幅波動,正值佈局良機,消費板塊值得長期持有。

佈局良機將到來

年初以來,國內市場整體波動性較大。股票市場一季度震盪下跌,二季度下跌加速。上證指數累計下跌14%,創業板累計下跌8%,深證成指累計下跌15%。

短期來看,受股票市場波動、信用債風險、股權質押、中美貿易摩擦等多個因素困擾,部分基金的不佳表現也令市場情緒較為低迷。不過,值得肯定的是,仍有一部分基金僥倖逃過一劫。

Wind統計的上半年數據顯示,債券型和QDII基金漲幅居前,平均漲幅均為1.47%;量化對沖基金也在逆市中保持了正增長,平均漲幅為0.61%;股票型基金單位淨值多數出現了下跌,平均跌幅為10.22%;混合型基金單位淨值跌幅達4.52%。

對於“抄底”時機是否已經到來,鵬華基金認為,從目前市場的估值來看,全部A股(除金融、石油石化)市盈率已經位於2010年以來均值的負1倍標準差以下,創業板的估值也逐步接近2012年曆史最低點的水平。市場的估值水平也已進入合理甚至低估的水平。站在更長期的視角,應看到上市公司的盈利、優質企業的活力、估值水平的低位等市場的支撐基石,尤其是一些優質標的,調整中正應該是投資者挖掘價值、擇機佈局的良機。

隨著股票市場的震盪波動,場內眾多爆款股票和基金跌停,“抄底”也成為了近期眾多投資者最關注的話題之一。

遠策投資研究總監陳殷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資金在投資期限上可以接受中長期的股市投資,那麼對於短期‘最低點’的訴求就不高,只要從中長期看在處於偏低的位置買入就可以了。但如果資金風格較激進、投資期限上表現為需要快進快出的話,對希望找到最低點的依賴就比較大。”

在對市場底部的判斷上,陳殷則表示不用太過悲觀,目前整個經濟形勢呈現為整體有韌性、結構有分化的特點,長期來看有利於經濟質量改善。所謂的整體有韌性,是指各領域的頭部優質公司正在成為經濟的“基石”,總體的經濟讀數並不差。

消費板塊仍有較大空間

年內醫藥行情的持續發酵也使得醫藥主題基金站在風口。根據最新的半年度數據顯示,醫藥主題基金表現搶眼。單位淨值增長率位列前十的基金中,有7只為醫藥主題基金,且漲幅均在20%以上。可以見得,如果年初就抓住此次“吃藥”行情,投資收益可見一斑。

不過,上半年收益看似紅紅火火的醫藥主題基金,實際上份額反而有所縮減。Wind數據顯示,上半年72只醫藥主題基金總份額為530億份,去年四季度末67只醫藥主題基金總份額為560億份。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公佈的最新數據,可以看出,貨幣基金近兩個月規模上漲逾2000億元,投資者似乎更願意選擇相對較保守的投資。

醫藥行情能否持續,該主題背後所在板塊火熱行情能否持續引起投資者青睞,私募基金星石投資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醫藥生物是“基本面+政策面”的雙重驅動的投資機會,長期向上的邏輯紮實。

星石投資分析稱,基本面方面,醫藥生物板塊整體業績出現明顯回暖;政策面方面,政府前有對仿製藥一致性評價的大力推行和優質創新藥的優先審評,以及互聯網醫療的相關意見,今年醫藥行業政策面上也利好頻出。

從持倉的角度來看,儘管今年一季度開始機構對醫藥生物的配置有所提升,但是仍有很大配置空間,2018年一季度機構配置醫藥生物比例在11%左右,剔除醫藥主題基金之後的比例僅為7.7%,距離歷史高位16%仍有很大的空間。

通常在資金面偏緊的情況下,資金會更偏好“白龍馬股”,績差股和題材股會被資金拋棄。前海開源經濟學家楊德龍建議投資者以業績為王的選股思路,配置“白龍馬股”,特別是消費白馬股。

楊德龍認為,消費崛起帶來了很大的投資機會,一方面受益於消費升級的高端白酒、品牌藥以及國際旅遊板塊出現了很好的業績增長,另一方面受益於消費增長的大眾消費品也出現了較好的業績增長,比如牛奶、調味品、白羽雞等板塊業績都出現大幅上漲。預計消費類板塊是業績增長最確定的板塊,值得長期持有。

港股或將先抑後揚

《國際金融報》記者梳理發現,6月19日A股大幅下跌時,剔除貨幣基金,有七成基金當日單位淨值出現下跌,另外有兩成基金增長,其中包含QDII等基金,而QDII基金主要投資的市場在港股。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29日,恆生指數今年累計跌幅達3.2%,下跌主要集中在6月,恆生指數6月份下探到28169點。回顧上半年事件不難發現,市場近期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包括中美貿易摩擦引發市場的恐慌情緒、市場對於經濟增速預期放緩的擔憂、人民幣對美元持續貶值、匯率風險的加劇。

華夏基金國際投資部董事總經理、華夏優勢精選擬任基金經理李湘傑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回顧上一階段,港股市場跟隨美股等外圍市場出現劇烈波動,市場避險情緒上升,但短期調整不改變中長期視角下港股市場的低估值、盈利好、增量資金流入等顯著優勢和投資邏輯。

李湘傑認為,2018年將是一個“政策年”,香港市場也迎來20年以來的最大變革。首先,H股全流通,聯想控股(03396)宣佈成為第一家試點企業,意義重大。“全流通”將大幅提振H股流動性,以及對海外投資者的吸引力。其次,4月24日,允許同股不同權的香港創新板落地。未來一批新經濟創新企業或將登陸香港市場。短期內雖可能對市場流動性有衝擊,但中期來看,香港將開啟改善上市公司結構之路。再次,繼海南公佈重大開放政策後,“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開放政策值得期待。

萬家基金判斷稱,無論是貿易摩擦還是經濟增速預期,在今年三季度末風險將逐步釋放完畢、悲觀預期將逐步被帶有韌性的數據扭轉,整個下半年港股市場呈先抑後揚的趨勢。

由於港股的風格主要取決於基本面,且其作為新興市場的重要權重,一直是全球投資者非常關注的板塊,但同時也會受到全球宏觀不確定帶來的直接影響。萬家基金還認為,整體來看,下半年港股市場在充分消化負面因素衝擊之後,目前市場估值處於全球較低水平,伴隨著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邊際改善,市場將會重新回到估值的正常水平,總體來看,港股市場下半年先抑後揚的概率較大。

本文源自國際金融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