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渺小、微弱,可我们也是历史的一部分|读书《巴黎烧了吗》

云书领读 | 文学 | 《巴黎烧了吗》[美]拉莱·科林斯 [法]多米尼克·拉皮埃尔


我们渺小、微弱,可我们也是历史的一部分|读书《巴黎烧了吗》

​“巴黎烧了吗”,这是纳粹德国头子希特勒于1944年巴黎解放那天,在东普鲁士一个叫“狼穴”的地堡里,向他的总参谋长约德尔上校气急败坏提出的责问。

这本书的作者是两个记者,他们遵循着新闻写作的原则,将这段“巴黎为什么没有烧”的历史写成了纪实文学的典范,语言生动、栩栩如生。他们采访了在二战最后阶段和巴黎解放有关的536人,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写成了这本纪实文学, “事事有依据、人人有下落、句句有出处”。

因此,本书的漂亮之处在于既有伟大事件的细节,也有渺小人物的人生。

这不是一个普通历史书里讲述的那种故事,着重描写戴高乐、希特勒等这些大人物的决定和行动。它是从细节入手,展开描写了上至艾森豪威尔、肖尔铁茨,下至法、美、德军普通士兵和巴黎市民共达八百多人在巴黎解放之前的生活片断,变成一幅巴黎解放前两周的全景图。

我们渺小、微弱,可我们也是历史的一部分|读书《巴黎烧了吗》

看历史的趣味在于你知道结局,却依旧对过程感兴趣,会期待看到更细节的故事,体会着故事背后参与者的悲喜人生。

比如,在历史课本中,你永远不会知道在巴黎解放前夕,曾经有一个女子骑着自行车去追火车。她就是巴黎抵抗运动领袖皮埃尔·勒福歇的妻子。皮埃尔·勒福歇被德军从法国监狱押送往德国集中营时,他的妻子得知消息,不眠不休地跟着列车骑行了183英里,只为和她的丈夫短暂相处一会儿。这样的小人物故事在本书里比比皆是,他们的人生故事都像“亚马逊的蝴蝶”一般,虽然毫无知觉,但影响着历史。

我们渺小、微弱,可我们也是历史的一部分|读书《巴黎烧了吗》

我在读这本书时,时常会想,虽然是不同的历史时期,但是差不多同样的背景,在同样的“烧光、抢光”的命令之下,为什么我们的圆明园被烧掉了,巴黎却最终保留下来了呢?

历史是充满巧合的,是有血有肉的人物在道德思量之下的结果。我们渺小、微弱、不是大人物,可我们却也是历史的一部分呢。文化遗产在战争面前虽然脆弱不堪,但是对人类而言,却是历史最厚重的遗留。这份厚重也有无数小人物努力的结晶,它承载着无数人的生活、生命、精神和意志。

我们渺小、微弱,可我们也是历史的一部分|读书《巴黎烧了吗》

巴黎最终保留了下来。也许是她太美了,历史忍不住用一个个小人物的努力、大事件的巧合,让我们还拥有她吧。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云卷读书云舒行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