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牛人的區別在哪?

你和牛人的區別在哪?

內容來源:本文為磨鐵出版社書籍《加速》讀書筆記。筆記俠作為合作方,經授權發佈。

讀書筆記·《加速》

本文優質度:★★★★★+口感:拿鐵

我們常常疑問,人和人之間是怎樣拉開差距的?高速變化的時代,自身速度跟不上變化速度,會不會被時代拋棄?

如何擁有和強者賽跑的能力?在個體時代中,面對自我增值,人生是否有規律可循?

今天,我們將跟隨時間管理專家張萌,瞭解她所研究的系統的人生加速提升方案,讓我們在快節奏的生存環境下,平衡工作生活、洞察未來風險、快速實現自我迭代。

之前我講完了刻意練習及其兩個最基礎的方法後,有人就問我:“不對啊,萌姐。照你說的靠時間的積累以及基礎的訓練,那我爸天天開車,幾十年了也沒見他開成F1賽車手呀。”

他說得沒錯,現實中存在很多這樣的現象。我們可能在一些崗位上勤勤懇懇、反反覆覆地練習同一個本領,但似乎沒有太多進步,也沒有成為大師。

這是為什麼呢?

一、練習有三大層次

“練習”的三大層次,從低到高可以分為:天真練習、有目的的練習和刻意練習。

其中,“天真練習”是指低水平的重複練習,長時間用同一個標準循環往復做一件事。因此,我們只是增加了熟練程度,做事標準沒變,做事水平就難以提高。

我們都很容易沉浸在安逸舒適的生活中,這樣的環境容易缺乏提高標準的動力。於是,我們就會習慣保持原狀,對周圍事物和變化感知麻木,陷入到低水平重複的練習模式中。

而當我們在做“有目的的練習”時,必須有很清晰的目標, 以及支撐我們完成目標的操作標準。至於“刻意練習”,那就是在 前者的基礎上,除了目標制訂,還有注意力專注、強化反饋、走出舒適區等要求。

“天真練習”人人都能做到,但“刻意練習”卻很少有人能做到。它們的區別就在於我們是否能夠掌握它的每個特徵,所以我 們應該從刻意練習的特徵出發,個個突破。

第一個特徵:具有定義明確的目標。

“天真練習”和“有目的的練習”的差別在於是否有目標,目標是否有層次以及目標是否能及時更新。

我有個學生Lucy,愛寫日記,每天一篇日記,從大學到現在,至少堅持了5年。這聽上去是不是很棒?我們是不是覺得Lucy可能是一個做事有條理、善於總結的女孩,甚至有人可能認為這5年裡,她的寫作能力應該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但事實是怎樣呢?

Lucy的寫作能力並沒有提高,工作和生活中的各類文書經常讓她焦頭爛額。

為什麼會這樣呢?

如果我們知道她的日記都記了些什麼,便會恍然大悟。原來她的日記裡記的通常都是當日的一些流水賬,比如她今天早上幾點起床,幾點的時候幹了什麼,今天聽到了哪些新聞和八卦,哪些事情勾起了她愉悅的或者失落的情緒。

那麼問題來了,她記日記的目標是什麼呢?訓練標準是什麼?這個訓練標準能支撐她完成目標嗎?我想Lucy不見得思考過這些問題,所以她的日記訓練就很容易掉到“天真練習”的層次。

你和牛人的區別在哪?

我曾經幫助很多企業家訓練演講技能,在培訓的過程中就會要求他們制訂目標。比如他的目標是三年內能夠自如地站在舞臺上演講。

那就將這個目標分解為演講基礎技能、中階提升技能以及高階技能訓練。再把基礎技能分為:告別演講恐懼自信登臺, 做一場吸引人心的演講,構建故事性的思維、演講的戰略等。

所以,如果我們希望訓練一項技能,可以請一位教練或專家教我們如何行動。具有成功經驗的專家,最重要的作用是能夠讓我們將一個看似宏大的目標完成相應的目標分解。

讓我們能夠在每天堅持訓練的時候,帶有目標感與儀式感,能看到自己踏踏實實的進步。

第二個特徵:注意力專注。

毫無疑問,注意力集中是每個偉大人物共同的優秀特質之一。 在刻意練習中,集中注意力也是一項必需條件。

很多人或許也有過這樣的感受,就是做一件事的時候,經常會心煩意亂,甚至一 點小動靜都會讓我們把頭扭過去看。況且現在還是社交網絡風靡的時候,光是聽到一聲微信提醒的聲音,就已經控制不住拿起手機的手。

那麼該如何來達成自我專注呢?

