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舞蹈之棕扇舞

棕扇舞是源于哈尼族古代图腾崇拜的祭祀舞蹈,流行于元江羊街乡那诺街哈尼族聚居地,是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最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之一。是哈尼族的一种特色舞蹈。

在白那河南岸勤劳智慧的哈尼族人民不仅能够利用棕皮缝制蓑衣,避雨御寒,世世代代热爱大自然,善待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处,追求富有浪漫色彩的田园牧歌情调。每到一年一度的春播时节,在哈尼民间音乐的伴奏下,人人都穿上新缝的蓑衣,头戴银光闪亮的鸡冠帽,手持形似扇子的棕榈叶,踩着鼓点翩翩起舞,舞者象一只吉祥的白鹇,棕榈叶象征白鹇鸟羽翼,模拟白鹇鸟在树下嬉戏,漫步,四处窥探等自然形态,举手投足,一招一式,如白鹇展翅,上下晃动,划出优美的动律。

棕扇舞是以铓,鼓,钹和唢呐等为伴奏乐器,道具由内装谷子,包谷,荞子,银链,铜币的一对竹筒及若干松枝组成,摆放在竹篾席上,棕扇为女子专用道具,棕扇舞最初主要用于祭祀活动,舞姿不求统一,但每个动作均有象征性,舞蹈有一定的技巧性,动作古朴,厚重,风趣,多用脚步颤动,男性模拟动物或鸟类,女性手持棕扇模拟白鹇鸟动作,各自起舞。形态逼真,舞姿优美,民族特征鲜明,有浓郁的地方风味。

棕扇舞的舞蹈中有10多套动作,如有“老熊洗脸,猴子作揖,猴子抱瓜,老鹰叼小鸡,老熊穿裤,猴子搂腰,公鸡斗架,猴子掰包谷,老鹰拍翅膀,老熊走路”等。

棕扇舞主要传承方式为师传,由师傅向徒弟传受舞蹈的主要动作和基本技法。棕扇舞给人以美感的同时,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哈尼族人民崇尚自然的博大情怀,表达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古朴多姿的棕扇舞,开怀畅饮的笑语欢声,使人们在新一年充满幸福美好的希望,使哈尼人更加团结和谐,去战胜一切自然灾害,迎接新的一年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2011年5月23日,棕扇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民族舞蹈之棕扇舞

中国民族舞蹈之棕扇舞

中国民族舞蹈之棕扇舞

中国民族舞蹈之棕扇舞

中国民族舞蹈之棕扇舞

中国民族舞蹈之棕扇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