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声内参:拆除隐患 400余家上市公司解除股权质押

涨声按:伴随近期大盘的走弱,A股市场面临的股票质押风险持续居高不下,面对如此险境,上市公司纷纷出招化解,特别是在近期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选择了解除质押这一一劳永逸的模式。

A股频频受累股票质押风险

据涨声对中债登数据进行梳理 后发现,截至2018年6月30日,3463家上市公司中有2116家民营企业,这些民营企业均有股权质押业务,共有9.7万笔股权质押,质押股份达5229亿股。2000余家民营企业中有1670家股权质押尚未到解押日,质押总股数为4031亿股,总市值达4.56万亿元。

受6月份以来A股市场迭创新低的拖累,A股市场股权质押风险急剧上升,涨声的统计显示,截止7月4日,已有402家民营上市公司的444亿股质押股票触及平仓线,市值达4770亿元,占全部民企尚未解押股票总市值的10%。其中有34家上市企业发布平仓风险公告,32家为民营企业,有14家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超过了50%。

涨声内参:拆除隐患 400余家上市公司解除股权质押

伴随股权质押风险的走高,相关个股股价也受到明显冲击,比如,欧浦智网7月3日晚间公告称,截至7月3日,公司股票收盘价格为6.79元/股,公司控股股东中基投资已触及平仓线的质押股份数为4.48亿股,占其持有公司股份数的80.92%,占公司总股本的42.4%。中基投资目前正在积极与债权方进行沟通,采取补充资金、提前归还融资款项、与相关金融机构协商展期等多项措施应对平仓风险,但不排除在协商过程中出现强制平仓的情形。受此消息影响,7月4日,欧浦智网一字板跌停,这已经是该股连续三天跌停。除了欧浦智网,近一周包括大连电瓷、绿庭投资、鹿港文化、清新环境、中钢集团、万邦德在内的多家公司的股价也因为存在股权质押被强平的可能而出现大幅波动。

上市公司出招化解“爆仓”风险

面对潜在的股票质押“爆仓”风险,上市公司纷纷出招应对。

一是上市公司股东可以通过补充现金或补充股票,摊低成本。但是,如果大股东已将手中绝大多数股票质押,那么进一步补仓空间会有限,平仓风险会上升。因此,对于多次追加质押担保的上市公司,需要警惕。

二是停牌。部分公司在触及平仓线后,会采取临时停牌的方式缓解燃眉之急,利用这个时间筹措资金。其中一部分,随后会筹划资产收购或资产重组等利好事件。即使筹划不成功,也可以将平仓风险延后一段时间,等待市场转暖。

三是回购、增持。上市公司股东可以通过回购、增持等举措提振股价,使股价摆脱危险区域。银禧科技、北纬科技推出回购,就是典型的例子。

涨声内参:拆除隐患 400余家上市公司解除股权质押

最后,转让控制权也是消除平仓风险一大法宝。比如*ST景谷在7月3日公告称,公司将发生潜在的控制权变化,公司控股股东重庆小康控股有限公司拟将其持有的*ST景谷30%的股份,以协议转让方式转让给周大福投资有限公司,这也是最新一起或同股权质押相关引发控制权变更的案例,以解燃眉之急。

解除质押成“拆雷”新选择

相较延期、补充质押等治标办法,一些上市公司股东采取更为彻底操作——解除质押,甚至是提前解除质押,这样做的上市公司股东正越来越多。

据涨声统计,有942笔A股上市公司的股份质押事项6月以后办理了解除质押,共涉及452家上市公司,就解除质押的规模来看,上述942笔操作合计对185.52亿股解除质押,估算涉及市值2119.58亿元。

涨声内参:拆除隐患 400余家上市公司解除股权质押

具体而言,有469次解除质押涉及市值超1亿元,有209次解除质押涉及市值超3亿元,有113次解除质押涉及市值超5亿元,有30次解除质押涉及市值超10亿元,包钢股份、美的集团、顺丰控股和海德股份的解除市值规模超过30亿元。

另根据中证登数据进行估算,在5月25日时两市的质押市值曾达到6.2万亿元左右,但在6月1日则跌破6万亿元、达到5.99万亿,之后在6月15日下降至5.74万亿元,而最新的6月29日数据则为5.47万亿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