其實在關於效率管理的幾篇文章中我也著重講過,如果能將那幾篇文章消化好的話,現在做起來應該是得心應手了,在此就不再贅述,總的來說就是排除一 切干擾要素,學會提升效率,使用讓自己專注的工具,並且進心理暗示、為自己創建一個好環境等。

第三個特徵:強化反饋。

這是一種很典型的逆向思維的呈現。意思就是我們必須知道某 件事情自己做得對不對,如果不對,就要弄清楚到底怎麼做錯的。

以演講訓練為例;

一個專業的演講訓練師,他要做一系列的工作,包括陪著客戶到達演講現場,根據現場發揮情況,給予演 講評估表現,甚至還要給客戶錄像,然後讓客戶自己看著錄像, 談談自己的表現。

這些就是為了讓對方知道自己該如何做,做得 好不好,有什麼地方需要改進,通過總結得失讓自己得到進步。

對待反饋的做法,簡言之就是記錄、分析、總結,然後再嘗 試,不斷靠近標準。我們要做的反饋不是我們是否成功或者失敗 了,而是我們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標準。

在管理學領域被精巧的設計過的反饋,無處不在。對學生而 言,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就是學習的反饋;對企業員工來說,工 作績效就是工作表現的反饋。

我們不可能一直做對的事情,所以一旦出現航線偏差,就需要知道自己怎樣才能迴歸,以及如何回 歸才能確保高效而不浪費時間。

最後,我們要注意的是,刻意練習需要走出舒適區。

我在《刻意練習:讓你從新手成為大師》一文中提到過“舒 適區”這個概念。舒適區是在不斷變化的。很多人問我:“萌姐, 你以前每天早上5∶00起床,為什麼現在變成了4∶30起床?”

那是因為,對我來說,十八年來五點早起的習慣,已經是我的舒適區。慢慢地我也發現,自己在這個舒適區太久了就缺少了進步的動力,相反地,我的一些學生開始奮起直追了。

在我早上5點起床的時候,他們有的4點半就起床了,有的甚至4點就在社群裡@我了。

更激勵人心的是,自從我做了下班加油站App, 每天早起打卡,我都能看到排名,本讓我引以為傲的早起習慣,現在被我的各位學生重新“刺激”到了,於是我慢慢調整到4點早起,早起後,更高產也更高效(當然我睡得也更早了)。

這個時候我就很有緊迫感,想快速逃離安全區。也恰好這時, 我發現了一些在時間管理領域很厲害的人物。他們對時間的善用與珍惜,對時間、效率管理有更精準的方法,這些都讓我無法再沾沾自喜,只能繼續學習。

總而言之,刻意練習的特徵包括有目的地練習,並專注執行與反饋,時刻監測自己是否到達並跳出了舒適區。只有注意這幾 個特徵,我們才能通過刻意練習成為一個行業的翹楚。

二、你和牛人的區別在哪?

乍聽到“心理表徵”這四個字,我們的大腦也許瞬間空白了一下,心想:哎呀,這個詞我都沒聽過,又是很難懂的知識吧?不要緊張,其實這就跟我們大腦裡的那一瞬間空白有關。

什麼是心理表徵呢?

當我們嘗試想起某個事物或者觀點時,就會發現大腦中會產生關於這個事物的形象,或者具體,或者抽象。而這種與事物相對應的心 理結構,就是心理表徵。

比如我今晚約朋友去吃火鍋,那朋友腦海裡或許就會浮現出一個正冒著熱氣、堆滿食材的鴛鴦火鍋。 這個視覺形象就是朋友對火鍋產生的心理表徵。可是 如果朋友很不幸地沒吃過也沒見過火鍋,那朋友的腦子裡估計就是一片空白了。

而且由於人和人之間存在閱歷、地域、偏好等差異,朋友想到的那個火鍋可能和我想到的還不一樣,我腦海裡可能浮現的是 老北京火鍋,也有可能是熱辣十足的九宮格。

有人會問,難道心理表徵就只是視覺形象這麼簡單嗎? 當然不是。通過刻意練習,我們可以形成更復雜、更精密的表徵。

就好比國際象棋大師之所以能從容地下盲棋,就在於他們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能力來記憶棋子的位置,並判斷出未來的路徑; 職業足球隊員之所以能在球場叱吒風雲,也是因為他們摸著了規律,能夠迅速對他人和自己的情況作出精準的反應。

這麼一看,我們普通人和大師之間的差距,可能多少源於心 理表徵的不同。大師們的心理表徵就好比一片廣闊的大草原,他 們能看到這片草原從過去到未來的生命循環。而我們呢?將我們 放置在草原上,能看到什麼?

所以,我們需要知道如何建立併發揮自己的心理表徵。

三、心理表徵的第一個用法

快速記憶

什麼意思呢?

我們先來做個小遊戲,下面是一串數字,我們 看兩遍是否能記得住呢?

