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職一年,無時不思考:我是不是該安靜的離開,還是勇敢的留下來

每個人的經歷,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時的選擇,也無法再重來。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曾說過:“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我在1年前的今天換了一份新工作,跟所有人選擇新工作的理由一樣:更有發展,更有錢途。基於這兩大條件,離家近不近,可以忽略不記了。

上班的路上,走著走著,突然想把這1年的經歷寫下來,覺得這1年過得特別的有意思。經歷了:磨合期、猶豫期、融入期。呃…後面發展的趨勢必然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分分合合的時間,因人而異,也因整體環境而不一樣。

磨合期(1~3個月)

在面試成功過後,對新崗位有多種設想。報道那天,看到我前任電腦裡的工作內容,瞬間想暴走…

設想太豐滿,現實太骨感。以後對一個崗位感興趣,有加入的意願,建議可以多問幾句工作細節,例如:這崗位的具體工作、工作職責、向誰彙報工作等等。問這些問題,不僅不會讓對方反感,反而覺得你是真心想了解。而多問的結果,會讓你的設想更接近現實。不至於報道就想暴走。

然後我經歷了整整3個月試用期的網投經歷。很搞笑的。別問我怎麼去現場面試的。雖然感覺工作崗位與設想的背道而馳,但我也有人品大爆發的時候,因為我遇到了中國好同事(現在是好閨蜜喲~)。

也因為有了中國好同事的幫助,我經歷了一場估計這以後都不會再遇到的史上戰線最長的面試。這家企業算得上家戶喻曉。這場面試也是非常有意義的。當你集中式接觸某一類人群時,你發現在他們身上的一些共性:關鍵詞。這個在我後面講融入期時,會有更詳細的解說。

試用期結束了,磨合期不管你自己磨合好、沒磨合好,都得快速做好調整或者選擇。

猶豫期(4~8個月)

找工作的時候,不是特別急著招人,很多企業都是非常願意等待你——1個月的辭職、交接時間。如果可以立即或儘快到崗,是再好不過的。對於那種要求立即到崗的,也要有風險意識,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要求?前任離開的原因?不能因為急著跳離這個坑,而跳入另一個坑。

有一天,一位考友(感情不是一般的要好的考友)發了一個招聘信息給我。除了離家遠,其他都很好。然後電話面試了一下。對方也覺得還可以,提出碰個面。面試的過程,瞭解到崗位的工作強度,因工作強度帶來的收益等等。畫重點:除工作量非常的飽合,學習強度也非常大的。每週兩晚公司各種培訓。對,你沒看錯,是兩晚!瞬間猶豫了。

對方提出年後入職,這也給了我很長一段時間的考慮,而不用太心急導致頭腦發熱時選擇出錯。在面試過程,因為現在這份工作報道第一天的暴走經歷,我對那份工作進行了詳細的尋問。我做了一份兩家公司的SWOT分析表。發現,去考友推薦的公司好像更有發展前途。但我不忘一個:這家公司的潛在風險。我所獲取的意識,都是對方“說”的,我沒有經歷過,不清楚。

後來機緣巧合,對方公司需要我協助處理剛好是我面試有優勢的工作技能,我爽快答應了。剛好可以跟同事旁敲側擊瞭解瞭解內部信息。

經過跟這位內部同事,親密接觸以後,我繼續留在了我現在這家公司。很多細節,不作詳述。

既然已作出選擇,那麼便進入融入期了。

入職一年,無時不思考:我是不是該安靜的離開,還是勇敢的留下來

融入期(9個月~)

最近一直跟著老闆與客戶洽談項目。洽淡方案是怎麼談的呢?大概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1、項目的背景;2、存在的風險;3、我能提供的服務(如何降低風險);4、您的選擇是;5、海闊天空的各種砍價。

任何重大事項,都重大不過跟老闆出差拜訪客戶。這是我最喜歡的工作內容。為什麼?因為:學得多、學得快。

如果想讓一個人成長,或者說快速成長,那麼你需要做的是:第一,教他怎麼做;第二,讓他去做,去經歷,去犯錯。

如果想讓自己在某個領域快速成長,那麼我們需要做的是:第一,找到這個領域的翹楚,看他怎麼做,學習、模仿、練習;第二,去做,去經歷,去犯錯。

最近一次跟老闆出門,與合作伙伴討論了一路的:與客戶合作事項的細節內容。演習了每一個細節。例如:我應該如何介紹這個項目,項目工作細節內容,當我談到價格時,對方會有什麼反應,我們的應對策略是什麼,最終談判結果的一個預測。

離開客戶辦公室時,我心裡真的是驚歎不已。與客戶的談判內容、發展趨勢,被預測了98%。整個過程非常的愉快,除了不能愉快的收尾。

這裡面涉及到一個談判技能精進的辦法:預測演示。會讓你跟客戶談判時,變得非常主動,甚至於被拒的場面也臨時設想好,不至於現場被拒遭遇尷尬。

關鍵詞

好的,前面我們提到一個“關鍵詞”。關鍵詞是什麼?就是我們交流時,常用的詞彙,或因它而延伸的一些交談內容。我們也經常會用得上,例如:百度搜索,論文寫作。這裡我要提到的關鍵詞,是指我們交談時常冒出的詞彙。

很多時候,我們感覺跟某某某交流時,怎麼就不能在一個頻道。因為我們獲取的關鍵詞不一致,理解的概念也不在一條線上。所以造成交流失敗。

一場好的交流,必定是身心愉悅的。大家都能理解,恰到好處。我最近跟老闆一起拜訪客戶,洽談項目,就見證了那麼一場交流。

所以,如果我單槍匹馬出去與客戶談項目時,我應該怎麼呈現我想表達的內容?

與客戶交流,你可以沒有電子檔PPT,但是你腦海裡一定要有演示PPT。哦,PPT做得好還是工作軟技能呢。

這,就是我入職一年的經歷。期間過程,無時不思考:我是不是該安靜的離開,還是勇敢的留下來?

現在,我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勇敢的留下來。你有過的經歷是什麼?離開還是留下來呢?歡迎跟我們分享,你的經歷、你的成長。

(如果有融入期,建議留下來,都融入了,成長了自己再飛揚。當然,每一個人的經歷的環境背景不同,所以只能看看、樂樂、自省。自己做選擇時,還是要考慮全面一些。感謝你的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