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A股重新回到2638點,A股能否迎來“報復性”反彈?

假如A股重回2638點,A股能否迎來“報復性”反彈?

假如A股重新回到2638點,A股能否迎來“報復性”反彈?

2016年1月27日,滬市創出2638.30調整新低,這也是2015年槓桿牛市見頂以來的調整新低點。然而,對於這一調整低點,已經較5178高點下跌49%左右的空間。言下之意,自2015年6月之後,A股市場僅僅經歷了半年多的時間,就完成了近50%的累計最大跌幅。

然而,時隔兩年半的時間,A股市場又一次跌破3000點整數關口,且有逐漸接近2800點的趨勢。但,時至目前,雖然市場仍未出現有效企穩的跡象,但市場的多項指標已經發生了不少本質性的變化影響。甚至,目前已有大半個股的股票價格已經跌破了2638調整低點的水平,更有甚者,其價格水平已經跌破了1849點的位置。

由此可見,在當前多數個股創出調整新低的背景下,而市場指數反而並未失守2800點的位置,實際上也說明了市場指數有逐漸失真的意味。確實,縱觀當下A股市場上市公司的價格表現,依舊離不開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運行格局,在多數個股價格跌破2638低點的同時,卻有部分白馬藍籌股的價格水平仍處於歷史高位水平附近,兩極分化局面非常明顯。

時至目前,滬深主板市場的平均估值已經回落至前期的低估值狀態,滬市主板平均市盈率更是接近14倍的水平,與港股市場的平均市盈率相比,兩者之間的差距似乎有逐漸縮減的趨勢。與此同時,對於A股市場破淨股情況,已經創出了近年來的破淨股數量新高,甚至有超越08年極端熊市的破淨股數量水平。

從目前的市場運行狀態分析,多項市場指標似乎有逐漸步入歷史低估值的狀態水平,而站在當下的市場環境分析,只要經濟基本面、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沒有發生實質性惡化的問題,那麼市場估值壓得越低,反而越容易突出股票市場的估值優勢。

即使當前股票市場已經跌至2800多點的位置水平,但從政策環境下,似乎仍未顯示出明確性、有針對性的救市信號。其中,以IPO發行節奏來看,依舊維繫一週一批次的IPO發行速度,但從單批次的IPO募資規模來看,有重返至個位數的募資規模水平。至於金融市場的去槓桿動作,似乎有逐漸往多領域的方向延續去槓桿的趨勢,而資金端、資產端乃至其餘領域的去槓桿化舉動,也給了資本市場不少的不確定風險。

或許,對於目前的A股市場來看,依舊未能夠走出股市築底的謎局,而熊市築底週期以及調整幅度仍存一定的未知數。此外,對於創業板市場,則又一次創出了15年下半年以來調整行情的新低點,而創業板市場平均市盈率也於近年來首次跌破40倍的水平,與納斯達克指數的平均市盈率水平有逐漸接近的趨勢。

假如A股市場重回2638點,或許市場會存在兩種可能性,其中的一種可能性,是股市完成最後加速下行的過程,而這一次加速探底可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底部,與2013年6月下旬錢荒風波下的股市急跌表現類似。至於另一種可能,則是不少超跌股票率先企穩,而之前市場的強勢股加速補跌,由此導致市場指數加速下行的表現,但此時可能會存在個股明顯分化的可能性。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如果A股市場再度重返2638點,那麼整個市場的平均估值以及破淨率水平將會創造出一個新的運行狀態,而一旦股票市場的估值狀態被大幅壓低,這或許給中長期投資者帶來了一個比較良好的抄底機會。

在股市重融資升溫、金融市場延續去槓桿化的背景下,往往會加劇股票市場的波動風險。假如A股市場再一次重回2638點,這確實是一個比較難得的中長期抄底佈局機會,但對不少人來說,卻談不上改寫人生財富命運的機會。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於當前的政策環境對高槓杆工具的厭惡感較強,在股市缺乏新增流動性補充的前提下,槓桿工具的熄火,卻大大減弱了槓桿資金對股市的撬動影響;另一方面則在於熊市築底以及金融市場去槓桿往往會是一個比較煎熬與漫長的過程,即使市場估值足夠低、市場指數足夠便宜,但距離下一輪牛市啟動恐怕仍有較長的等待時間。

