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只是穷人的独木桥,但努力就能上清华北大吗?

高考只是穷人的独木桥,但努力就能上清华北大吗?

轰轰烈烈的高考落下帷幕,但是这对广大学子来说,并不是结束,有更远更艰难的未来等着他们——高考,真的能改变命运吗?“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考入国内顶尖的清华北大,无疑是众多考生的梦想。但现实是,努力了就能上清华北大吗?

●●●

努力就可以上清华北大吗?

这是知乎网站上的一个提问。对此,张小林的回答是:并不是努力就能上清华北大。短期来看有运气的影响因素,长期来看有家庭环境的影响。

张小林是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的大一学生,她的观点来自其老师晋军博士多年来的一项调查研究。

在晋军所教授的《社会学概论》课上,每年都会对入学新生进行一次问卷调查,问题包括“你父母的职业”、“你上大学以前到过最远的地方是哪里”、“最喜欢的电影”,等等。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晋军发现,相比全国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构成,清华学生里,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占比更高,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家庭占比较低,呈现“倒金字塔型”。

高考只是穷人的独木桥,但努力就能上清华北大吗?

因此,这项问卷调查得到的结果是:相对于全国而言,清华大学里家境中等和偏上的学生更多,并且这一现象多年来一直持续。

然而,对于这个结果也有质疑的声音:不足200人样本的调查能说明问题吗?事实上,早在2010年,晋军就指导他的学生对清华大学生源状况进行抽样调查:2010级清华大学农村生源占总人数17%。而当年的高考全国农村考生比例是62%。

晋军还通过多年的课堂随机调查描绘出一名清华本科生的典型形象:出身城市、父母是公务员和教师、每年与父母起码外出旅行一次,甚至高中就有出国游学的经历。

用晋军告诉学生的话来说,“你的家庭背景决定了你能接触到资源的多少,决定了你的学习环境,决定了你上的小学、初中、高中,也决定了你的眼界和见识。你能来到清华,不仅仅是因为你努力,更是因为你有了上述这些东西。”

广受关注的综艺《极限挑战》,做了一个跟晋军教授的研究类似的实验,结果也惊人的类似。

高考只是穷人的独木桥,但努力就能上清华北大吗?

在《极限挑战》第二期节目最后的“起跑线6问”的实验环节,6位男人帮成员来到了上海的崇明中学,对100名即将征战高考的高三学生依次提出了6 个问题。

如果学生认为问题中的情况符合自己,那么他就可以向前走6步,到达下一条线,如果不是则留在原地。

这6个问题分别是:

①父母是否都接受过大学以上的教育?

②父母是否为你请过一对一的家教?

③父母是否让你持续学习功课以外的一门特长且目前还保持一定水准?

④是否有过一次出国旅行的经历?

⑤父母是否承诺过你送你出国留学?

⑥父母是否一直视你为骄傲,并在亲友面前炫耀你?

6个问题结束后,很明显有的人遥遥领先,有的人还在原地踏步。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们之所以能够站在前面,和自身的努力并没有多大关系。超越同龄人的起点,是父母为他们创造的优势。

在求学过程中,个人努力和家庭环境是两个互补的因素,父母的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经济资本越多,你需要付出的努力就会相应减少,反之亦然。

高考只是穷人的独木桥,但努力就能上清华北大吗?

2017年高考成绩出来后,北京市的高考状元熊轩昂面对采访时说:“我父母是外交官,从小就是给我营造一种很好的家庭氛围……现在的状元都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

一语中的。随着社会阶层的不断固化,寒门想要出贵子,显然要付出更多更大的代价。而好的家境,让孩子从一开始就跑赢同龄人。

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其实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已经拉开了。而期望通过高考改变命运,无异于一场奢望。

成长环境不同,结果也会截然不同。就好像有一句话说:城里的孩子四五岁已经在上各种兴趣班了,乡下的孩子还在玩泥巴。

但不可否认的是,依然有许多出身“寒门”的学生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名校。此外,对于处于教育发展滞后的贫困地区,国家也要求高校为寒门学子开辟了专门通道。比如,清华大学去年扩大了“自强计划”的实施范围,面向832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的中学招生。

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让更多的寒门学子圆了“名校梦”。但另一个事实是,即使在上了清华的学生里,每个人为了上清华付出的努力程度也不一样。

高考只是穷人的独木桥,但努力就能上清华北大吗?

