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南京故宮,北京故宮,瀋陽故宮,臺北故宮,四座故宮,一種文化

眾所周知,中國有四座故宮,分別是南京故宮,北京故宮,瀋陽故宮,臺北故宮。

四座故宮,都有著它們各自精彩的歷史。

南京故宮——搬山填湖築皇宮

提到南京故宮,就不得不提到劉伯溫。

劉伯溫,生於1311年,浙江溫州人,原名劉基,伯溫是他的字。

劉伯溫從小就聰穎好學,經史子集、天文地理、兵法謀略,都一學就會,並很快精通。

在元朝時期,劉伯溫就高中進士,官至高安縣丞、江浙儒學副提督。

明太祖朱元璋在與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元末群雄逐鹿天下時,劉伯溫為其出謀劃策,深得朱元璋賞識,朱元璋將劉伯溫比作他的張良(吾之子房也),世人也稱劉伯溫為諸葛武侯。

1366年8月,此時距離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還有兩年的時間。朱元璋這個時候還是吳王,他準備在南京城建造一座屬於他和他的後世子孫的皇宮。

如此重要的任務自然要叫給自己最信任的人,而且此人還必須精通陰陽五行、八卦方位。劉伯溫自然是最佳人選。

風水大師劉伯溫接到這項艱鉅的任務後,開始在南京城內外四處走訪,勘察地形。期間,他先後五次登上紫金山,測風水,佔方位,又前後三次前往紫金山下的靈谷寺向高僧們請教。

最終,劉伯溫選中了紫金山腳下的燕雀湖這塊地。

南京故宮,北京故宮,瀋陽故宮,臺北故宮,四座故宮,一種文化

燕雀湖曾和玄武湖一起共為南京的兩大名湖,燕雀湖稱為前湖,玄武湖稱為後湖。

劉伯溫之所以看中了燕雀湖這塊地,主要有三方面因素。

其一,皇宮修建之地,王氣肯定是少不了的,這燕雀湖位於鐘山的龍頭之下,這正是“帝王之氣”所在。

其二,從陰陽五行的角度來看,朱元璋在五行中屬木,水可以生木,燕雀湖則正好是水。

其三,從皇室成員安全角度上看,皇宮修於燕雀湖之上,有一好處,就是皇宮之下有眾多的水系,可以作為非常時刻逃生所用,後來建文帝就從皇宮裡的暗道逃出生天。古人搞工程做項目的時候,也是做了風險評估的。

南京故宮,從開始建造那天起,到最後竣工完成,前後歷時二十餘年,佔地面積超過101.25萬平方米,比後來的北京故宮建築面積要打,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建築群,被稱為“世界第一宮殿”。

南京故宮,北京故宮,瀋陽故宮,臺北故宮,四座故宮,一種文化

民間有一則傳言,在開始修建南京故宮的時候,朱元璋徵集了二十萬人,裡面有軍士也有民丁。

這二十萬軍民一起幹了一項大工程,在朱元璋的命令下,他們把長江邊上的三座山搬過來填入湖中,當三座山都填進去之後,湖依然沒有填平。

對此,朱元璋找來劉伯溫,讓他想個法子,解決這個問題。劉伯溫掐指一算,告訴朱元璋,主公勿擾,只需找來一人,便可填滿此湖。

劉伯溫從江寧湖熟找來一個叫做田德滿的人,把他投進了燕雀湖,一下就把這湖給填平了。

為什麼三座山都填不平的湖,一個人就給填平了?只因為他叫田德滿,田德滿就是填得滿嘛。

當然,傳言並不可信。不過,搬山填湖卻並非空穴來風。後來,人們在明故宮遺址下面發掘出的木樁就是可以說明搬山填湖並非以訛傳訛。

燕雀湖被填之後,還剩下了一小部分,如今南京城內的前湖和琵琶洲就是剩下的那部分。

南京故宮修建後之後,經歷了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文、明成祖朱棣三代帝王。

從明太祖朱元璋於1368年建立明朝,到明成祖朱棣於1421年遷都北京,南京故宮作為皇宮,有54年的時間。

朱棣遷都北京之後,明故宮仍然由皇族和重臣駐守,但是相應修葺卻越來越少。

後來,南京故宮先後經歷了風吹雨打,雷擊著火,戰亂破壞,城建改造,到今天我們能看到的只有昔日輝煌無比的南京故宮的一小部分遺址。

北京故宮——六百年前的智慧結晶

明成祖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得了天下之後,他住在南京故宮裡,覺得很不自在,總覺得有建文帝的影子,他很想回到自己感情最深的北平去。

同時,出於軍事和戰略上的考慮,朱棣最終在眾人的反對之下,把北平改為北京,把都城也遷到了北京,南京作為留都。

北京故宮(紫禁城),則是朱棣參照南京故宮建在北京的一座皇宮。

南京故宮,北京故宮,瀋陽故宮,臺北故宮,四座故宮,一種文化

北京故宮建成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十一月,正式投入使用是在永樂十九年(1421年)元旦這一天。

關於北京故宮是哪天開始開工的,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朱棣於永樂四年(1406年)七月,下詔書稱,永樂五年(1407年)五月開始建造北京故宮。期間的十個月時間用來做準備工作,其中木材需要派大臣從四川、湖廣、江西、浙江、山西等地採集,建造故宮所需的軍士、民丁、工匠都於永樂五年五月之前徵集到北京聽命。

