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启功给林散之的信及题跋可以看出,启功对林散之书法很佩服

从启功给林散之的信及题跋可以看出,启功对林散之书法很佩服

林散之草书

从启功给林散之的信及题跋可以看出,启功对林散之书法很佩服

从启功给林散之的信及题跋可以看出,启功对林散之书法很佩服

从启功给林散之的信及题跋可以看出,启功对林散之书法很佩服

从启功给林散之的信及题跋可以看出,启功对林散之书法很佩服

从启功给林散之的信及题跋可以看出,启功对林散之书法很佩服

2001年《书法之友》

刊登于2001年《书法之友》第五期的启功致林散之书信:

散之先生函丈:久钦 /

山斗,瞻近无缘。累奉 /

惠赐书画,敬悬斗室壁间。起居瞻对,如承 /

提命;攻错他山,获益深厚。且蒙以长句 /

赐题,大作讽诵回环,精醇莫喻,此种分量求之元明 /

诸家,(不能)无可擅相比拟者,有清六家更无论矣!石溪画笔略近 /

椽毫,/

而题咏惜时杂禅和子气。後学妄论,敢求 /

棒喝,亦足见景慕之深,所陈难尽百一耳!功十馀年 /

来痼疾纠缠,至为苦痛。去冬住进北大医院,经四阅 /

月。今春出院後,病况略减。所谓略减者,只是发病距 /

离较长,发时情况较轻而已。然所苦不但不能根除,/

且不能多看书,尤不能深思。构思稍久,立致发眩。最 /

近一月馀,又有增重之势。医有新方,即服“长效硝酸 /

甘油”,此亦救急之法,非长久之计也。友朋书问,每致 /

稽延,盖过简不足申怀,稍详便忧病作,而修敬久阙,/

亦直此故。伏维 / 杖履增胜,诸符颂祷。又闻 /

寄兴挥毫,不殊夙昔,此上寿之徵,亦 /

颐养之有素也。功生于壬子,今始六十过三,而衰病 //

侵寻已竟若此,所恨不能日侍 /

笔砚。时获 /

箝棰,则十年夙疾,不愁不“涊然汗出,霍然病已”也。未 /

悉 /

尊址地名,敬肃寸笺,由韩瀚同志、田原同志代呈。功昔 /

曾略学吟咏,每苦贻笑于人,积压敞箧中,未尝敢录之 /

行卷。今拟于贱疾得间之时,謄写入卷,就正 /

宗匠。又, 先祖昔在安徽,曾制墨数种,今犹什袭数 /

铤,因韩瀚同志行期在即,不敢烦其代发邮裹。请俟 /

获得 /

详细通讯地址,迳为邮寄,以为 /

笔砚之助。倘蒙 /

恕其烦渎,当时修笺牍,以求 /

教诲。头昏笔战,纸短意长,瞻望 /

南天,不胜依泝。专此,/

敬叩万福! 後学启功谨上。七月廿四日。

从启功给林散之的信及题跋可以看出,启功对林散之书法很佩服

1976年启功跋《林散之草书中日友谊诗卷》

从启功给林散之的信及题跋可以看出,启功对林散之书法很佩服

从启功给林散之的信及题跋可以看出,启功对林散之书法很佩服

从启功给林散之的信及题跋可以看出,启功对林散之书法很佩服

从启功给林散之的信及题跋可以看出,启功对林散之书法很佩服

从启功给林散之的信及题跋可以看出,启功对林散之书法很佩服

从启功给林散之的信及题跋可以看出,启功对林散之书法很佩服

从启功给林散之的信及题跋可以看出,启功对林散之书法很佩服

从启功给林散之的信及题跋可以看出,启功对林散之书法很佩服

从启功给林散之的信及题跋可以看出,启功对林散之书法很佩服

启功在为季汉章跋《林散之草书中日友谊诗卷》中赞扬林散之书法“笔底龙蛇,枯润相发”,认为林散之的笔力超过清代包世臣。

林散之闻达于世的经过:

一九七三年第1期《人民中国》杂志上,在“中国现代书法作品专版”上刊登的几位书法家是:南京的林散之先生(草书)(唯一的一幅草书);上海的沈尹默先生(行书);苏州的费新我先生(行草书);北京的赵朴初先生(行书);北京的于立群女士(郭沫若先生夫人)(隶书);北京的启功先生(楷书);以及顿立夫的篆书、胡考的楷书、王守民的隶书、王卫明的隶书、周庆鼋的楷书、刘铁宝的隶书、康雍的楷书、张晓明的楷书共计十四人十四幅作品(竖幅九幅;横幅五幅)。

从启功给林散之的信及题跋可以看出,启功对林散之书法很佩服

赵朴初书法

事后,田原先生立即书信一封寄与林散之先生,将这几位书法名家看了作品后的情况详细告之林散之先生,并代赵朴初先生求墨宝。林散之先生收悉此信后兴致大增,欣然命笔,极为认真慎重地写了一幅字画了一幅画,装裱后由田原先生转赠赵朴初先生。从此,这两位书家以诗歌唱和而结为好友。

经过《人民中国》杂志的宣传,林散之先生的书法在日本引起巨大反响,同时,林散之先生在国内也书名初震。至此,林散之先生前半生落寂是“普通画师”,后半生闻达为“书坛草圣”便成为书坛上田原先生与林散之先生的一段往事佳话。

林散之属于大器晚成型,草书以王羲之为宗,以释怀素为体,以王觉斯为友,以董其昌、祝允明为宾。林散之将绘画中的墨法运用于书法,开创了草书艺术的新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