上了大学你也会发现,城里的孩子很早就开始读英文原著,溜冰游泳攀岩等样样精通,国内外最好的书籍和电影也早就翻烂了,乡下出来的孩子除了学习对其他几乎一窍不通,甚至连口语表达都不太自信。这就是成长环境不同的结果。

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皇甫亚楠曾撰文指出,教育内容是一种“文化屏障”,文化屏障是一个阶层的文化符号,现在的教育体系并没有照顾到寒门学子的认知程度,比如纳入正规教育中的计算机课程和英语课程。寒门学子由于受经济限制,很多人到大学才接触电脑,偏远山区的孩子甚至连基本的网络概念都没有。至于英语,家境殷实的孩子即使学校英文成绩不佳,完全可以通过课外辅导、外教的方式弥补,口语能力比寒门学子好得多。即使教科书一样,他们的文化背景都不会相同。

一位社会学研究者表示,1999年大学扩招以后,重点大学中农村学生的比例降低已是不争的事实。不仅如此,好大学中的“精英”来自城市的居多,因为“城市的孩子、父母职业好的孩子,从小见多识广、阅历丰富,比农村孩子拥有更多的优质资源”。

这也决定了这些从寒门突围而出的年轻人,离同龄人的差距会越来越大,想要在以后的人生路上获得成功,困难重重。“他们不能无忧无虑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兼职、考虑现实性的东西。”

高考只是穷人的独木桥,但努力就能上清华北大吗?

来自BBC一部名为《人生七年》的系列纪录片通过记录14个孩子的人生轨迹,

呈现了英国社会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在这些来自不同阶层的孩子中,他们有的家境优渥,有的出身贫寒,从1965年开始,7岁,14岁,28岁…一直至56岁

我们在荧幕上窥见他们半生的缩影,当岁月流逝、沧桑变化,现实比任何虚构作品都更残酷。

14位被选中的孩子来自英国不同阶层,在节目一开始导演就做出了预判:每个孩子的社会阶级将决定了他们的未来。阶级界限的存在已经毋庸置疑,接下来人们希望知道,在未来的几十年里,随着教育水平和社会福利的改变,社会流动性真的会随之提高和改变么?

然而,现实比人们的设想更加残酷,要打破阶级鸿沟实现人人平等,不过是乌托邦式的想象。在这14个人中,大多数孩子的人生轨迹,就如同导演所假设地如预期发展。

高考只是穷人的独木桥,但努力就能上清华北大吗?

上层社会的家庭给了子女们更多的人生引导,父母的眼界、格局、能力和人脉,直接影响了这些孩子们的人生轨迹。

在父母的引导下,虽然金钱帮助孩子有了更多了解大千世界的机会,但精神层面的耳濡目染比物质更为深远

中下层的孩子们并不懂得教育的意义,打架是他们最大的娱乐,对未来没什么打算,梦想就是少挨打,不挨饿。他们随意地辍学,早早地进入社会,经历了辍学、早婚、多子、失业等等底层命运。

真相就是如此残酷,但是这种生来的差距,无法逃避,难以逾越,只能选择正视。正视差距,而后努力,唯有如此,方得甘甜。

高考只是穷人的独木桥,但努力就能上清华北大吗?

对于《极限挑战》提出的那留个问题,你的答案是什么?

漫漫人生路,高考只能算是个小插曲,更残酷的或许还在后面等着我们。如果你也出生于普通家庭,且没有考上好的大学,那么请你不要放弃。更加努力地工作吧,因为只有那样,你才能让你的下一代,从一开始就跑赢别人家的孩子。

-E N D-

推荐:《未来的你,一定感谢未来拼命的自己》

高考只是穷人的独木桥,但努力就能上清华北大吗?

[作者]藤蔓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这本书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思想

让你重拾丢弃的信心


©内容简介:作者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出发,道出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每一句都很精彩,精彩到让你愿意为之深省,甚至会让你不禁拷问自己,原来的你为什么会这样?其间,巧妙地融入了古今中外一些知名人士的成功或者失败的经历,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让我们更清晰地辨别是非。为了明天能够见到更好的自己,努力吧!

©作者简介:藤蔓 本名富杰,毕业于沈阳师范学院教育系,现为教师。热爱文学创作,中西方哲学略有涉猎。曾多次在报刊上发表散文作品,擅长将日常的平凡人生和传奇故事转化成暖心文字,在字里行间传达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深受读者喜爱。

高考只是穷人的独木桥,但努力就能上清华北大吗?

# 互 动 时 间 #

你认为高考能改变命运吗?

高考只是穷人的独木桥,但努力就能上清华北大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