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里邬先生遭遇的科场舞弊案,其复杂程度曾愁坏了康熙

电视剧《雍正王朝》里神机妙算的邬思道,就因为康熙五十年的江南乡试舞弊案,耽误了功名,做了一生的隐士。而历史上这桩真实的案件,情节之复杂,牵扯官员之多,可说是清史上最大的乡试舞弊案。

《雍正王朝》里邬先生遭遇的科场舞弊案,其复杂程度曾愁坏了康熙

康熙五十年的江南乡试放榜之后,下面的考生群情激愤纷纷抗议。富家大少,纨绔子弟的吴泌,程光奎居然身居榜首,众多才思敏捷的考生都名落孙山。几天以后,见抗议无效,愤怒的一千多考生抬着财神像锁在夫子庙的明伦堂上,高声演说,声称不服所发榜文,并竞相作诗词写对联,其中有这样一副对联:“左丘明双眼无珠,赵子龙一身是胆”,以此影射主考官左必蕃对科考中的舞弊行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副主考赵晋胆大妄为,受贿赂卖举子。还有的考生把考场匾额上的“贡院(貢院)”二字用纸糊上,改写成“卖完“。

《雍正王朝》里邬先生遭遇的科场舞弊案,其复杂程度曾愁坏了康熙

此事被江宁织造曹寅,苏州织造李煦用密折迅速上报给了康熙知道。康熙大怒,遂派钦差大臣张鹏翮来南京调查。本来很明了的事情,把吴泌,程光奎重新考试就行,结果两个草包很快就露馅了。

就在案情快要调查清楚的时候,调查人员却处处受到阻扰,细查之下才知道,原来除了副主考赵晋之外收了考生三百两黄金之外,身为两江总督的噶礼也收了考生五十万两白银。噶礼依仗手中权势,处处和调查组为难,这可气坏了一身正气的江苏巡抚张伯行。

《雍正王朝》里邬先生遭遇的科场舞弊案,其复杂程度曾愁坏了康熙

为了还江南的青天白日,告到贪官噶礼,张伯行赌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给康熙上了一道折子,叫《劾总督抗旨欺君疏》。而狡猾的噶礼提前听到了消息,也上了折子,给张伯行弄了七条莫须有的罪行。

当两道折子差不多同时摆到康熙皇帝的龙书案时,康熙为难了。其实他深知这两个官员的操守,江苏巡抚张伯行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而噶礼,在任山西巡抚的时候,就有多人弹劾他。为了平息众怒,康熙把他从山西调到京城为户部侍郎,几年以后又封为两江总督。(两江总督的管辖地相当于咱们现在的上海,江苏,安徽,江西四省)

思考良久,康熙还是决定各打五十大板。显然,皇上的这种做法于事无补,更加激化了矛盾,有一次两位督,抚先是口角,后来直接上了全武行,两人都是人高马大的主,一时间,拳来脚往,斯文扫地。

为了平息二人的争端,康熙帝又先后派两次钦差去处理此事,可大臣们都看出了康熙袒护噶礼的心意,一个个都不敢处理他,竟然罢免了张伯行的官职。

《雍正王朝》里邬先生遭遇的科场舞弊案,其复杂程度曾愁坏了康熙

老百姓又一次看不下去了,纷纷上街为张伯行送行,很多人更是特意送了些青菜豆腐,表示清清白白的意思。康熙也感到事情不能再拖了,于是,在康熙五十二年正月下旨副主考赵晋处斩,吴泌,程光奎斩监侯。噶礼,张伯行都罢官。不过不久之后,张伯行就官复原职了。

大家都应该看出了,明明噶礼贪污受贿的证据已经很明显了,为何康熙这么偏袒他哪?原来这个噶礼,不但有军功,主要是噶礼的母亲是康熙的乳娘,两人的关系胜似兄弟。再一个就是晚年的康熙确实纵容下属严重,对于官员的种种不法行为睁只眼闭只眼,对于吏治的整治,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而噶礼还是不知道悔改,康熙五十三年四月,竟想毒杀亲母,被他母亲告到了是康熙那里,康熙这才惊觉,遂赐噶礼自尽,妻亦从死,家产入官。至此,这个贪官才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报应。(本文资料皆选自清史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