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書斌
說李世民不喜歡秦叔寶這是不對的,想當年秦瓊為了老李家打江山基本把命都豁出去了,也正是因為太過拼命所以到了後來秦叔寶就被各種病痛困擾,以至於在唐朝一統天下之後秦瓊就沒有什麼戰功。凌煙閣的排名雖然他排在最後一位但是有哪一個能被封為“上柱國”,有哪一個能在死後皇帝批准在陵墓前修建雕像以彰顯他的功勳,要知道在古代陵墓前的雕像不是誰都可以立的。
他排在最後一位我認為有幾點原因。
一、時間問題
凌煙閣建於貞觀十七年二月,因為李世民懷念當初一起打天下的這些功臣,所以命閻立本在凌煙閣裡面繪製了二十四功臣的全身畫像。這些人有的已經死了,大部分活著的也是垂垂老矣。而秦瓊早在5年前就已經去世了。
二、政治因素
凌煙閣裡面前幾位都是文官,因為李世民時期的唐朝號稱盛唐,社會穩定高速發展此時需要大量的能人志士一起共謀發展大計,武將要做的就是保護這個來之不易的和平局面,因此武將在和平時期的存在感並沒有文官強烈,這也是一個普遍的規律,正所謂飛鳥盡良弓藏。
三、秦瓊的戰功是否能排第一
雖然建立凌煙閣時李世民或許並沒有刻意的去給他們排名,但是既然大家分出了先後我們就可以看看秦瓊到底是應該做排頭還是當排尾。
我們先看排名第一的長孫無忌,他是李世民的大舅子。他和李世民從小就認識,李淵起兵造反之後他就加入了進來,還幫助李世民策劃了玄武門之變,後來李世民去世長孫無忌還受遺命輔佐唐高宗。李世民對他的總結有一句是最能體現出能力的“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簡單、易懂、分量重。
秦瓊在投靠李世民之前可以說是多災多難,最初是來護兒收下的一員部將,後來兵敗又投靠了裴仁基,緊接著又隨裴仁基投降了李密,後來李密失敗又投靠了王世充,公元619年到了李世民的帳下。在李世民的帶領下秦瓊可以說是勇往直前每戰必為先鋒專打各種不服,當然秦瓊也有這個實力,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也正因為這樣才負傷無數導致後來病痛纏身。公元626年玄武門之變以後秦瓊基本就經常生病。以至於後來沒能有太多立功表現的機會。因此他就是靠著自己前半生的勇猛換來了凌煙閣的地位。
四、最後一位更容易被人記住
或許李世民故意讓秦瓊排在最後呢,因為排在前面於情於理說不過去,怎麼可以讓這些還堅守崗位的老同志排在一個已經去世多年的人後面。但是因為秦瓊為了老李家的江山也付出了很多,乾脆就把他放在最後吧這樣也更能讓人們記住,就像我們這些人21世紀了還在討論,有誰會知道第十三位叫什麼名字。
很多人或許是受到小說演義的影響認為秦叔寶應該是很牛的人物,書中說秦叔寶人送外號“小孟嘗”,黃驃馬馬踏黃河兩岸,鐧打三州六府,神拳太保等等一些列唬人的稱號,在《隋唐英雄傳》中秦叔寶就是主角,所以他一定是凌煙閣第一位,但是小說並不是歷史。
我認為凡是能進凌煙閣的都是李世民心目中最喜歡的人,並不存在對誰有意見。即便真的有意見那就更顯出了李世民的容人之量。看看後世的朱元璋對待他的功臣再看看李世民,這差距馬上就出來了,朱元璋是誰不服殺誰最後開國功臣都殺光了。
還是那句話跟對領導很重要。
一門土炮
我國自古就有“打江山容易座江山難”之說。唐朝的貞觀之治是李世民一生不朽的豐碑,然而就是這樣的君王,人們也難免對他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排序上持有不同的意見,尤其是將秦叔寶排在最後一位。難道是真的不喜歡秦叔寶嗎?來聽有書君一起說道說道。
一、李世民為什麼要搞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名?