此外,在股市不斷擴容的背景下,加上股市長期以存量資金作為主導的大環境,個股分化加劇也是在所難免。換言之,即使未來市場有重返3000點乃至3500點以上的可能,但手持的股票可能會遠遠跑輸同期的市場指數。由此可見,即使股市重回2638點,可能會是一個比較安全的中長期戰略投資機會,但投資策略不正確,往往還是很難享受到後續市場回升的成果,而在股市估值與價格得以大幅壓低之際,或許改寫人生財富命運的機會還是留給了有準備的人、留給有足夠耐心的人,但這類群體的實際佔比卻非常低。


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在股票交易中同樣有決定投資命運的內在因素。在心理學上講,性格的改變雖然很難,但還是可以通過後天影響慢慢改變的,而氣質往往是不能改變的。這也正應了目前有些人是“富而不貴”這一說法。回到交易中來,我們不一定要有貴族氣質,我們是要先富起來。所以我們要重塑交易性格,從而實現交易命運的轉變!把賺錢變成我們每位投資者的精神特性!

假如A股重新回到2638點,A股能否迎來“報復性”反彈?

來看一個由美國康乃爾大學的兩位科學家做過的有趣試驗:

他們在兩個玻璃瓶裡各放進5只蒼蠅和5只蜜蜂。然後將玻璃瓶的底部對著有亮光的一方,而將開口朝向暗的一方。幾個小時之後,科學家發現,5只蒼蠅全都在玻璃瓶後端找到出路,爬了出來,而那5只蜜蜂則全都撞死了。

蜜蜂為什麼找不到出口呢? 通過觀察他們發現,蜜蜂的經驗認定: 有光源的地方才是出口;它們每次朝光源飛都用盡了全部力量,被撞後還是不長教訓,爬起來後繼續撞向同一個地方。同伴的犧牲並不能喚醒他們,它們在尋找出口時也沒有采用互幫互助的方法。

如果說蜜蜂是教條型、理論型,而蒼蠅則是探索型、實踐型。它們的思維中,就從來不會認為只有光的地方才是出口; 它們撞的時候也不是用上全部的力量,而是每次都有所保留; 最重要的一點是,它們在被碰撞後知道回頭,知道另外想辦法,甚至不惜向後看; 它們能從同伴身上獲得靈感,合作與學習的精神讓它們共同獲救。所以,最終它們是勝利者。對這個試驗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人會說蜜蜂是烈士,而蒼蠅則苟且偷生。有人說蒼蠅非常聰明,而蜜蜂有些愚蠢; 有人乾脆把目前社會上的人分為兩種,一種是“蒼蠅型”,二就是“蜜蜂型”。如果先摒棄原先的對於這兩種昆蟲的道德附加和好惡感,你需要考慮的問題是: 看看自己在投資中,你到底是“蜜蜂”還是“蒼蠅”? 你想做“蜜蜂”還是“蒼蠅”?


股市是個什麼地方呢?

假如A股重新回到2638點,A股能否迎來“報復性”反彈?

股市是給那些缺少經濟基礎的人帶來以小錢賺大錢的機會。對那些才高志大者來講,股市簡直就是一塊經濟福地。但是這個“有經驗的人取得更多的金錢,有金錢的人取得許多經驗”之處殺機四伏,偶有斬獲儘管不難,要頻頻到手並不是易事,而以此為生則更是對自己以及人道的挑戰。

如果要我用一句話來解釋何以一般股民敗多勝少,其中一項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性使然!

滬指這十年來,幾乎是零漲幅的,很多的股民在這十年裡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然而就如覆水般難收,也有很多的股民在這十年裡,由富變貧,由好變壞...猶如一滴淚,道出了股民的無盡辛酸。


中國股市到底經歷什麼?

