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往何安,幸福何方

每個人都渴望幸福,每個人都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前行。只是,我們需要靜下心來想想,

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怎樣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心往何安,幸福何方

有時候,我們時常被外界矇蔽了雙眼,錯誤的理解幸福,並用錯誤的方式在追求幸福——這樣的結果最終導致了我們的不幸福。

那麼,幸福究竟是什麼?恐怕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夠給出標準答案,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幸福的定義。

幸福是內心的一種感受,也就是說,當你覺得幸福的時候,你就是幸福的,這與物質其實沒有太大關係。當然,幸福是需要物質做基礎的,一個一貧如洗,身無分文,沒有工作、沒有事業的人,即便他說自己很幸福,那也是一種畸形的幸福感,是一種類似阿Q精神的自欺欺人。

有的人能夠每天吃飽飯就覺得幸福,有的人富可敵國仍然不覺得幸福,幸福與慾望有直接聯繫,慾望越多的人,幸福感越低。因為人的慾望是永無止境的,永遠得不到滿足的。

慾望分正欲和邪欲,正欲是那些我們作為人所應該具有的正常的慾望,比如不斷完善提高自己,追求夢想,追求一份真摯的情感等等,而邪欲則是那些超出常規,甚至違背道德良知的慾望,如巨大的財富、奢靡的生活、氾濫的情感等等。

很多時候,幸福與否來自於我們對慾望和理解和態度,一個能夠分辨正欲邪欲,並且有效控制自己邪欲的人,才是一個懂得幸福的人。

心往何安,幸福何方

幸福與經歷也有直接關係。你經歷了傷痛,遭遇了坎坷,你自然會覺得平凡的生活其實就是一種幸福。這就像罹患重症的人覺得健健康康就是幸福一樣,但那些健健康康活著的人們,他們覺得自己幸福嗎?通常不會。

所以,幸福也來自於比較,比那些比你好的人或事,你就會總是陷入不幸福的錯覺中,相反,比那些不如你的人或事,可能你的幸福感就會增加。

幸福最終來源於心態。加措活佛曾言:小時候,幸福是一件東西,得到了,就是幸福;長大了,幸福是一個目標,達到了,就是幸福; 成熟後,幸福是一種心態,領會了,就是幸福。

很多時候我們的痛苦來源於不甘心,不甘心為什麼自己付出了這麼多,得到的卻不是自己想要的。於是時常沉迷在這份痛苦中,越想得到更多,得到的卻是越多的失落,這樣的人生怎可能幸福!期望是需要的,努力也是應該的,可結果有時候卻要看因緣,何必執著於最後自己得到了多少,其間的過程才是幸福!

一個人能夠獨立、自信,有生活充滿希望和感恩,關注於自己的進步和成長,每時每刻都能從自己心靈獲得源源不斷的能力,這樣的人,才是幸福的。他會有人生的理想,但絕對現實;他會有自己的偶像,但絕不盲從;他會去向他人學習,但絕不攀比;他會正視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問題,並努力去解決,但絕不會喪失自己的道義良知,以及做人的底線和標準。

所以,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我們一定要清楚,幸福所要追求的其實是一種心態,一種淡定從容,隨心所欲的心態。如果滿足這個心態需要物質基礎,那麼你必須為物質去努力,但絕對並不能本末倒置,成為物質的奴隸。這就是心態、物質與幸福之間的真正關係。

心往何安,幸福何方

進一步而言,幸福是自己的感受。我們希望工作順利、事業成功、婚姻幸福、家庭和睦……這些都是幸福的表現。但這些事情中,我們真正能夠決定結果的有多少?哪一項是能夠通過我們的一己之力就能得到的?靜心去想想吧,其實沒有。無論工作、事業、家庭、婚姻,都會有各種客觀、外在因素——人或事,這些客觀外在因素都呈現好的狀態,加之我們的努力,可能才會有一個完美的結果。但客觀外在因素都呈現好的狀態,是理想化的,是不現實的。

如果你總是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指望客觀外在永遠呈現好的狀態上,那麼,你的幸福一定是不穩定的,是不受自己掌控的,通常,這樣的幸福不會長久,甚至你永遠不可能得到。

所以,幸福都是要靠自己爭取的。不管工作、事業、婚姻、家庭等等,你都可以全力以赴,你要關注的是,你是不是盡力了,是不是堅持了,如果在爭取幸福的道路上,你已經足夠努力,足夠付出,足夠真誠,那麼,即便結果還是不幸福,你至少問心無愧。然後,不管在哪個方面失敗了,你會去尋找教訓,這個教訓完全是自己的,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發現問題,修正自己,然後開始又一次踏上追求幸福之路,再失敗,再努力,再不斷提升自己……最後,當你把幸福的感受放在自己身上,把不幸福的原因歸結於自己身上,不斷努力,不斷改進,不斷奮鬥,你會離幸福越來越近,並最終牢牢抓住他。

這就是幸福隨心而來的真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