做一位傑出的皇帝,就要善於處理君臣之間的關係,恩威並施,雙管齊下。李世民把一個個能人異士治理得服服貼貼,卻又使名將功臣得以善終。“卸磨殺驢”“兔死狗烹”的事情人家從來不幹。
對於那些曾經出生入死共同打天下的人,人家也有自己的手段,凌煙閣二十四元勳像就是例子。當時李世民年邁體衰,開始懷念往事,追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的戰鬥歲月。
於是就將他那些老部下的形象繪入凌煙閣,以為人臣榮耀之最,此後凌煙閣功臣成為唐代豪傑從軍報國功成名就的標誌。李賀《南園十三首》詩云“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既是對老臣的懷念,又是對老臣的激勵,你都上凌煙閣了,是不是也該知足了吧?
二、秦叔寶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秦叔寶本來是張須陀部下的一員勇將,張死後又歸裴仁基部下,隨裴一起投降李密,為瓦崗軍大將。在李密與宇文化及童山之戰中立下大功。李密失敗後投降王世充,因不滿王的為人,與程知節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帳下。
參加李世民歷次戰役,每戰必衝鋒在先。很可惜的是因歷次作戰負傷太多而疾病纏身未能參與玄武門之變,也有人認為李世民在這件事情上對秦叔寶意見很大,以至於將他排在後面。其實李世民搞這個凌煙閣排名的時候秦叔寶早已經去世了,就算是李世民有再大的意見,也早就該消了。
三、為什麼秦叔寶會排在最後一位?
首先凌煙閣功臣是指對唐朝有功勞的人,其中文官也有一半以上;再說,秦叔寶自從唐統一後就傷病纏身,沒有其他出戰立功紀錄;第三點就是唐太宗在建凌煙閣畫像時,秦叔寶已去世5年了。
不過還有一點就是秦叔寶無法和殷開山、侯君集等人相比的,他們一直是唐的將領。至於有人認為秦叔寶甚至不如咬金,因為程咬金排名在前,這不能作為評判。
李績(徐茂公)的名望功勞大不大?他在凌煙閣排名就在叔寶前面,倒數第二,大家怎麼想?其實是世人太看重排名才會這樣。凌煙閣只是從太宗對傑出的功臣的表彰和紀念的感情出發而建的,並不是功勞排名冊,也不是武力排名,更不是人品判定排名。
秦叔寶能夠榜上有名,在李世民心中是有一定的分量的。
想當年出生入死過關斬將,李世民與眾人一起換來了唐朝的開明盛世。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一幕幕又重在腦海中浮現,於是就建了一個凌煙閣來回味。至於排名肯定也是文武兼顧,新舊同仁綜合考慮來做的吧,“牛鼻子老道”都倒數第二,你秦叔寶排倒數第一也不算委屈吧?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這個問題提問的有點,那啥,不說了,就讓我來說道說道吧!
如果想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從凌煙閣說起。
讓我們看看凌煙閣究竟是個啥?
其實,凌煙閣就是唐代皇宮三清殿旁邊一個很不起眼的小樓,後來在戰亂中毀了,現在看到的是複製品。
為什麼那麼多宮殿都沒有這座小樓有名氣,那是因為李世民給這個小樓賦予了特殊的含義。
貞觀十七年二月,年逾古稀的李世民非常懷念當初和他一起戰鬥過的戰友,為了緬懷那個血雨腥風的歲月,他就突發奇想,在皇宮裡建了這麼一座小樓——凌煙閣,把當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供奉在這座小樓裡,(當時,供奉的24人已經有好幾位辭世了,在世的也已經年邁不堪了),這座小樓如果保存到現在可定是絕世珍寶,價值連城,因為這裡面的24位功臣的真人大小的畫像全部都是閻立本親手畫的,褚遂良題字,(這兩位大家可不得了,閻立本官至宰相,代表作《步輦圖》《歷代帝王像》,褚遂良官至尚書,與歐陽詢等並稱初唐四大家,兩人的作品輕輕鬆鬆都是千萬級別的),讓這兩個人來作畫、題字,可見李世民對凌煙閣的重視,晚年的李世民時常到凌煙閣去懷舊。
後來的四位皇帝陸續將各個時期的居功至偉的臣子畫像放到凌煙閣,大概有100位左右。
由於是李世民親手建立的凌煙閣,又是歷代帝王親自選定入選對象,可以說,入住凌煙閣是一種非常的榮耀,可比現在入駐杜莎夫人蠟像館和各類名人堂榮耀多了。
李世民欽點的首批進入凌煙閣的人都是誰?
