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超11萬億!“報復性”投資來了,基建狂魔要崛起?

超11萬億!“報復性”投資來了,基建狂魔要崛起?

隔夜美股繼續下跌,而A股經過近幾天巨震後,重新走強。突然,大家發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基建。

盤面上,工程機械指數高開高走,離2015年的歷史最高點只一步之遙,水泥、特高壓也紛紛大漲。


超11萬億!“報復性”投資來了,基建狂魔要崛起?

在成長股大幅回調的背景下,基建成為了不少資金的“避風港”

以往每次大跌,股市裡都有不同的防禦板塊——有大金融、有大消費,為什麼這一次,資金選擇了基建這個避風港?這裡到底是什麼邏輯呢?會不會一日遊?

肥肥今天就帶大家來詳細梳理一番:

首先,之所以輪到基建,主要還是因為政策與市場的合力:

政策上我們知道,為了穩增長,央行釋放了很多流動性。財政部也表示,地方專項債要擴容。有預測稱今年可能要達到3萬億。

然後,北京、福建、雲南、江蘇相繼發佈了重大項目投資計劃,總規模超過11萬億!

品一品,是不是相當於3個“某萬億”? 今後還可能是4個、5個、6個。

雖然08年的“某萬億”造成了高通高企、產能過剩等副作用,大家在臺面上都不願再提,但關鍵時刻還是要用來撐撐場面。

超11萬億!“報復性”投資來了,基建狂魔要崛起?

為什麼基建那麼香?因為投資乘數高啊!可以達到1:6。也就是你投入一塊錢,能夠撬動6倍槓桿。傳導鏈條也清晰:央行進降準降息→專項債擴容→流入基建項目→相關產業受益。

再來看市場層面,你光說基建,肯定對市場沒啥吸引力,姿勢太老套,題材也不新。

即便市盈率只有9倍不到,股息率也高。但投資者不會光看你便宜就買你,重要的是你在不在景氣週期,未來有沒有想象力。

之前科技最火爆,市場就衍生出了一個新名詞:數字基建(新基建)。

像5G設備、工業物聯網、特高壓、新能源車,很多公司都蹭著熱度漲了一波。

但明眼人都知道,就新基建這點量,哪夠11萬億啊?根本拉不動今年的經濟KPI,傳統鐵公基大基建還得上啊。

根據預測,今年的基建和房地產投資增速要在7%以上,才能對沖疫情對經濟的衝擊。

超11萬億!“報復性”投資來了,基建狂魔要崛起?

所以,上游的建材、設備(水泥、鋼結構),中游的建築工程(中字頭),再到下游的路橋、電網、房地產,接下來估值修復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又恰逢科技股面回調,大基建這種“純內需”,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資金暫時避險和切換的板塊。

但屬於基建的時代,終究是過去了。

像水泥、鋼結構等前期漲幅不錯的公司,更多機會還是來自公司自身效益的改善,而並非趨勢行情加持,更適合做左側交易而非追題材熱點。

親愛的粉絲朋友們!海豚股票的“選股”功能實戰性超強,下載並登錄後贈送一個月指標權益,“神奇九轉”指標只需上漲趨勢逢9觀望,下跌趨勢逢9關注,點擊直接免費下載>>>


超11萬億!“報復性”投資來了,基建狂魔要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