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法兴”舆情事件带来的思考

每年的6—9月,随着气温的上升,人的火气也开始升腾,结果就是,每年的主要舆情事件也大多集中在这几月。所以,舆情主要表现为一种怒火,是情绪的释放。

实话实说,在周法兴辱军事件开始之初,我是没有料到会闹到如此之大的地步的。

大概是在5月22日深夜,一位朋友在微信问我:周法兴书记,结果会怎样?

在此件言论风波前后,多起舆情事件已呈燎原之势,如空姐顺风车遇害案、严书记事件、联想5G风波、六安教师群体事件、西安长安区公务员内定买房事件、崔永元引爆的娱乐圈风暴(包括次生的“国际试飞员”徐勇凌事件),等等。我们从中看到了很多舆情应对的“坑”,恰恰被很多地方政府或者当事人踩到了。从危机管理的角度看,几乎每件事都值得书写一笔。但我是看着周法兴事件从星星之火再到烽火燎原的,所以感觉更值得分析一下。

正如经济学家最担心理财人士当面盘问股市楼市走势、社会学家最担心文艺青年追问10年后的社会图景、外交家最担心热血爱国者诘问中美中日关系未来走向。虽然确实存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这回事,但是我们从历史汲取的最重要的智慧之一,就是知道人类不过是长于事后总结,很多历史拐点常常是直接肇始于偶然事件的突然爆发,最伟大的人物也只能随波逐流、顺势而为。

作为舆情工作者,最担心的事件之一,就是遇到此类问题:预判某个舆情风暴人物接下来的下场和命运。

联想到山西“表叔”杨达才事件爆发之初,国内某个大型舆情分析支持机构对于主角的善用新媒体、善于网民沟通是深表赞许的,结果呢?“越明日,城陷。”

但我对这个问题考虑了一下,回复说:目前来看,问题不算严重。他先向组织进行检讨,并公开道歉。但是如果出现群体性事件,结果另说。

“周法兴”舆情事件带来的思考

周法兴

写完之后又后悔,因为突然又虑及朋友就是军转干部,说“问题不严重”本身就是一个态度问题。撤回来不及,就又追加语音说明:周的言论对于广大军人肯定是个严重伤害,但是考虑到他尚未发现腐败等硬伤,目前不好做结论……

此际我看了看窗外的深夜,想到属于周书记的至暗时刻可能已经降临了。次日再看朋友圈,果然都是愤怒声讨周法兴的文章。

但周法兴不当言论引爆的这个舆情事件,和此前很多事件大不一样。很多官员成为负面舆情主角,无外乎贪腐、权力傲慢、说雷语、侵害弱势群体权益等等,都是违法、违规、违纪、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性质,违背公序良俗、道德伦理和基本常识,激起了社会各界普遍的不平之气,但是很少如周法兴这样,主要得罪的是某个群体,某个特定的族群。

军人是一个巨大的特殊群体,他们有光环有荣光,深受百姓热爱,拥有社会信任,也有通畅的维权发声渠道,更何况,国家对于这个群体的利益保障力度越来越大,所以人们对于周法兴在此时有这个言论,最直接的看法是他的思想考试没过关。如果是公开讲话,估计第二天就会遭遇有关部门的严厉问责。是内部工作讲话这个形式保护了他。

我们在社交时代,很早就注意到了社群的兴起。人们通过微信朋友圈找到了各自的价值观相近、趣味相投的人。但是社会因此变成一个更为分裂而精神割据的盘面。左中右自然不谈了,聪明人通过朋友圈相互砥砺提升,圈层更为高尚;中产者分享焦虑和鸡汤,变得更为脆弱和神经质;一群蠢货也找到了组织,向人类退化的野径上愈跑愈欢快,终有一天要回到丛林,重新上树;底层的朋友圈充斥各种似是而非的传言、流言和谣言,可能更为沉沦,生产和再生产贫困和落后。但他们每个圈层都已经作为一个族群而存在,作为社会中一股新势力而成长起来,终于有一天,他们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我为什么说周法兴事件令人敬畏?因为这是近年来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舆情事件:由单独某个族群通过声讨官员,来宣示自己的利益诉求,以及巨大的存在和势力。我们亲眼目睹了一场舆情之火是如何在朋友圈酝酿、升温、播火,并在最短时间内爆发为熊熊烈火。他们的能量和声量如此巨大,再次显示权力必须有所敬畏和收敛,否则只能自食其果。

此前也有某些群体在网络舆论里产生过存在感,比如被拆迁的弱势群体,失地的农民群体,但他们都是被宣示、被代表的,他们本身无力代表自己,正如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说道“他们(指农民)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代表他们。”再如律师群体,他们已经是中国崛起的崭新的势力,已经站在历史的舞台上,但是他们依然是通过为弱势群体伸张正义来表示存在感,他们尚未主动宣示自己的力量。不过我们即将见证这个群体在历史舞台上展现巨大的推动性的力量。

这里有个课题是不是值得大家讨论:我们此前曾经讨论过的阶层固化的话题慢慢冷却下去,是不是因为社交媒体时代人们已经开始融入各自的圈层和族群,找到了归宿感,而不再愤愤于阶层的不平等?中国社会阶层的矛盾已经被族群的冲突所代替?

我们由周法兴事件能够看到,制约权力的因素,已经不仅仅来自于体制性的内部力量,还有网络舆情的外部监督,各个族群的利益诉求也日益成长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制衡力量。社交时代尤其是微信的出现,意味着中国正式进入了一个社群、族群分峙的时代。我们也注意到,中国左、中、右各派的分裂和愈演愈烈,是和中国社交媒体历史发展进程如影随形的。官员如果不能处理好各个群体和族群的利益协调问题,可能会遭遇某个群体的巨大反弹报复。周法兴的狼狈不堪,表明一个族群一旦团结站出来,会显示多么强大的力量。任性的权力也正由此得到另一种活生生的教训。

但是这个事件及其背后的社会现象,是不是也有点让人感到一点后怕?如果说某个阶层还是一个人口基数非常巨大、具有非常普遍的代表性的话,则一个群体或者族群,则其代表性无疑是有限的。阶层一般不过有上、中、下三层,但是如果以族群来分,则在中国这个正处于急剧转型期和多元裂变期的社会来说,则几乎可以说是无限多。如果每个族群都奋力站出来,以群体的形式纷纷展示肌肉,自然可以主张自己的权益,但是对于社会来说,是不是变成了一个练武场?社会秩序变得更为混乱,让权力和利益分配更显不均。

但是各式各样族群的出现和崛起,或许已是大势所趋。每个族群推出自己的代表,让他们以符合现代政治文明的模式进行规则范围内的博弈,或许也是大势所趋。

最后,谨向军人和军转同志们致敬!

愿你们带着革命熔炉的正能量来到地方,以胸中正义,涤荡周边的阴暗!( 燕志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