李世民之所以能開創貞觀盛世,固然與他本人的才能有關,還與他善於用人有很大的關係,李世民區別於其他皇帝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善待臣子,他很會處理君臣關係,恩威並施,這麼多能人異士都被他治理的服服帖帖,甘心為他俯首稱臣,和他一起出生入死推翻隋朝的,以及和他一起發動宣武門政變的人,基本都得到重用,大多都得以善終。
那麼,首批入駐的24人都是誰呢,最後的下場又是什麼呢?
趙公長孫無忌(李世民的大舅子,李世民在位期間封趙國公,終身為李世民信任,武則天當皇后時,被誣陷謀反,自殺)
河間君王李孝恭(李世民堂兄,協助李淵建立唐朝,戰功與李世民不分仲伯,李世民登基後逐漸退出,修身養性,後暴病身亡)
萊公杜如晦(李世民重要幕僚,十八學士之首,參與玄武門政變,46歲病故,封萊國公,李世民極盡哀榮)
鄭公魏徵(原為太子李建成謀士,玄武門政變後歸順李世民,終生被李世民信任,曾言,貞觀之前房玄齡第一,貞觀之後魏徵第一,後病故)
梁公房玄齡 (重要幕僚、心腹,參與玄武門政變,被比作漢之蕭何,後病故)
申公高士廉(長孫皇后、長孫無忌的舅舅,因為二人父親早逝,從小由高士廉撫養,高做主將外甥女許配給李世民,李世民的心腹,後病逝)
鄂公尉遲敬德(原是劉武周的部將,投降李世民後屢被排擠,但李世民堅持啟用,曾經單騎救主,玄武門之變親手殺死李元吉,最終頤養天年)
衛公李靖(曾揭發李淵謀反,差點處死,被李世民所有,一生忠貞,一生戰功無數,尤以平定突厥功勞最大,後病逝)
宋公蕭瑀(隋煬帝蕭後之弟,後歸順李淵,被重用,善於行政,後病逝)
褒公段志玄(李淵舊部,起義功臣,勇猛著稱,參與玄武門政變,治軍嚴謹,後病故)
夔公劉弘基(參與李淵太原起義,有大功,攻克長安戰功第一,常年駐邊抵禦突厥,後病逝)
蔣公屈突通(隋朝大將,李淵佔領長安後投降,任兵部尚書,滅王世充功勞第一,後病故)
勳公殷嶠(李淵舊部,後隨李世民屢立戰功,進攻劉黑闥時,得病身亡,是凌煙閣功臣中最早去世的一個)
譙公柴紹(李淵女婿,平陽昭公主之夫,協助李淵屢立戰功,後病故)
邳公長孫順德(長孫皇后之叔,參與太原起義,有大功,後病故)
鄖公張亮(李密部下,後降唐,李世民重要幕僚,善於行政,徵高麗李工,後謀反,貞觀二十年被誅)
陳公侯君集(李世民心腹,玄武門之變主要策劃人,後多立功,參與李世民諸太子鬥爭,圖謀殺李世民擁立太子李承乾,事洩被殺)
郯公張公謹(王世充部下,後降唐,參與玄武門之變,滅突厥有功,39歲病逝)
盧公程知節(本名程咬金,瓦崗軍大將,李密失敗後投王世充,不滿王的為人,與秦叔寶一起降唐,追隨李世民,屢立戰功,參與玄武門之變,因屠殺投降平民被罷官,後病故)
永興縣公虞世南(隋朝奸臣虞世基之弟,自幼以文學著稱,後入李世民幕府,盡心輔佐,有文才武略,後病逝)
渝公劉政會(李淵太原舊部,留守太原被劉武周俘虜,忠心不屈,任刑部尚書,後病故)
莒公唐儉(唐家與李家均為北齊大臣,有世交之誼,唐儉亦與李淵為友,參與李淵太原起義,任尚書,後病故)
英公李勣(即徐世勣,又稱徐茂公,後賜姓李,為李世勣,為避諱李世民,改李勣,瓦崗軍大將,滅突厥有大功,隨李世民徵高麗,後作為主將出徵,將高麗滅亡,後病逝)
胡公秦瓊(字叔寶,瓦崗軍大將,降唐後入李世民帳下,參與歷次戰役,後因歷次作戰負傷太多,疾病纏身,貞觀十二年病故)
胡公秦瓊為什麼排在末位
因為秦瓊排在24人的最後一位,就連和他齊名的尉遲敬德都排第6,程咬金排第19,所以有的人就推算出李世民不待見秦瓊,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首先,凌煙閣24人中,排名沒有先後,這個凌煙閣的設立就是李世民的一個感情寄託,人老了就容易懷舊,回憶一下自己的老戰友,是人之常情,既然是一個懷舊的東西,幹嘛要排個次序,讓別人誤解呢。
