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全民狂欢为哪般?

这两天,《我不是药神》已经不再是一部电影,而是在口碑的烘托下成为一个独特的“现象”,而上一次爆发出如此大量级影响力的电影,还是《战狼2》。但事实上,“药神”的辐射甚至比“战狼”还要广,除了豆瓣网友和自媒体等口碑引领群体,就连以年轻粉丝聚集的饭圈,也爱屋及乌将徐峥纳入她们的Pick范围,让“山争哥哥”成为新媒体的流量担当。

《我不是药神》,全民狂欢为哪般?

这场全民狂欢,我们都在庆祝什么?

与其仰望,不如埋头赶上

每次提到近年来韩国和印度的现实题材电影,中国电影观众都会拍着大腿叫好,继而叹息,什么时候中国能拍出这样好看又直面现实的电影呢?《我不是药神》终于让人也可以有底气的说,中国电影也有感人肺腑、振聋发聩的现实作品了。

豆瓣9.0分,朋友圈刷屏,笔者带着一丝疑虑看了电影的点映。观影过程中很多引人发笑的点,但更多是揪心,多次泪目,看到两边的小伙也在摘眼镜,电影结束时有掌声,出了影院人们还在谈论电影里聚焦的医药问题……

《我不是药神》,全民狂欢为哪般?

这样的国产电影,真的久违了。

是的,也许它并不完美,但看过的人大都愿意去为它背书,因为它可能真的会成为国产电影在现实性、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三方面同时兼顾的范本。

国产电影并不缺乏现实主义传统,从1940年代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到新时期《新局长到来之前》等喜剧色彩的电影,再到1980年代《黑炮事件》等黑色幽默的电影……只是,2000年《英雄》开启商业大片模式之后,现实题材电影逐渐走向了小众、文艺,有口碑没票房,成为大部分中国现实题材电影的“病”。

近两年的《滚蛋吧肿瘤君》、囧系列喜剧、《烈日灼心》、《红海行动》等各具特点的现实题材电影的出现,使现实题材电影在市场逐渐回暖,再加上国家也一再鼓励和提倡现实主义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所以这部《我不是药神》才有了诞生的土壤。

《我不是药神》,全民狂欢为哪般?

把现实的底妆,画出黑色幽默的精致感

这部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2015年,编剧之一韩家女从电视《今日说法》栏目看到的一则报道:《救命的假药》,她被程勇这个人物感动:“我觉得他确实没有赚钱,好像乍一看不太符合逻辑,所以这个故事才独特感人”,就写成了剧本。

“现实比戏剧更精彩”,是一句人人皆知的俗语。但是真实事件变成电影还需要内在合理化的戏剧加工。戏剧化表达遵循的是内在情感和逻辑的真实,也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可能发生”的故事。如果完全依据真实事件来拍摄,拍出来的电影最多也只是一部高口碑的纪实片,不可能成为一部吸引大多数观众观看的成熟的院线商业片。

首先来看人物的戏剧化处理。

真实事件的原型程勇本来是个病人,动机是给自己买药、治病,后来帮别人代购,在剧本阶段时,导演文牧野觉得主角的病人身份,会削弱主人公性格和自我表达情绪营造的戏剧性,就将主人公的人设改为成一个付不起店租、卖印度神油的小药店老板。据悉,主人公的原型人物一开始也不能接受自己变成了卖“印度神油”的人设,但看完电影却被感动,接受了这种戏剧化的改编。

除此之外,电影还增加了黄毛、神父、舞女具有社会代表性的角色,他们承担了各自的戏剧功能,增加了电影的趣味性,拓展了主角的表现空间,为后面故事的推进增加了动力,情节变得更为丰满。

《我不是药神》,全民狂欢为哪般?

其实,主人公召集一群帮手组团“打怪”的方式也是商业类型电影的“套路”之一,也正是这种成熟的“套路”,使得电影在技艺层面没有掉链子。

再来看看故事的戏剧化处理。

据了解,剧本一开始并没有太多喜剧成份,但后来主创们感觉题材已经很沉重,故增加了黑色幽默的成分。比较典型的一个细节是,徐峥在剧中说服牧师的一句台词:“主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关谷神奇几次提醒他:那是佛祖说的……一部题材沉重的电影,就此变成笑中带泪或泪中含笑的故事,娱乐性增强了,观众的接受度也增加了。近年来在中国火爆的几部印度电影,如《摔跤吧爸爸》《三个傻瓜》都是喜剧元素加持的顶级之作。

《我不是药神》,全民狂欢为哪般?

更难能可贵的是,影片在戏剧化处理的同时,却丝毫没有炫技的成分,大多数时候该用什么的时候用什么。观众可以看到喜剧色彩,也可以看到侠盗片的套路;可以看到印度的奇观,也有无数“吃一个橘子吧”那样具有生活质感的细节。

当然,影片的结尾相较前面比较潦草,似乎沿袭以往的方式,用字幕解决现实问题。但其实,电影从来不能给现实开药方,只能催化药的产生,毕竟,电影人面向的只是人心。

这样具有争议的真实事件能改编成电影,是电影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制片人王易冰和监制宁浩曾坦言,这部电影的上映,就是最大的成功。就像《人民的名义》让电视剧领域刮起现实题材狂风一样,这部电影的上映以及它造成的社会影响力,也在释放着一个信号:当下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或许已经能够承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集中爆发。

主创手艺好,也盼资方富养

回溯那些叫好又叫座的电影创作历程,几乎都有相似轨迹:一帮靠谱的主创、怀着打造一部好作品的愿景,对作品精益求精打磨。当然,他们面临的困境也都一样:市场的风险,大牌演员的成本压力,等等。《我不是药神》也不例外。

《我不是药神》,全民狂欢为哪般?

据制片方表示,在项目运作之处,他们舍弃了更大牌但不给足够时间的演员,最后选定了对电影有更多精力和创作热情的徐峥来演主人公程勇。在这部电影的整个拍摄期间,徐峥几乎一直都在片场,全程积极参与。

而完成剧本一稿的编剧韩家女也并不是成名编剧,这是她第一部作品拍出来的电影作品;导演文牧野,也是没有拍过商业片的导演。这样的主创班底能搭建起来,固然要归功于宁浩的眼光,电影幕后投资方的加持也很重要。

毕竟,一部好电影的诞生,良好的制片环境才是决定性的外部条件。尤其是在当下国产电影市场,不仅需要主创们拒绝浮躁,重拾匠心,还需要更多投资方和电影人给予现实题材电影信任和支持,让这一领域也能持续产出能让我们自豪的精品。

经历了前几年大量不明所以、大牌云集的烂片洗礼,不管是观众还是电影从业者,都在庆幸,我们终于迎来了这部现实感与看点兼具的电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