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單邊下跌到報復性反彈 誰是幕後推手

從6月底的單邊下行,到7月初的報復性反彈,誰主沉浮?

從單邊下跌到報復性反彈 誰是幕後推手

雖然孟老夫子在幾千年前就提出了民貴君輕的說法,但是在幾千年封建歷程中,除了歷朝創業時期外,不管在那個時代,民眾終究還是逃脫不了螻蟻的宿命。雖然這些螻蟻被認為只要有飯吃,就會安靜的生活。

當他們聚集起來的時候往往會產生不思議的力量。漢、唐、元、明等這些強盛王朝無崩塌於民眾聚集後形成的洪流。在摧毀封建的王朝的同時,這些平日裡看似溫良儉恭的人,也會施暴於他們的同類,無論是赤眉、黃巾的席捲千里,及至黃巢的“搗磨寨”,再到張獻忠在四川釀成赤地千里的人禍。

這些人出生就是殘暴無良的劊子手嗎?未必,平日裡他們中有勤勞能幹的農民、有心靈手巧的工匠,如果他們被飢餓裹挾,形成了群體,巨大的破壞力開始產生。時下,在區塊鏈的浪潮興起,當炒幣成為一股潮流時,那些曾經為諸多韭菜提供諸多小道消息,成就他們捕獲千倍幣同時,實質上也隱藏著巨大的風險。

正如古斯塔夫·龐勒在《烏合之眾》中所言,“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這基本上意味著,一旦加入社群,為了得到社群的認同,韭菜們會放棄自我判斷,“只知道簡單而極端的感情”。

更為可怕的是,在此種狀態下,社群成員自己是沒有這種感覺的。《烏合之眾》認為“我們以為自己是理性的,我們以為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是有其道理的。但事實上,我們的絕大多數日常行為,都是一些我們自己根本無法瞭解的隱蔽動機的結果”。處於社群中時,成員們潛意識裡總認為自己是理性的,殊不知在自己的這種理性,更多是為社群決定尋找的自我辯護。世界上總有好消息,給自己找個藉口其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

踩踏其實就是群體感情的最好解釋,在沒有重大利空釋放的境況下,或許也6月底單邊下跌以及7月初報復性反彈的主要原因。一個人、兩個人甚至十個人是無法形成踩踏的,只有很多人聚集在一起,才會導致恐懼情緒不可避免的傳遞。所謂兵敗如山倒,大抵多因此而產生。對於這兩天股市暴跌,央行行長易綱說是投資者情緒的宣洩,實際上也是基於這一理論。買房時買漲不買跌多數由此而造成。

從單邊下跌到報復性反彈 誰是幕後推手

一直以來,我們總說真理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的。其根本原因在於當我們處於群體中時,我們的情緒、判斷、自我認知已經深深的打上了群體的烙印。比如,對於幣圈剛剛經歷過的這個超級黑色週末而言,固然有分析師所說的行情大幅下跌的幾個原因。不多這些實際上只是這輪暴跌的一個開端,對於由一個個社群組成的幣圈來說,比起股市而言,負面情緒所引發的下跌恐慌更容易在幣圈傳導。踩踏所引發的下跌效應也遠遠大於股市。

在這種情形下,所有由股市引申過來的技術指標,以及那些所謂的技術參數,包括支撐位什麼的,在恐慌所引發的踩踏面前都是蒼白無力的。

此外,主力資金洗盤加倉的操作也在客觀上加劇了踩踏所引發的下跌,畢竟這樣才符合他們的預期。如果想找證據,結合炒房團拉昇房價時先買空熱點學區房引發恐慌的手段,再看看下行趨勢下ETH天量資金流入。

從單邊下跌到報復性反彈 誰是幕後推手

不過,這些終究只是手段而已,社群才是引發踩踏不可忽視的原因,恐慌情緒在社群中幾何數量級的傳遞成就了超級黑色週末的絢爛。只要社群存在一天,這種踩踏引發的暴漲暴跌就不會停止。設好盈虧止損點,切莫被恐慌情緒所左右,經過大風大浪才能看見最美麗的彩虹。

原創區塊鏈門戶,關注區塊鏈應用場景落地、數字貨幣、市場行情和價值投資。聰明的投資者都在大象區塊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