其次,建立凌煙閣的時候,秦瓊已經去世五年了,因為秦瓊常年征戰,並且勇猛直前,所以身上多處負傷(其後每多疾病,因謂人曰:“吾少長戎馬,所經二百餘陣,屢中重瘡,計吾前後出血亦數斛矣,安得不病乎?”),後期,一直在家修養,很少參與政事,他一生中基本沒有什麼過錯,李世民怎麼會嫌棄他呢。
第三,決定李世民一生的重大關節點——玄武門之變的時候,秦瓊雖然沒有直接參與,但是,李世民讓他率20萬大軍駐紮在城外,防止李建成、李元吉外部支援,這麼重大的任務交給他,充分說明了李世明對他的信任。
第四,如果真的是有排名的話,秦瓊排在後面也是很正常的,你看,長孫無忌、魏徵、杜如晦、房玄齡、李孝恭等人,不是司徒就是司空,都是三公大員,正一品;高士廉、尉遲敬德都是同三司,從一品;李靖、劉弘基等人為輔國大將軍,正二品,官職都比秦瓊大,而且,秦瓊後期基本都相當於內退了,況且,他去世後五年才建立的凌煙閣,李世民此時還給他留一個位置,已經是非常夠意思了。
門神
我們大家小時候門上貼的年畫,一個是尉遲恭,一個是秦瓊,據說,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了自己的親兄弟和建成、元吉的所有兒子,心中不安,在皇宮中睡覺,晚上常常驚醒,害怕建成、元吉找他索命,所以就讓尉遲恭、秦瓊為他鎮守宮門,這樣就能睡個安慰覺了,後來,兩個人年紀大了,都有傷病在身,不能再擔任這個職務,李世民就讓人畫了兩人的圖像,貼在宮門上,也能起到一樣的效果。
當然,這個門神的故事有待考證,不過,李世民嫌棄秦瓊的事情卻是子虛烏有的。總體來說,李世民是一個重感情的君王。
(我是熱愛歷史故事的葛大小姐,如果你也喜歡探討歷史的話,那就算找對人了,關注我,每天都有精彩的歷史故事看!)
葛大小姐
謝邀,唐太宗李世民不喜歡秦瓊是後來的事,起初為他打江山時是喜歡的,因為前期秦瓊還要為他賣命,到了晚年,秦瓊由於戰爭的原因,身體虛弱。有道是:“將軍百戰死,不死也帶傷”秦瓊渾身是傷,沒有用處了不說,加之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沒有主動參加戰鬥,做壁上觀,你說李世民會喜歡他嗎?有證據證明嗎?當然有了。
(秦瓊和程咬金)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像是唐朝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為懷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諸多功臣,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 秦瓊位列其中。
秦瓊,字叔寶,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隋末唐初名將。他是李世民手下的兵馬大元帥,他和羅成、程咬金投唐後,一直追隨李世民麾下,隨李世民南征北戰,是一個能在萬馬軍中取敵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的牛人。因功官拜左武衛大將軍、翼國公。
(唐太宗李世民)
秦瓊可謂是個功高蓋世,為唐朝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他在凌煙閣24將中排名位居最後——第24名胡國公秦瓊。這就是最好的明政。李世民把他排在最後,羞辱之意,倒數第一,好說不好聽吧。
就連當初被他“三鞭換兩鐧”打敗的尉遲恭都位居第七名,草包肚子程咬金還位居第19名呢。其它的人不說,就他兩個來說,無非就是秦瓊沒有參加那次政變的緣故吧。尉遲恭和老程是政變的積極參與者,當然,論功行賞二人都高於秦瓊。
