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酸鈣注射劑暴漲10倍 多省市短缺:幕後“黑手”到底是誰?

目前國內只剩兩家藥廠在生產。

葡萄糖酸鈣注射劑暴漲10倍 多省市短缺:幕後“黑手”到底是誰?


近日,有媒體報道,常用低價藥葡萄糖酸鈣注射液(10m:1g)再次價格暴漲10倍,目前已先後被廣西、雲南等6省納入短缺藥品清單。報道還稱,葡萄糖酸鈣原料藥已被人為壟斷,藥品生產商現在如果生產只能是給原料藥操控商做來料加工。

近年來,低價藥壟斷事件頻頻發生,國家相關部門也制定了相關法律規定,明確表示打擊短缺藥品和原料藥領域的違法漲價、惡意控銷等行為。但是還是不斷有企業碰觸法律紅線,屢禁不止。

山東新華製藥市場部對時間財經表示,“葡萄糖酸鈣這款藥我們已經不生產了,可能原料藥出了問題,具體情況就不知道了。”北京紫竹藥業和山西太原藥業均對時間財經表示,這款藥已經不再生產了,具體原因都未做出正面回答。

部分醫藥專家介紹,低價藥更易引發壟斷。由於產品價格低,利潤相對較少,許多企業本不願意生產,低價藥變得緊缺。

目前,國內醫藥級葡萄糖酸鈣原料僅有浙江瑞邦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邦藥業”)與江西新贛江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贛江藥業”)兩家企業生產。時間財經分別撥打了這兩家公司電話,均無人接聽。

為何暴漲

根據報道,低價藥葡萄糖酸鈣注射液暴漲的背後是原料藥被被人企業壟斷,原料藥操控商才是罪魁禍首。

葡萄糖酸鈣注射劑暴漲10倍 多省市短缺:幕後“黑手”到底是誰?


醫療戰略諮詢公司Latitude Health創始人趙衡對時間財經表示,的確是壟斷造成的,如何破解原料藥企業減少才是關鍵,才能杜絕隨意調價的行為。

媒體矛頭對準了原料藥生產商瑞邦藥業和新贛江藥業,這兩家企業到底有何來頭,明目張膽漫天要價、大發橫財。

其中,瑞邦藥業,成立於2002年,法人鄭亦鐸,公司前身是浙江瑞邦藥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2月22日;2015年8月21日,公司更名為浙江瑞邦藥業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2月,瑞邦藥業在新三板掛牌上市。

2016 瑞邦藥業年報稱,2016 年葡萄糖酸鹽系列同比2015 年銷售收入增加1310萬元,主要原因是雖然葡萄糖酸鹽系列今年在銷量上和去年基本持平,但是葡萄糖酸鈣產品的售價提高,使得該產品全年收入增長。

另一家新贛江藥業,成立於2004年,由江西贛江製藥有限責任公司改制,並與江西神田製藥有限公司合併而成。母體公司江西贛江製藥有限公司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已經成立。公司主導產品葡萄糖酸鈣、葡萄糖酸鋅、葡萄糖酸亞鐵原料藥市場份額位居行業前列。

2018年1-7月,新贛江前五名客戶包括江西和力藥業有限公司、澳諾(中國)製藥有限公司、哈藥集團三精製藥有限公司等知名醫藥企業。

公開轉讓書顯示,新贛江2016年、2017年、2018年1-7月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24億元、1.19億元、7639.68萬元,淨利潤分別為2252.25萬元、8488.06萬元、4311.10萬元。

公開轉讓說明書還顯示,其葡萄糖酸鈣原料藥2016年度毛利率為47.98%, 2017年度毛利率為51.52 %,2018 年 1-7月毛利率陡升至64.18%。

據中國經營報報道,葡萄糖酸鈣原料藥是被山東一家公司壟斷了,壟斷葡萄糖酸鈣原料藥的是山東康惠醫藥有限公司。

而瑞邦藥業2016年年度報告中恰好就有這家公司,報告顯示,在按欠款方歸集的應收賬款期末餘額前五名單位情況中,其對山東康惠醫藥有限公司(下稱:山東康惠醫藥)應收賬款期末餘額高達227.5萬元。

山東康惠醫藥可查信息較少,根據官網顯示,山東康惠醫藥成立於1999年,是一家以醫藥商業為主,以藥品批發和醫藥電子商務為核心業務的大型公司。山東康惠醫藥與瑞邦藥業具體合作關係不得而知。

違反《反壟斷法》?

葡萄糖酸鈣是國家基本藥物,同時也是常用低價藥。今年7月,江蘇省發佈《關於部分短缺藥詢價採購結果的通知》,公示的短缺藥省級擬入圍產品中,葡萄糖酸鈣注射液的報價是19.8元一支。而據藥智網數據顯示,江蘇2014年中標價在0.9元每支左右,2016年在1.9元左右,足足翻了十餘倍。

葡萄糖酸鈣注射劑暴漲10倍 多省市短缺:幕後“黑手”到底是誰?


相關法律人士對時間財經表示,反壟斷法規定的壟斷行為包括: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反壟斷法還規定,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不得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如果該這幾家藥企通過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在相關市場內具有能夠控制商品價格、數量或者其他交易條件,或者能夠阻礙、影響其他經營者進入相關市場,一般是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上一年度銷售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尚未實施所達成的壟斷協議的,可以處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該人士進一步表示,如果相關經營者就短缺藥品和原料藥實施捏造散佈漲價信息、囤積居奇、串通操縱市場價格還違反了《價格法》。

像上述該人士所說的那樣,如果這幾家藥企存在這些行為,將會面臨法律的制裁。再加上隨著媒體的不斷曝光,漲價真相會最終浮出水面。

有醫藥專家表示,目前市場上一些原料藥的壟斷經營已非常嚴重,製藥企業買不到原料只能任由原料控制商隨意漲價。

北京鼎臣管理諮詢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史立臣也曾對媒體表示,從近幾年的情況來看,原料藥生廠廠家直接聯手壟斷的情況比較少,而是生產廠家和藥品製劑企業間出現的第三方經銷商,廠家生產出原料藥被經銷商包銷,從而形成壟斷,然後經銷商將原料藥轉手賣出,價格成倍上漲。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每經網報道,不僅是葡萄糖酸鈣,今年以來,原料藥價格上漲導致供貨穩定性受影響的事情層出不窮,壟斷也成為重要原因之一。例如,今年撲爾敏一個月內暴漲58倍,苯酚從230元/公斤漲到23000元/公斤,暴漲99倍。

部分業內人士表示,醫藥行業是最接近老百姓的,治病救人是關鍵,漲價謀取暴利遭人唾棄。(時間財經 李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