1990年~1996年:散戶江湖時代

一說起上世紀90年代初的股市,很多人可能會想起1994年那部電影《股瘋》——上海街頭,洶湧的人流提著板凳去排隊等待第二天證券營業部開門,開門的一剎那,因為擁擠,很多張臉被擠貼到玻璃上而變形……

在上世紀90年代上半期,股市的投資主體主要為中小股民。有調查顯示,25歲到55歲的適業人群構成了個人投資者的主體;總體受教育程度較低。

“楊百萬”是這批投資者中成功的典型代表,他憑藉著對政策的敏感、善於利用不對稱的市場信息,能吃苦耐勞,從而在當年國庫券倒賣風潮中發家。1990年,“楊百萬”在別人還對國庫券大感興趣的情況下轉戰股市。1990年12月19日,他購買的500股電真空股票,成為交易所的第一筆交易。

1996年~2002年:機構坐莊投機時代

在“327國債期貨事件”後,國債期貨市場被關閉,大量資金流向股市,直接導致了1996年大牛市的出現。

可以說,1996年到2002年是中國證券市場上最為沸騰的歲月,與美國上世紀60年代的股市相比並不遜色,內幕交易、莊股文化盛行。這段時期內,“垃圾股”得到了極大的追捧,ST股票甚囂塵上。這段時期也是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以及諸多形形色色的資本系最為活躍的年代。

2002年~2007年:內外資機構群雄爭霸時代

這一階段,可謂是中國證券市場上群雄爭霸的年代,QFII、險資、社保基金、陽光私募、“漲停板敢死隊”紛紛崛起。

我國在2001年12月11日起正式加入WTO後,證券業開始進入對外開放全新階段。2002年7月,中國證券市場引入了QFII(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作為先進投資理念的導入者,QFII在A股多次扮演跑在市場曲線前面的角色。讓市場稱奇的是QFII屢屢精準的抄底技術。

2003年1月,新修訂的《保險法》開始實施,國內保險資金運用開始進入快車道,保險公司購買證券投資基金佔保險公司總資產比重由10%上升到15%。2004年10月24日,中國保監會和中國證監會聯合批准保險資金可以直接進入股市。

2007年至今:產業資本、金融資本雙格局時代

2008年的股市大跌,早已遠去,但究竟緣何大跌,其實業內並沒有共識。很多人認為是受海外金融危機傳導的結果,亦有人把二級市場上大小非的解禁拋售行為作為“罪魁禍首”等等。

近乎整年的市場大跌,各方面的因素必然有之。但我更傾向於從市場的參與者角度來分析——以大小非為代表的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雙向博弈是主要原因。

2007年10月到2008年4月這6個月中,以大小非股東減持為代表的產業資本,不計成本拋售解禁股,話語權驟然增加,成為參與中國證券市場價值重估的新生力量。而金融資本則被迫通過殺跌來壓低整體估值,使得產業資本在拋售過程中收益大幅降低。最終,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雙向博弈加速了市場的尋底過程。

經過2008年的大跌,以大小非為代表的產業資本力量並非是減弱了,其實是增強了,而那場大跌的最終勝利者其實是產業資本。


順勢而為,方是炒股盈利之道

1、股價向上突破,短期下降趨線是短線買入時機。

在中期下跌趨勢中,股價主要以下跌為主,高點和低點都不斷下移。但是,當股市下跌一段之後往往也會產生反彈,這種反彈也會有可觀的收益,而把握這種中期下跌趨勢中的短線買入時機,就可以利用短期下降趨勢線即股價向上突破短期下降趨勢線時便是短線的買入時機。

在中期橫盤整理趨勢中,股價在一定的價格範圍內進行中期的箱體波動。此時,可以運用短期趨勢線來判斷這種箱體波動中短線買入時機。

假如A股重新回到2638點,A股能否迎來“報復性”反彈?

操作要領

(1)短期趨勢,將其界定為由數日至20個交易日的股價波動所形成的趨勢。因此,短期趨勢線也就由數日至20個交易日的股價波動的明顯高點或低點所構成。一般來說,中期下跌趨勢中的短期下跌趨勢較長,反彈或短期上升趨勢較短,而中期上升趨勢中的短期上升趨勢較長,調整時間短些。

(2)在中期下跌趨勢中做反彈,應以長空短多為主即要快進快出,而且一旦確認反彈結束特別是股價再創出新低繼續下跌時,無論盈利還是虧損,都應即時出局。因此,在中期下跌趨勢中搶反彈,止損位的設立是非常重要的。

(3)在中期上升趨勢中,應以持股為主,即使賣出也應是部分的或暫時的,當調整結束特別是股價向上突破短期下降趨勢線時應即時補回甚至要有追漲的勇氣,因為上漲尚未結束,新的漲升又已開始。

2、股價向上突破中期下降趨勢線是中線買入時機

當一輪中期上升行情結束進入持續下跌,且跌幅較大和時間較長之後,股價放量向上突破由中期下降趨勢中兩個明顯的高點連成的下降趨勢線時,往往預示著該股票中期下跌趨勢的結束,而將轉為中期上漲趨勢,自然成為中線的最佳買入時機。任何一隻股票都可以運用中期下降趨勢線尋找到其中期的最佳買入時機。

假如A股重新回到2638點,A股能否迎來“報復性”反彈?