那麼秦瓊為什麼沒有參與政變呢?歷史記載語焉不詳,春秋君從秦瓊性格來分析,秦瓊是至孝之人,他老母親從小教育他要忠君。這種思想是潛默移化的,是骨子裡流淌的血液。當時李建成是嫡長子,是唐國公李淵的正統接班人,李世民殺兄逼父,無論從哪方面來說,都是不忠不孝的表現。秦瓊的思想肯定有激烈的碰撞,於是他託詞身體不好,拒絕了李世民的請求。沒有參與政變。我認為這是秦瓊不被李世民喜歡的主要原因。(不知我的證據是否靠譜?請留言告知)
(凌煙閣)
【我是秉燭讀春秋,歡迎加關注,點贊和留言評論】
秉燭讀春秋
首先他是猛將,衝鋒陷陣行,兵法謀略政治方面不行,而且他效力於李淵執政時期,玄武門兵變時秦瓊有可能參加了但史書沒怎麼提,到了李世民即位後,秦瓊就開始生病,長年請病假半退休,再沒建立過任何功勞。看到這裡希望網友們40米的大刀還沒有砍到我,因為我要轉一個措手不及的彎……
其實題主問這個,無非就是因為秦叔寶排名在最後,所以覺得李世民不喜歡秦叔寶,不說唐太宗李世民喜歡不喜歡秦叔寶,就憑李世民的胸襟根本不存在這種說法,李世民對秦府舊臣嚴格苛刻,以公正之心對待其他方面功臣 ,不唯親與不避親。廣泛吸納各方面人才俊傑,不以出身論英雄。如果非要說不喜歡的話何不乾脆不讓秦叔寶上凌煙閣?更何況秦瓊都已經死了好幾年李世民才弄的。建凌煙閣是李世民看到身邊的人老的老、傷的傷、死的死,不由得感慨萬分,於是下令在皇宮內修建凌煙閣,命閻立本繪製二十四功臣畫像,皆真人大小,由大書法家褚遂良題字,自己親自作贊,以示紀念和褒獎。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依次為: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瑾、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唐儉、徐世績、秦叔寶。
從這些人可以看出裡面有始終追隨李世民浴血沙場、戎馬倥傯的鐵哥們,也有資歷老、功勳大、但與李世民關係一般的將領,還有隋室舊臣或原屬其他方面起義軍、後歸順李世民麾下的將領。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是經常接觸李世民的,你們說李世民會不喜歡秦叔寶?
凌煙閣只是唐太宗對傑出的功臣的表彰和紀念的感情出發而建的,並不是功勞排名冊,也不是武力排名,更不是人品判定排名。如果非要讓我說出李世民不存在不喜歡秦叔寶的例子,那我就簡單說幾點。大家都知道隋末唐初秦叔寶、程咬金、羅士信、尉遲敬德最為知名,基本上參與了大部分戰役,可這些人中只有秦叔寶得到過“上柱國”(特級戰鬥好漢);還有就是秦叔寶去世後唐太宗特意命人在他墓前立石人石馬以表彰其生前戰功,陪葬昭陵。當時對墓前塑像是有嚴格規定的,普通人都是禁止的,就是一起陪葬昭陵的其他功臣武將,立像大概也沒幾個吧。這可以看出秦瓊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還有說玄武門之變秦叔寶沒有參與,但也說說李世民讓秦叔寶駐兵城外,稍有異動就衝進來,不信任會讓他手握重兵嗎?
說了這麼多就是想說別因為秦叔寶排在最後就覺得李世民不喜歡他,那李績(徐茂公)功勞大不大?唐太宗不喜歡嗎?可他就排在秦叔寶前面!
羽評歷史
題目所考量的,應該是秦叔寶排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最末尾。因而由此推斷,李世民應該最不喜歡秦叔寶。
李世民建造這個凌煙閣,把二十四個功臣,按真人大小畫成像排在裡面,應該是有講究的。
(秦叔寶劇照)
李世民這個凌煙閣分為三層。最裡面一層,畫的是功勳最高的宰輔之臣。中間一層,畫的是封為王侯的大臣。最外面一層,畫的是其他一些功臣。也就是說,秦叔寶是居於外面一層,而且是排在外面一層的最後一位。
那麼,李世民為什麼會把秦叔寶排在最末一位呢?
