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啓功給林散之的信及題跋可以看出,啓功對林散之書法很佩服

從啟功給林散之的信及題跋可以看出,啟功對林散之書法很佩服

林散之草書

從啟功給林散之的信及題跋可以看出,啟功對林散之書法很佩服

從啟功給林散之的信及題跋可以看出,啟功對林散之書法很佩服

從啟功給林散之的信及題跋可以看出,啟功對林散之書法很佩服

從啟功給林散之的信及題跋可以看出,啟功對林散之書法很佩服

從啟功給林散之的信及題跋可以看出,啟功對林散之書法很佩服

2001年《書法之友》

刊登於2001年《書法之友》第五期的啟功緻林散之書信:

散之先生函丈:久欽 /

山斗,瞻近無緣。累奉 /

惠賜書畫,敬懸斗室壁間。起居瞻對,如承 /

提命;攻錯他山,獲益深厚。且蒙以長句 /

賜題,大作諷誦迴環,精醇莫喻,此種分量求之元明 /

諸家,(不能)無可擅相比擬者,有清六家更無論矣!石溪畫筆略近 /

椽毫,/

而題詠惜時雜禪和子氣。後學妄論,敢求 /

棒喝,亦足見景慕之深,所陳難盡百一耳!功十餘年 /

來痼疾糾纏,至為苦痛。去冬住進北大醫院,經四閱 /

月。今春出院後,病況略減。所謂略減者,只是發病距 /

離較長,發時情況較輕而已。然所苦不但不能根除,/

且不能多看書,尤不能深思。構思稍久,立致發眩。最 /

近一月餘,又有增重之勢。醫有新方,即服“長效硝酸 /

甘油”,此亦救急之法,非長久之計也。友朋書問,每致 /

稽延,蓋過簡不足申懷,稍詳便憂病作,而脩敬久闕,/

亦直此故。伏維 / 杖履增勝,諸符頌禱。又聞 /

寄興揮毫,不殊夙昔,此上壽之徵,亦 /

頤養之有素也。功生於壬子,今始六十過三,而衰病 //

侵尋已竟若此,所恨不能日侍 /

筆硯。時獲 /

箝棰,則十年夙疾,不愁不“涊然汗出,霍然病已”也。未 /

悉 /

尊址地名,敬肅寸箋,由韓瀚同志、田原同志代呈。功昔 /

曾略學吟詠,每苦貽笑於人,積壓敞篋中,未嘗敢錄之 /

行卷。今擬於賤疾得間之時,謄寫入卷,就正 /

宗匠。又, 先祖昔在安徽,曾制墨數種,今猶什襲數 /

鋌,因韓瀚同志行期在即,不敢煩其代發郵裹。請俟 /

獲得 /

詳細通訊地址,逕為郵寄,以為 /

筆硯之助。倘蒙 /

恕其煩瀆,當時修箋牘,以求 /

教誨。頭昏筆戰,紙短意長,瞻望 /

南天,不勝依泝。專此,/

敬叩萬福! 後學啟功謹上。七月廿四日。

從啟功給林散之的信及題跋可以看出,啟功對林散之書法很佩服

1976年啟功跋《林散之草書中日友誼詩卷》

從啟功給林散之的信及題跋可以看出,啟功對林散之書法很佩服

從啟功給林散之的信及題跋可以看出,啟功對林散之書法很佩服

從啟功給林散之的信及題跋可以看出,啟功對林散之書法很佩服

從啟功給林散之的信及題跋可以看出,啟功對林散之書法很佩服

從啟功給林散之的信及題跋可以看出,啟功對林散之書法很佩服

從啟功給林散之的信及題跋可以看出,啟功對林散之書法很佩服

從啟功給林散之的信及題跋可以看出,啟功對林散之書法很佩服

從啟功給林散之的信及題跋可以看出,啟功對林散之書法很佩服

從啟功給林散之的信及題跋可以看出,啟功對林散之書法很佩服

啟功在為季漢章跋《林散之草書中日友誼詩卷》中讚揚林散之書法“筆底龍蛇,枯潤相發”,認為林散之的筆力超過清代包世臣。

林散之聞達於世的經過:

一九七三年第1期《人民中國》雜誌上,在“中國現代書法作品專版”上刊登的幾位書法家是:南京的林散之先生(草書)(唯一的一幅草書);上海的沈尹默先生(行書);蘇州的費新我先生(行草書);北京的趙樸初先生(行書);北京的於立群女士(郭沫若先生夫人)(隸書);北京的啟功先生(楷書);以及頓立夫的篆書、胡考的楷書、王守民的隸書、王衛明的隸書、周慶黿的楷書、劉鐵寶的隸書、康雍的楷書、張曉明的楷書共計十四人十四幅作品(豎幅九幅;橫幅五幅)。

從啟功給林散之的信及題跋可以看出,啟功對林散之書法很佩服

趙樸初書法

事後,田原先生立即書信一封寄與林散之先生,將這幾位書法名家看了作品後的情況詳細告之林散之先生,並代趙樸初先生求墨寶。林散之先生收悉此信後興致大增,欣然命筆,極為認真慎重地寫了一幅字畫了一幅畫,裝裱後由田原先生轉贈趙樸初先生。從此,這兩位書家以詩歌唱和而結為好友。

經過《人民中國》雜誌的宣傳,林散之先生的書法在日本引起巨大反響,同時,林散之先生在國內也書名初震。至此,林散之先生前半生落寂是“普通畫師”,後半生聞達為“書壇草聖”便成為書壇上田原先生與林散之先生的一段往事佳話。

林散之屬於大器晚成型,草書以王羲之為宗,以釋懷素為體,以王覺斯為友,以董其昌、祝允明為賓。林散之將繪畫中的墨法運用於書法,開創了草書藝術的新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