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死后,其思想仍然为世人所用

韩非子,战国时期秦国人,同李斯一样是大儒荀子的学生,作为当时法家的代表性人物,作为一个继承先辈,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他的才华远远胜过李斯。不仅如此,韩非子有着突出的法家思想的同时,对道家思想也十分的精通,曾十分详细的研究过老子的《道德经》,被誉为当时深得老子思想的两个人之一,另外的一个人是庄周。李斯作为秦国的政要,知道韩非的才华,当时韩非在韩国为官,因为秦国攻打韩国,就就想着劝说秦王,秦王知道韩非的才华想要留用,李斯呢想到的是,韩非如果不能为己所用必须除掉。因为韩非的爱国心非常的重,想的是,劝说秦王存韩灭赵,这一思想与秦国的统一思想冲突,李斯知道这人留不得,就将韩非关进牢中,赐他毒酒,一代才华横溢的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就这样成为了政治牺牲品。

韩非子死后,其思想仍然为世人所用

韩非的思想结合了很多前人的智慧, 其中包括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这三位代表的势法家学派的三个流派。秦王之所以知道韩非的才华,并非听传言,而是看到了韩非子所写的《孤愤》和《五蠹》等文章,看到这些文章之后,秦始皇不禁发出感叹“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得恨矣!”意思就是“我如果有幸见到这个人,并和他游玩一次,就算是死也没有遗憾了”。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秦始皇对韩非的重视,同时也可以看出韩非子的才华却是出众。

韩非子死后,其思想仍然为世人所用

韩非子的很多文章都收录在《韩非子》一书中,后来这本书成为了秦国的治国经要,也就是说,韩非虽然死了,但是他的思想仍然为后世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虽然这位法家的代表性人物是由儒家的老师教出来的,但是他主张的核心思想不是用礼乐治理国家,他主张,改革变法,以法律为核心,中央集权为根基建立一个法治国家,让百姓有法可依,有理可守的国家。这样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很多年,知道今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