第一,李世民在排位的時候,有文臣武將的區別考慮。
李世民建造這個凌煙閣,顯然並不僅僅是為了記錄和彰顯那些開國功臣的功勞,甚至可以說,不是為了記錄和彰顯這個功勞,而是要發揮功臣們的作用,限制功臣叛亂,確保大唐江山今後的長治久安。
要確保大唐的長治久安,顯然並不需要太多的武將。這些武將都是在打江山的時候才發揮作用。現在江山已經打下來了,武將的作用就變得非常小了。至於守邊關,保衛江山,一般都不會讓這些有功的武將去,皇帝會重新安排年輕人去。要是把這些功勞巨大的武將放在邊關,那是相當危險的。
(李世民劇照)
而在建設國家的過程中,發揮作用最大的,當然是宰相一類的文臣。因此,李世民會把宰相一類的文臣儘量排在最前面,也是對他們最大的鼓勵。
第二,秦叔寶和李世民的關係不是很近。
秦叔寶在歸順李唐前,輾轉了很多個地方,跟過很多領導。秦叔寶最早是張須陀的部下,張須陀在和瓦崗軍的戰爭中戰死後,秦叔寶跟了裴仁基,後來又隨裴仁基投奔了瓦崗軍李密。後來瓦崗軍與王世充作戰失敗後,秦叔寶和程咬金一起投奔了王世充。跟王世充後,秦叔寶瞧不上王世充,認為他是奸詐小人,於是又和程咬金一起,投奔李淵。接著被李淵安排送給李世民為部將。
秦叔寶一生投奔過很多人,我們不能說他是像呂布一樣的“三姓家奴”,但是投奔了這麼多人,李世民顯然很難對他有足夠的信任。
相反的是,我們看尉遲恭。尉遲恭原來是劉武周的手下,怎麼也不願意投奔李世民。越是不願意投降,李世民越是喜歡尉遲恭。得到尉遲恭以後,就一直把尉遲恭帶在身邊,做他的貼身侍衛。
(尉遲恭劇照)
還有一個重要的細節,就是關於秦叔寶是否參與了李世民的“玄武門政變”?《舊唐書》上記載了秦叔寶參與了這場政變,但是《新唐書》《資治通鑑》這些寫在後面的史書,則沒有把秦叔寶列入。後面的史書,顯然不會是把他寫漏了,很有可能是通過詳實的資料的一種勘誤。從這個角度來說,秦叔寶應該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他為什麼沒有參與呢?顯然是李世民對他的忠誠度不是特別相信。
第三,秦叔寶多病,所立的功勞沒有其他人高。尤其是在李世民當皇帝后,秦叔寶幾乎沒有什麼作為。貞觀十二年秦叔寶就去世了。也就是說,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李世民認為,秦叔寶應該功勞是最小的。所以,就把他排在最後了。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
張生全精彩歷史
這個說法並不正確!相反,二十四功臣中,李世民對秦瓊是最為信任的!比如,在玄武門兵變中,秦瓊受封700戶,秦瓊沒有參加對李建成李元吉的斬首行動,那麼他幹啥去了!他被李世民委任為大唐十萬大軍的統帥,這支軍隊就駐紮在長安城外(大軍不得入都城)如果李世民不信任他,不喜歡他,怎麼可能把這個最重要的位置交給他!再來,秦叔寶自貞觀三年後便大病,幾乎沒有再上戰場,而唐朝的軍事行動並沒有結束,反而是剛開始,比如,李靖剛接過秦瓊的兵權,被任命為西路軍主帥,統兵對戰突厥吐蕃。到貞觀十七年,很多人都是在舊功之上再立新功,唯獨基本上就是坐吃老本,頤養天年。在十幾年後,人身已死,卻依然與這些奮鬥疆場的人相提並論,可見李世民對其懷念之深。
優己
凌煙閣秦瓊排名偏低的最新證據
唐太宗李世民
隋唐演義裡排在前十一位的好漢,絕大部分是浮雲。宇文成都、裴元慶、熊闊海、伍天錫、伍雲召、魏文通和新文禮,全都當神話看好了。靠山王楊林,原型可能是名將來護兒,小將羅成的原型可能是羅士信。十一條好漢去掉九條,秦叔寶的排名就要名列前茅了。真實的情況秦瓊就是一名猛將。
秦瓊請戰
