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石柱这对“袖珍夫妻”的故事,被大家传为佳话!

身残志坚!石柱这对“袖珍夫妻”的故事,被大家传为佳话!

平均身高1.1米的李贵成马建淑夫妻俩身残志坚,辛苦劳作,成了南宾街道黄鹤村有名的养蜂专业户,用坚强与勤劳撑起了一个家!如今李贵成马建淑夫妻身残志坚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

“袖珍”夫妻

初次见到李贵成马建淑夫妇时,还是让笔者吃了一惊,丈夫李贵成今年53岁,小学文化,驼背,身高仅为1.2米;妻子马建淑今年48岁,身高只有1米,文盲,背更驼,走路一瘸一拐。

李贵成8岁那年,由于一次背猪草背太多,一不小心摔倒在石坝上,脊柱重伤,由于家境艰难,仅仅进行了简单医治,未做手术,这也导致了他从此停止了发育生长。

由于他是个小矮人,一直未婚。直至29岁时,才经媒人介绍,才与天生重残的马建淑为妻,当时村民们为他俩今后的生活捏了一把汗。

“能娶到媳妇我就感到非常高兴了,原以为会打一辈子光棍,没想到自己成了家,只要勤劳,同样能过上好日子。”李贵成说道。

婚后俩人随父母一起生活,平时李贵成跟年迈的父母下地干活,马建淑在家操持家务。

这对特殊的夫妻婚后的日子过得既艰苦又快乐,1998年初已怀上二胎的马建淑,经检查居然是个双胞胎。那年9月的一天马建淑即将分娩,但因交通不便,李贵成只能用大背兜背着她步行1个多小时来到南宾镇卫生院……随着3个儿女的一天天长大,这个特殊而又困苦的家庭也能不时传出一阵阵笑声。

然而到了2003年,李贵成的父母相继去世,只留下占地面积80平方米的破旧木质小平房和2桶蜜蜂,一家人几乎陷入绝境。

20桶蜜蜂

逝者已逝,但是生活还得继续。面对困境,李贵成想到了以前跟着父亲学习的蜜蜂养殖技术。

星坪组地处偏僻山沟里,林木资源极其丰富,一年到头,再加上漫山遍野的黄连、天麻等药材花和野菊花、金银花等野花,这更加坚定了李贵成养殖蜜蜂的决心。

自2004年以来,每年的3、4月份,李贵成就到村外山上去寻找野生蜜蜂,将蜂群引回到自家附近岩石边安放的专用木桶里,蜜蜂在这里“定居”, 一只桶可装蜜蜂3000余只。

“从山上引回来的蜜蜂生性挑剔,对‘安家’条件要求比较高,对岩石的选择特别讲究,周围还不能有天敌存在,蜂王带着蜂群适应‘新家’后,这窝蜂就能留住。”李贵成说道,蜜源多是药材花,蜂蜜品质好,每年下半年取一次蜂蜜,价格要比普通蜂蜜高出一截。

同时,李贵成也明白蜜蜂是变温动物,体温随气温变化,而黄鹤村每到11月中下旬便会出现霜冻天气,蜜蜂容易被冻死。为此,每年冬至后,李贵成都会给每个蜂桶先裹一层塑料薄膜,再裹一层棉絮,保证蜂群温暖越冬。

在村支两委的大力支持下,李贵成马建淑夫妇每年增加1至2桶蜜蜂,小心翼翼地扩大规模,收入也逐年递增,到去年底已有20桶蜜蜂,前后共用了十多年时间。

年入4万

去年,李贵成马建淑夫妇养的每桶蜜蜂平均产蜜10斤,产量不算高,共计200余斤,每斤售价120元,价格也不贵,所产的是原生态蜂蜜,因此不愁销路。每逢周末,三五成群的县城居民驱车来到他家购卖,销售额实现2.5万元。

此外,夫妻俩在种好庄稼,保证全家人口粮的前提下,还种植了3亩辣椒,产量达1.2万斤,纯收入1.3万元,同时还喂了两头肥猪、一头耕牛。

“去年我和妻子的收入超过4万元,以前靠借钱维持一家人生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李贵成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年收入4万多元,对于身强力壮的夫妻来说不算什么;而李贵成马建淑夫妇却是付出了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辛才取得的,难能可贵!

儿女争气

让夫妻俩感到更高兴的是:3个儿女从小听话懂事。

今年23岁的大儿已长成1.7米高的大小伙子,从部队复员后在重庆主城区当保安。

19岁的一对双胞胎女儿也是亭亭玉立,因成绩优良,去年纷纷考入师范大学,目前在读大一。

“我和妻子多年辛苦付出没有白费,儿女们都争气,我俩打算今年把养蜂扩大至25桶,加上种植辣椒等,我俩的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李贵成订下新计划,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他的腰杆也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