第二種說法:永樂十五年(1417年)這一年,修築北京故宮的相應人手才到現場進行施工。

北京故宮的選址設立在了元朝宮殿的遺址之上。

早在元世祖忽必烈時期,就有人給忽必烈提出建議:“幽燕之地,龍盤虎踞,形勢雄偉,南控江淮,北連朔漠,且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覲。大王果欲經營天下,駐蹕之地,非燕不可。”

後來忽必烈讓劉秉忠負責規劃並建設了元大都。

明太祖朱元璋滅掉元朝以後,命人把元朝的宮殿都給拆除掉了。

朱棣命人在元朝宮殿遺址上修建皇宮,為了去除掉元朝的“王氣”,特意在其上建造了很多建築。

南京故宮,北京故宮,瀋陽故宮,臺北故宮,四座故宮,一種文化

比如,今天的景山,最初是由修築北京故宮時候挖護城河的土,堆在了元朝皇宮的延春閣的廢墟之上,堆成了一座小山,叫做“萬歲山”。

這座山一方面作為故宮的靠(風水裡面有前有鏡,後有靠。鏡指水,靠指山,也可以說成背山面水),另一方面用以鎮壓元朝的餘氣,也叫做“鎮山”。

到了清朝,這裡改名為了景山。

除了景山,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等宮殿的修建都是在元朝皇宮的大明殿之上的,意為明朝要把元朝死死的壓在腳下,讓它不得翻身。

南京故宮,北京故宮,瀋陽故宮,臺北故宮,四座故宮,一種文化

在修建北京故宮的過程中,朱棣特意在工部設立了五大廠(肯定沒有東廠、西廠、內行廠)。

武大廠分別是神木廠、大木廠、臺基廠、黑窯廠、琉璃廠。

神木廠和大木廠,主要用於存放木材。從全國各地採集來的木材通過運河運到北京,存在神木廠和大木廠裡。

臺基廠,主要負責對木構件進行預製加工。

黑窯廠,主要負責燒製青瓦。

琉璃廠,主要負責燒製琉璃瓦。

北京故宮建成後,歷經明清兩朝,從明成祖朱棣一直到清朝末帝溥儀,前後共有二十四位皇帝在這裡居住與辦公,它見證了這期間五百年時間的興衰。

今天,北京故宮建成了故宮博物院,供全世界人民瞻仰。

瀋陽故宮——三代帝王宮

明朝末年,努爾哈赤在關外興起,女真族這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再次崛起。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立後金,割據遼東,建元天命。

萬曆四十七年,後金天命四年(1619年),明朝與後金爆發薩爾滸戰役,明軍大敗,努爾哈赤的後金軍挾大勝之威一舉攻佔開原、鐵嶺、葉赫部,後金實力空前強盛。努爾哈赤也在這一年稱自己為大金國皇帝。

明天啟五年,後金天命十年(1625年),後金又決定遷都瀋陽,並改瀋陽為盛京。

隨後,努爾哈赤開始修建瀋陽故宮。

南京故宮,北京故宮,瀋陽故宮,臺北故宮,四座故宮,一種文化

瀋陽故宮前後經歷了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兩代帝王的修建,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也都住在瀋陽故宮裡,包括後來的順治帝福臨也在瀋陽故宮住了一段時間。

因此,瀋陽故宮一共有三代帝王在這裡居住過。

其中,努爾哈赤時期主要修建了大政殿和十王亭,主要用於處理朝政和朝賀的場所。

1626年,皇太極繼承汗位,皇太極繼位後對瀋陽故宮進行了新的修建,他主要修建了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清寧宮等建築,主要用於皇帝進行政治活動和后妃居住。

後來,清軍入關以後,瀋陽故宮改為陪都行宮。

康熙帝和乾隆帝東巡祭祖期間,曾居住在瀋陽故宮,並對其進行了一番新的修建。

南京故宮,北京故宮,瀋陽故宮,臺北故宮,四座故宮,一種文化

瀋陽故宮,這座由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兩位帝王一手締造的皇宮,經歷四百年的風吹雨打,至今依然保存完好。

如今,瀋陽故宮也建成了博物院,供人們參觀。

臺北故宮——兩岸故宮本一家

臺北故宮,與前面三座故宮相比起來,有一些特殊。

南京故宮、北京故宮、瀋陽故宮,都是建立起來為皇帝居住和辦公提供場地的。

臺北故宮卻是一座純粹的博物院,專門用來收藏各種文物珍品,而且這些文物珍品中90%以上都來自於北京的故宮博物院。

要說清楚臺北故宮的始末,還得從末代皇帝溥儀說起。

溥儀退位之後,仍然住在北京故宮裡,一直到1925年,才被趕出故宮。之後,北京故宮被改為故宮博物院。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軍入侵中華。

此後十四年,神州淪陷,遍地狼煙。

為躲避日軍侵華的戰火,北京故宮博物院裡的部分珍貴文物逐漸南遷,輾轉上海、南京、重慶等多地最後到了寶島臺灣。

運送到寶島臺灣的這部分文物珍品,被存放在臺中的深山裡面。

1965年,臺北故宮博物院建成,先前存放在臺中深山裡的文物珍品移入臺北故宮博物院。

1966年,臺北故宮博物院開始向公眾開放。

南京故宮,北京故宮,瀋陽故宮,臺北故宮,四座故宮,一種文化

多年來,兩岸的故宮博物院共同守護著數以百萬計的文物珍品,它們有著相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內涵,兩岸故宮原本是一家。

南京故宮,北京故宮,瀋陽故宮,臺北故宮,四座故宮,四段歷史,演繹著同一種文化。

這種文化就是我們偉大的中華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