李世民起兵時才十八、九歲,年輕氣盛,最瞧不得敵人在自己面前耀武揚威。要是打仗時在兩軍陣前看到對面敵人有囂張的,就回頭給身邊的秦瓊說:“去滅了他。”於是秦瓊縱馬持槍而出,獨闖敵陣,在萬軍之中把那個囂張的傢伙給滅掉。(《舊唐書·秦瓊傳》)
秦瓊出戰
秦瓊用的槍和一般人不一樣,比一般人的要粗要大要重很多,跟隨李世民打王世充的時候,秦瓊在洛陽城下耀武揚威,把自己的槍插到地上,然後回去了。王世充派手下人出去拔槍,十幾個人一起拔沒有拔出來。然後過了一陣秦瓊回來了,一把手拔了出來。(劉餗《隋唐嘉話》)
秦瓊賣馬
秦瓊的馬叫忽雷駁(《說唐》、《隋唐演義》等小說中的“呼雷豹”),這匹馬特別神駿,三匹黑氈豎起來,這馬能一躍而過,而且特別愛喝酒。忽雷駁跟隨秦瓊征戰一生,秦瓊死後,這匹馬不吃不喝,嘶鳴而死。(段成式《酉陽雜俎》)
凌煙閣畫像
但歷史上始終有個疑問,這麼一個戰功卓著的戰將,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排名為何倒數第一?後人的猜測是李世民發動的玄武門之變中他的態度很不明朗。武門事變秦瓊是否參加,《舊唐書》寫到秦瓊參加了,可其他史書列舉的參加者名單中都沒有他,也沒見到在正史裡寫他在事變中做了什麼,說了什麼話。所以這個觀點佔據了主流。
凌煙閣畫像
事情真是這樣的嗎?其實這是一個歷史的誤解。凌煙閣24臣的順序到底是怎麼排出來的呢?有一個很明顯的標準:按當時官職的大小來排列的!我們不妨來看看:
第一檔: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他們都擔任過司徒或者司空,三公之一,正一品。
第二檔:高士廉、尉遲敬德,兩人都是開府儀同三司,從一品。
第三檔: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官職為特進,或者輔國大將軍,正二品
……
凌煙閣
而秦瓊呢?秦瓊一生征戰,負傷很多,他自個也說:“吾少長戎馬,所經二百餘陣,屢中重瘡。計吾前後出血亦數斛矣,安得不病乎?”一身傷病的他,退居二線比較早,沒有能夠擔任更重要的職務。他死後,追贈徐州都督,爵位是胡壯公,從官階看,確實是最後一檔。且凌煙閣這個排名是在秦瓊去世五年後,唐太宗此時還能記住他,並將其名列其中,就已經很不錯了。因此排名較為靠後,是完全說得過去的。
漢族民間舊時風俗,過春節時家家戶戶都要貼門神。門神即兩個武將,金盔甲冑。一持鞭,一執槍;一黑臉濃須,一白麵虯髯。如今的門神,一般就是指唐朝大將秦瓊和尉遲敬德。說明無論在皇帝眼中還是在老百姓的心目中,秦瓊的地位始終是很崇高的。
老衲侃春秋
文:魚包歷史課(原創不易 請點右上角關注)
看完我的回答大約需要3-4分鐘,希望您覺得值得,謝謝。
謝官方邀。我來跟大家一起梳理以下其中的關鍵,這絕對不是某個人的喜好問題,政治不是兒戲,切莫用文學的角度來看歷史和政治。關鍵在於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是依照什麼順序進行排列的!以下我主要講講這個問題!
第一,凌煙閣功臣順序排列的第一要素——官階品級
不以官階、品級來排位,一定會有人不服,這一點是基礎指標。以下我挑選一些大家熟悉的關鍵人物,讓大家看看他們的品級。(時間是建立凌煙閣的貞觀十七年)
第一位:長孫無忌,司徒,正一品,趙國公。
第四位:魏徵,太子太師,從一品;贈司空,正一品;鄭國公。
第五位:房玄齡,尚書左僕射,從二品,梁國公。
二十四位:秦瓊,左武衛大將軍,正三品,贈徐州都督,從三品,胡國公。
篇幅所限,我沒有列出所有人的官階品級,但是列了這幾位,大家可以看出,他們是有這方面的差距的,雖然不大,可這是一個重要的依據。不過這個排列次序是賬面上的,是給大家看來服眾的,其他還有什麼排列依據呢?