操作要領:

運用中期下降趨勢線判斷中線買入時機的最大麻煩是下降趨勢線的斜率有時會改變即前面的一條中期下降趨勢線"突破"後僅僅是短暫的反彈,其後又繼續下跌不止,這時原來的中期下降趨勢線就需要修正,它將由新的中期下降趨勢線所取代。

這種情況的發生主要在於兩個原因,即股價的下跌幅度和時間不夠,與前成的上漲幅度和時間尚未形成對稱性、股價向上突破下降趨勢線時成交量未與配合。遇此情況,當股價再創新低時應止損出局觀望,再等機會。

3、股價向上突破,長期下降趨勢線是中長線買入時機。

在熊市的長期下跌過程中,也會產生數次中期的反彈或上漲行情而成一些明顯的高點,如果將兩個重要的中期高點連成一條直線,就會看到每一次的中期反彈或上漲都受到該條長期下降趨勢線的反壓,可一旦股價放量突破長期下降趨線就意味著長期下降趨勢或熊市的結束和一輪大行情的開始,而成為中長期的最佳買入時機。

假如A股重新回到2638點,A股能否迎來“報復性”反彈?

操作要領

(1)長期趨勢跨越的時間至少在半年以上,多者長達數年。而且,時間越長的趨勢線被突破後其意義越大,其上升或下跌的空間也越大。

(2)長期下降趨勢線向上突破應有成交量放大的配合且最好伴以中長陽線,否則可靠性降低或後市上升的空間有限。

(3)為了便於長期趨勢的分析,最好運用周K線圖。

4、股價向上突破,第三條下降扇形線是中長線買入時機。

將最高點與第三次中級反彈的高點連成一條線,成為再次修正的下降趨勢線同時也是第三條下降扇形線。俗話說"事不過三",當第三條下降扇形線被突破的時候,就意味著長期跌勢的結束,股價將進入中長期的上升階段。

假如A股重新回到2638點,A股能否迎來“報復性”反彈?

操作要領

(1)下降扇形線屬於中長期的壓力線,一般出現在大熊市裡,而第三條下降扇形線的向上突破通常是熊市結束、牛市開始的強烈信號,因此是中長線最佳的買入時機。

(2)第一、第二條下降扇形線被突破後,在後面的股價下跌過程中它們將由阻力線變成支撐線即對股價的下跌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

(3)第三條下降扇形線向上突破時的成交量應較前兩次突破時明顯增加,前兩次突破後升幅不大的原因,除了下跌不夠深之外,重要的是沒有足夠大的成交量支持。如果第三條下降扇形線向上突破時成交量配合不理想,後市的升幅會有限甚至會先進入橫盤甚至再跌一小段才展開上升行情。


一段萌新被牛欺,九段股王擒熊牛。若是不知今何位,九倉虧損無人求!

在資本市場裡,投資者如何能知道自己的水平高低呢?我們借鑑圍棋世界裡的段位制,給大家講述一下,如何瞭解自己交易水平的高低。

懂圍棋的人都知道,職業棋手講究段位制,段位的高低能反映棋手的水平高低。因為有了段位制,所以棋手的水平很容易為自己和別人知道,那麼在資本市場裡,投資者如何能知道自己的水平高低呢?

