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费吃紧”呼唤大学“财商”教育

最近,一则关于“大学生嫌1200元生活费太少而抱怨母亲”的新闻引起了网民的广泛讨论。随着各高校陆续进入开学季,关于大学生日常开销的话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网络上流传的一份《各地大学生生活费标准一览表》中,学生们纷纷留言表示,自己的实际开销远高于表中的标准值,并感叹“生活费不够用却又不知道钱到底花在了哪里”。

“生活费吃紧”呼唤大学“财商”教育

究竟大学生消费状况如何?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对12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40.88%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每月生活费在1000~1500元,29.44%的受访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在1500~2000元。每月生活费在2000元以上的占19.84%,不足1000元的占9.84%。此外,超七成受访大学生都曾经历过“生活费不够用”的窘境。

其实,“生活费不够用”的原因既简单又复杂。除了目前有极少部分因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外,主要原因还在于许多学生存在非理性消费观念,有的为了享受更优质的生活质量,甚至不惜依靠借贷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而陷入到“校园贷”的陷阱。

无论是之前校园网贷的肆虐,让很多学生深受其害;还是新闻中显示的七成大学生都曾经历过生活费不够用的窘境,一方面折射出大学生理性消费的观念未能树立,另一方面更凸显了高校“财商教育”的缺位与缺失。

之前清华大学发布的一分调查报告认为,目前大学生存在着四方面财商特征:财商观念存在明显误区、消费社会化和消费无计划性并存、理财意识勃发和财商素养欠缺、互联网金融接受度高但风险甄别能力不足。也正是财商教育存在短板,才使不少大学生消费结构不合理,物质生活和社交消费支出比重逐年提高。另外,许多大学生刚刚独自生活,首次自己拥有了支配各种费用的权力,理财能力差,开支没有计划性,月初“富翁”月底“负翁”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

客观而言, 如今在高校开展诸如“加强大学生节俭意识教育”等主题活动是必须的,也会起到一定作用,但当前的大学生并不喜欢教条刻板的说教,因此在高校里开展财商教育更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质。和“节俭教育”不同,财商教育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财商,让学生正确对待金钱、运用金钱,学会价值判断和提高道德尺度,树立自尊、自立及责任感,促进其个性能力的良好发展,从而为其独立理财和开拓一番事业打下较好基础,因此财商教育更具时代性,也更容易让大学生接受。

事实证明,在高校开展财商教育不但有助于解决当前大学生理财能力缺陷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将有可能避免学生毕业后变成“月光族”、“啃老族”。(樊树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