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真實的辛棄疾少年時的經歷!

看真實的辛棄疾少年時的經歷!

辛棄疾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今山東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但他出生於金朝!

辛棄疾生於金國,是因為北宋末年,濟南淪陷於金軍鐵蹄下時,辛棄疾的祖父辛贊因家中缺乏資財,宗族人口眾多,沒能及時脫身南遷。後北宋滅亡。辛贊為了一家老少的溫飽,被迫在譙縣、宿縣和開封做過幾任地方官,違背心願地為金王朝服務。辛棄疾因父親辛文早逝,從小跟祖父辛贊長大。

辛棄疾的祖父辛贊雖在金國任職,但辛贊“身在曹營心在漢”,念念不忘的是大宋政權。他常帶領子孫們登高望遠,他常常帶著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出自《美芹十論》)。辛贊教愛孫辛棄疾學文習武,希望有一天能恢復中原。在祖父的培養教育下,辛棄疾不僅詩文寫得好,劍術高超,而且從小就立下了抗金愛國的大志。他曾豪邁地說:“我要用詞罵盡天下的賊,用劍殺盡天下的賊!”

辛贊後做了金朝南京開封府的知府。但反金復宋的決心一直在心中!他讓十四歲的辛棄疾參加了金人的鄉舉,並奪得了鄉里第一名!1154年和1155年,辛贊讓年僅17歲的辛棄疾去金都燕京參加科舉考試,乘機去偵察、瞭解金人的形勢,為以後抗金做基礎。這一切使辛棄疾在青少年時代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

公元1158年,辛贊因病去世。公元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準備滅亡南宋。金朝的侵犯,引起了南宋人們的強烈反抗!在濟南府有一個農民叫耿京,他聚集了幾十個人舉行起義,先後攻佔了萊蕪、泰安(都在今山東省)兩座縣城。耿京的隊伍很快就發展到二十幾萬人,成為各地起義軍中最大的一支隊伍。二十二歲的辛棄疾乘機揭竿而起,組織起二千人的隊伍投奔耿京,擔任“掌書記”的職務。在隨軍期間,起義軍頭目義端和尚偷走了起義軍大印,率眾逃奔金軍。辛棄疾以三天為期捉得義端並當場斬殺,回報耿京,奪得了耿京的讚賞和器重!辛棄疾判斷耿京的起義軍會成為金兵攻擊的目標。於是他和耿京計議,決策南歸投奔南宋。宋高宗立刻任命耿京為天平軍節度使,辛棄疾準備回去覆命,卻聽說將領張安國勾結耿京手下另一個部將,趁耿京沒防備,闖進營帳把耿京殺了。辛棄疾聽到這個消息,又是痛心,又是氣憤,一定要除掉叛賊,為耿京報仇。辛棄疾帶了五十名勇士,騎馬奇襲反軍張安國,並將他砍頭示眾,濟州的兵士多數原來跟過耿京,看到辛棄疾手刃叛軍張國安,有上萬人願意跟他們走,辛棄疾立刻帶著義軍,押著叛徒,直奔南方。

從這起,辛棄疾開始了抗擊金朝,戎馬一生的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