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地黃花分外香,能把秋天寫的這麼樂觀曠達也是沒誰了!

戰地黃花分外香,能把秋天寫的這麼樂觀曠達也是沒誰了!

1929年6月,正值蔣介石與桂系軍閥爆發戰爭,紅軍趁機攻取福建西部的部分縣城,打下龍巖後,召開了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會上毛澤東被批評為搞“家長制”,未被選為前敵委員會書記,他只得離開部隊,到上杭指導地方工作,開戰土地革命。這讓曾經成功領導秋收起義的毛澤東心情十分低落,期間他還得了嚴重的瘧疾,差點病死,可謂是人生的谷底。直到11月底,才死裡逃生,大病初癒。

當時的中國共產黨中央還在上海,由周恩來主持工作,在得知毛澤東的情況後,來信支持毛澤東才恢復了職務。

戰地黃花分外香,能把秋天寫的這麼樂觀曠達也是沒誰了!

在戰地過重陽,毛澤東心情大好,思考深沉,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採桑子·重陽》

人生易老天難老,

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

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

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

廖廓江天萬里霜。

大意:

蒼天難以老去,可是人類的生命卻很短暫。

每年都過重陽佳節,今年的重陽又到了,只是過得別有一番滋味。

因為身處戰地,所以漫山遍野的黃花讓人感覺分外芳香。

一年一度的又秋天到了,北風勁吹。

現在不是春天的景象,卻勝似春天!

眼前是一片遼闊的江天,萬里銀霜。

戰地黃花分外香,能把秋天寫的這麼樂觀曠達也是沒誰了!

戰地黃花分外香

“萬里悲秋常作客”,在中國傳統文化裡,悲秋是一個十分久遠的文化現象,因為“秋風掃落葉”,多有肅殺之氣;秋霜又冷峻異常,讓人不寒而慄。就連古代刑法也要選擇“秋後問斬”,可見這種文化習慣影響至深。至於和秋天相關的文學作品,那就更加數不勝數了。

毛澤東在這首詞裡一反常態,他的筆下是對秋天的熱情歌頌!開篇一句飽含哲理的警句,讓人一下子陷入沉思,用筆深沉,發人深省。接著一句“每逢佳節倍思親”,重陽節日又讓人浮想聯翩。聯繫當時的背景,作者遠離家人和故鄉,從事著危險的革命工作,雖然樂觀,雖然期盼,但是前途和光明離他們確實還比較遙遠。只不過末尾一句突然峰迴路轉,一筆盪開之前的陰鬱,色調豁然明朗,黃花遍地,滿山的金黃讓人眼前一亮。因為身處內外夾擊的戰地,所以美好的景色更加值得珍惜,才感覺分外芳香!對比強烈,更見作者閒庭信步的領袖神韻。

戰地黃花分外香,能把秋天寫的這麼樂觀曠達也是沒誰了!

劉禹錫說:“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一反悲秋常態,令人耳目一新。毛澤東在這首詞裡也同樣運用這樣的手法“不似春光,勝似春光”,通俗易懂,簡潔明瞭,對眼前秋景給予了毫無保留的盛讚。最後目光遠去,目之所及是遼闊的江天,是萬里的冷霜,又把人的思緒再次拉回到遙遠的宇宙之中。

這首詞恢弘大氣,鬥志昂揚,樂觀曠達又深沉無雙。在作者的眼裡,根本沒有小我的損失和憂鬱,有的都是對這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苦苦的思索和艱難的探尋。

當理想主義遇上無私的行動派,想不成功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