第一遍:“12252 00109 11201 71231”。再看一遍:“12252 00109 11201 71231”。

這麼一大串都記住了嗎?一般情況下,大多數人都只能記住沒有規律的幾個數字,甚至出現大腦空白現象。我自己第一次看 的時候也感覺大腦猶如卡機一般,雖然記住了開頭和結尾,但又 忘了中間部分。但是如果我們分類記憶呢?

1225一組,這是聖誕節的日期;20010911一組,那天發生了讓整個世界印象深刻的“9·11”事件;最後一組,20171231,就 是2017年的最後一天。這麼捋一捋,我們是不是感覺這串數字背下來實在太容易了。

這是什麼道理呢?

就跟我們平時向別人報自己的電話號碼一樣,有的人習慣3個數一組報,有的人習慣4個數一組。我們大腦中記憶這些數字也是按照這樣的分組習慣,所以當我們第一次看的時候,就很自然地選擇了自己熟悉的組合方式,沒有過多考慮數字之間的聯繫。

但當我們重新組合以後,就能運用預先存在的“心理表徵”來解釋數字的意義。這些意義可以輔助我們的記憶。這就是心理 表徵的用法之一,我們可以用它快速地處理一些看似雜亂無序的 信息,並方便記憶。

四、心理表徵的第二個用法

解釋和組織信息

很多人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老師都反覆強調過詞根詞綴記 憶的重要性。有時候,我們雖然不認識一些單詞,但詞根詞綴的 存在可以幫助我們判斷單詞的意思。

比如freedom是由兩部分構成的,free和dom。free是自由的形容詞,dom作為後綴的時候,表示“狀態、地位、領域”,能夠 構成一個名詞。

所以你看freedom的意思就是自由的狀態。

那我們知道了這個後綴的意義之後,我們就可以延展開來了。 比如wisdom(智慧)、kingdom(王國)。也就是說,我們對一個 主題研究得越多,對這個主題的心理表徵也就越細緻,就能更好 地消化新信息,就像上面提到的後綴dom。

大師的厲害之處就在於能一次把這些心理表徵“吃透”。不僅能理解和解讀它,把它保存在記憶中,還能組織它、分析它,用它來做決策。

對決策來說,組織信息就變得非常重要了。 就像醫生,他們給病人看病就是一種典型的組織信息的行為。

看醫生的時候,我們可能會被問一大堆問題,醫生為什麼要這麼做呢?那是因為他需要大量線索,同時根據病人描述的症狀,將這些線索綜合起來考慮。這時,醫生的心理表徵的作用就開始顯 現出來了。

醫生們通過刻意練習,在大量的臨床經驗中鍛鍊了敏銳的判斷力,再加上他們原來的知識儲備,於是醫生們精心創建了一系列優勢的心理表徵。

那就是:在相同的時間內,他們可以快速吸收、思考和分析更多的信息,即使這些信息看起來似乎並沒有什 麼關聯。

五、心理表徵的第三個作用

發現規律與制訂計劃

很多人喜歡觀看世界盃比賽,足球其實是一種充滿智慧的運動。優秀的球員,具有超強的能力來解讀球場上的規律。

這種能力使他們可以判斷出哪些球員的移動以及互動最為重要,從而圍 繞“應該向球場的哪個方向”奔跑,“什麼時候傳球以及傳球給誰”等問題,在瞬間做出最好的決策。

這就是發現規律和制訂計劃,它們已經是較為高級的心理表徵應用了。

以我自己為例,在寫《人生效率手冊》這本書之前,我反覆思考、分析並制定了自己的寫作目標。

比如我要弄清楚自己擅長哪方面,內容是否符合讀者的需求,書中的觀點是否站得住腳,章節之間的邏輯關係是什麼,我的讀者能從這本書中收穫什麼。回答完這些問題,其實我就已經給自己提供了寫這本書最初的心理表徵。

接著就是為本書的付出,為了檢驗內容的有效性,我開設了很多線上課和線下課來測試大家對於本書中介紹的方法的使用情況,並建立“人生效率”學習社群,去觀察大家的學習情況,再根據大家給我的學習反饋來修改書中的內容。

反覆修改幾次後,我發現自己對這塊內容的認識越來越深刻,操作也更加熟練,每次修改的幅度和空間都在減小。下一次舉辦活動時,我的表現都比上一次更好,無論觀眾在這一領域拋出什麼問題,我都能接得住。

總的來說,我們在刻意練習的過程中像大師那樣反覆訓練, 充分發揮心理表徵的作用,就可以創建高度專業化的心理表徵, 這些心理表徵將使複雜的記憶、規律的識別、問題的解決都成為可能。

✳本文為磨鐵

出版社《加速》讀書筆記,原書作者:張萌,轉載請註明出處。

你和牛人的區別在哪?

筆記俠新課推薦:

《人人都需要的管理術》

崔璀聯合北大心理學博士李松蔚

20多

人組建專業團隊

將管理學和心理學完美融合

歷時8個月精心打磨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