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午門

北京故宮午門

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是中國明清兩代皇宮,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故宮(紫禁城)有四座城門,南門午門是正門。午門東西北三面城臺相連,環抱一個方形廣場,氣勢恢宏,彰顯皇威。

北京故宮午門

從正面看午門似乎只有三個門洞,實際午門共有五個門洞。正中開三門,兩側各有一座掖門開在城臺裡側,分別向東、向西伸進城臺之中,再向北拐出去,所以俗稱“明三暗五”。

中門專供皇帝出入,兩種情況可以例外:皇帝大婚時,皇后乘坐的鳳輿可以從中門進宮,殿試狀元、榜眼、探花三人可以從中門出宮。

東(左)側門供文武官員出入,西(右)側門供宗室王公出入,兩掖門只在舉行大型慶典活動時開啟。

北京故宮午門

北京故宮午門

午門上部為門樓,下部為墩臺。墩臺東西兩側設上下門樓的馬道。

北京故宮午門

北京故宮午門

北京故宮午門

北京故宮午門

北京故宮午門

午門重簷廡殿頂,簷角蹲獸九個,在中國古建築中屬最高等級。(俗稱金鑾殿的太和殿簷角蹲獸十個,象徵至高無上,是中國古建築孤例。)

北京故宮午門

每年十月初一,在午門舉行頒佈次年曆書的“頒朔”典禮。遇有重大戰爭大軍凱旋時,要在午門舉行向皇帝敬獻戰俘的“獻俘禮”。

明代大臣觸犯了皇家尊嚴,便以“逆鱗”治罪,被綁出午門前御道東側打屁股,稱為“廷杖”。因有廷杖大臣當場斃命事例發生,便有了民間“推出午門斬首”之說流傳。其實明清皇宮門前極為森嚴,犯人斬首決非此地,而是必須押往柴市(今西四)或菜市等地刑場處決。

北京故宮午門

進入午門後立即就能看到玉帶一樣的內金水河,以及河上五座橋。居中的主橋最長最寬,只有皇帝才能通過;左右四座為賓橋,供宗室王公和文武百官通行。

北京故宮午門

▲午門背面(北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