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工程学院“探寻非遗,传承文化”实践团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南昌工程学院“探寻非遗,传承文化”实践团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为了深入挖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引领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弘扬文化助力精准扶贫,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南昌工程学院“探寻非遗,传承文化”三下乡实践团队踏上了前往赣州市南康区赤土畲族乡的文化之旅。

南昌工程学院“探寻非遗,传承文化”实践团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本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一是参观调研畲族民族特色的文化。在当地基层干部们的带领下,实践团同学们参观了赤土畲族乡的花园村,走访了和畅亭、吊脚楼、石碑、风雨桥、惠风亭等传统畲族民族建筑;来到带有畲族特色的南康区赤土畲族乡中心幼儿园,参观了畲族小朋友们民族特色手工艺品,了解了畲族特色的学习内容,让实践团成员对于畲族的文化内涵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也坚定了同学们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决心。二是参与了畲族竹竿舞等一系列民俗活动。实践团在当地民俗老师的指导下,一览了畲族传统服饰,学会了畲族民歌,并向民俗老师学习了畲族竹竿舞,一起探讨竹竿舞蕴含的鲜明的文化特征和丰富的社会价值,并在在畲族乡政府举行了南昌工程学院“探寻非遗,传承文化”实践团文艺汇演,展示同学们几日以来实践调研的成果,邀请了当地基层干部以及村民共计60余人,汇演共有舞蹈,长笛演奏,双截棍表演,畲族民歌大合唱以及竹竿舞等多种形式,得到了观众们的广泛肯定。

三是深入了解当地扶贫工作的进展。实践团来到了赤土畲族乡杏花村,通过走访驻点扶贫干部,了解到从2015年开始杏花村通过当地特色大棚农业,光伏发电,家畜养殖以及政府帮扶等方式已经脱贫124户,今年仅剩16户未脱贫,随后在书记的带领下,同学们又拜访了畲族村民,深入了解脱贫状况以及畲族传统民风民俗。

南昌工程学院“探寻非遗,传承文化”实践团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此次三下乡活动通过一系列的生态调研、走访调查、文化交流等活动,挖掘赤土畲族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全方位、多方面地发掘其文化内核,积累大量的第一手调研资料,并且利用专业优势进行当地民俗文化调研,发扬和推广畲族文化,为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做出了贡献。

(南昌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 供稿)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江西共青团(gqtjxsw)”和微博“江西共青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