第二,建立大唐和護衛大唐的功績高低
注意時間還是截止到貞觀十七年,還是挑選幾個關鍵人物和秦瓊作為比較。
尉遲恭,主要功績是破鄭滅夏,大破唐王朝的重要對手突厥。
李靖,主要功績是南平蕭銑,襲取南梁,控制嶺南,擊滅東突厥,遠征吐谷渾。
程知節(咬金),主要功績是破鄭滅夏。
秦瓊,主要功績是破鄭滅夏。
大家看過之後,就會有一個大概印象,為什麼秦瓊立功不多?因為持續生病,並且在貞觀十二年就病逝了,所以立功的機會基本就停留在跟隨李世民破鄭滅夏上了,可為什麼程知節在秦瓊的排名之上?那是因為還有一個排列的依據。
第三,李世民的主觀列序,重要參照就是玄武門事變
其實平心而論,李世民時代的唐朝將領功勞最高,影響力最大的毫無疑問是李靖,即便長孫無忌排第一,那麼他應該排第二,為什麼結果不是這樣呢?就是因為玄武門事件的參與度問題。
李靖,李勣(徐茂功)的態度很明確,東宮和秦王府,他們兩不相幫。兩人完全沒有參與,所以排列自然不高,李靖功如再造,不過第八位,李勣無雙良帥,僅二十三位。
說到秦瓊身上,也是一樣。舊唐書關於秦瓊參與玄武門事件的唯一記載就是一句話——
從誅建成、元吉。
我們可以這麼理解和想象,玄武門事件,秦瓊可能有猶豫,畢竟參與皇帝立儲問題在歷史任何一個朝代都沒有好下場,何況還是武裝政變。秦瓊,有可能是身體原因,有可能是心態原因,想獨善其身,但是李世民是他的好兄弟,好戰友,好主公,這麼大的忙不能不幫,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於是秦瓊心懷忐忑的跟隨參與了,但是由於內心不堅定,並沒有參與決策、密謀、帶隊的過程,僅僅是跟隨執行而已。
第四,個人情感上,李世民一定非常喜歡秦瓊
武德二年,秦瓊離開王世充,投奔李世民,李世民對秦瓊的英勇早有耳聞,大喜出迎,給他非常高的禮遇,授予了他馬軍總管的職位,隨自己一同鎮守長春宮。從此秦瓊就作為李世民的貼身副將一般的存在。
武德四年,李世民與竇建德的大戰之中,後世流傳的秦王卷旗入針的故事就在這次戰鬥中。李世民親自帶著一隊騎兵,直插陣後,展開唐軍旗幟,竇建德軍大潰敗。跟隨李世民冒著生死危險卷旗入針的二號人物是誰?
就是秦瓊。秦瓊死後,李世民痛哭失聲,追贈秦瓊為徐州都督,陪葬昭陵。李世民特意下令在秦瓊墓前造石人馬,用以彰顯秦瓊的戰功(秦將獨一)。
說到這裡,題目的問題也已經解釋清楚啦,以後有合適的機會,咱們再聊秦瓊。
原創碼字著實不易,你的關注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歡迎跟我一起讀詩書,學歷史。點個贊,就像是跟我擊個掌。
魚包歷史課
秦瓊秦叔寶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裡排名最低,與秦瓊沒有參加玄武門之變以及後期身體很差而沒有再立下戰功、李世民是不是喜歡,關係並不是很大。
例如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有一半都沒有參加玄武門之變,李靖、李孝恭都保持中立,李孝恭還是李世民的堂兄,卻因中立而被李世民記恨,貞觀年間不得重用,後暴卒;魏徵當時還是李建成的幕僚。殷開山、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柴紹、李績(徐茂功)史書記載沒有參加。蕭瑀不僅沒有參加,還與房玄齡、杜如晦不和,得罪李世民的次數堪比魏徵,所以李世民根本不喜歡他。相比之下,秦瓊、長孫順德在一些史書上記載是參加了,但是出力可能不大,因為他們兩人主要是剿滅李建成、李元吉餘部。所以,拿是否參加玄武門之變作為衡量凌煙閣功臣排名的重要標準之一,實際上並不準確。
如果說功勞積累,固然秦瓊在玄武門之變後沒有再立什麼功勞,但很多人也沒有呀。像前面說的李孝恭,貞觀年間都沒有得到重要,哪裡來的新功,但他在凌煙閣二十功臣中排名第二,僅次於長孫無忌。再說那個張亮,十足就是小人,最沒本事,最喜歡告密,卻因為對李世民忠心,李世民對他十分寵信,因而也混到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裡面,而且還排到了第十六。後來到貞觀二十年(646年),張亮被別人告發謀反,被斬於市。而被李世民稱為“唐朝三大將”之一的李道宗,功勞甚大,卻沒有被列入凌煙閣的資格。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像並不是排名最低就最不受李世民喜歡,這實際上是一份平衡各種利益關係之後所列的圖譜,綜合關係、資歷、地位、本事、站隊等一系列因素,不是功勞簿,也不是在李世民心中喜歡程度的排名。所以,秦瓊能夠列入凌煙閣功臣之一,已經說明他很出色了,沒必要糾結他的排名高低。(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