一段:你剛進入市場,對市場裡的一切只不過有個大概的瞭解,你不太清楚各個合約的規定,要買什麼要賣什麼你也沒什麼主意,你的交易主要看各大媒體的評論,或者聽聽朋友的建議,你總覺得他們說得都有道理。你的交易主要是日內的短線,賺點錢你就急著平倉,生怕到手的利潤飛了,虧了你就抱著,想著總有解套的時候。

二段:你知道了一些技術指標,MACD、KDJ、RSI之類的,總覺得它們有時準,有時又不準。你也關心基本面情況,今天哪裡發生了什麼大的事件?對於持倉有什麼影響?你總是第一時間上網查看。你的交易比較頻繁,時賺時虧,但總的來說,帳戶是虧損的。

三段:你在市場上已經交易了一段時間了,但總的來說帳戶是虧損的。你覺得要在這個市場賺錢真的很難,你急著想翻本,可你不知道該怎麼辦。你看了一些關於交易的書,可你覺得他們說的是一回事,拿到這個市場中實際操作又不是那麼回事。你覺得還是指標不夠精確,於是你試著調整參數,可它們仍然是有時準有時不準。你上論壇,希望得到高手的指導。可他們也是有時準有時不準。

四段:你有過大虧或者爆倉的經歷了。你知道要在這個市場上生存不能聽信那些個評論。於是你開始系統地學習,你把能找到的相關書籍都看了,希望能從中找到一個戰勝市場的法寶。你也學習了波浪理論、江恩的測市法則、混沌理論之類的。你也知道了要順勢而為、虧損了要止損。可你搞不清這個“勢”是怎麼確定的,止損設在什麼地方才好。你覺得要準確地知道市場何時反轉真的太難了,你不相信在這個市場有人可以賺到錢,因為有了很多經驗的你都覺得面對市場束手無策,他們怎麼可能賺到錢?

五段:你開始明白,要在這個市場上賺錢必須要有一套交易系統。可這個交易系統具體都包括哪些東西,你還搞不太明白。你試著將幾個指標組合成你的系統,根據它們提供的信號開平倉。可它們經常相互衝突,讓你搞不明白此時到底該相信哪個。你試著長線交易,可有時你搞不清到底是回調還是要反轉了。你也試著就做日內短線好了,每天賺個三五百塊錢,一年下來應該也不少了。可關鍵是經常今天賺了三百,明天卻虧了五百。你的帳單仍然是虧損的,你覺得做投資真是太難了,實在不行的話,你考慮是不是該放棄了。

六段:你開始明白,在這個市場上你沒法預測價格走勢,你不行,別人也不行。你開始有一套自己的交易系統,你知道只要自己嚴守紀律,長遠的來看,你該能夠賺到錢。你開始用概率來考慮問題,每一次進場,知道風險和報酬的比率各是多少。錯了你會止損,盈利的單子你也開始能拿得住了。你的帳單時賺時虧,盈虧基本相當。有時你能按自己的系統交易,有時你不能。但你開始相信這個市場上有人可以賺到錢。你開始能夠喊出好單,在論壇上你也開始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

七段:你開始能夠穩定盈利,有自己的一整套交易系統。你已經解決了交易理念的種種問題,開始有了自己的交易哲學。對於技術性的東西你不太關心,你知道只要理念正確,即使是使用簡單的移動平均線你也可以穩定獲利。你知道哪些是關鍵的點位,你可以從容地進場,雖然你看不清以後的走勢到底如何。某一天你可能先賺五百又虧了三百,但你能正確地執行止損,你知道這些虧掉的錢遲早又會回來。你的心態基本平靜,但偶爾面對行情的劇烈波動還是會有些起伏,特別是有單的時候。

八段:這時候賺錢對你來說是家常便飯,就像一名駕駛老手開車一樣,遇到紅燈就停、綠燈就行。這時交易對你來說完全是無意識的。你不再需要對著圖形精確地定義止損的位置,拿著筆或計算器計算著風險和報酬的比率。

九段:這時候的你對世界經濟瞭如指掌,你可以提前預知下一輪的經濟走勢。一年你只交易幾次,也可能一單一拿就是幾年。你很少有看盤的時候,多數時間你在打高爾夫或是在太平洋的某個小島釣魚。你從不和別人說起交易的事,因為你知道沒人能明白。


芒格和巴菲特多年的投資經驗

想起投資界,我們就會想起赫赫有名的股神巴菲特和芒格,這兩個人可是當今投資界最有名的天才。他們搞投資也有了50多年了,早就是大智慧級的人物了。但是如何才能成為想他們一樣的人呢?

假如A股重新回到2638點,A股能否迎來“報復性”反彈?

芒格曾經說過:“如果你們真的想要在某個領域做的出色,那麼你們必須對它有強烈的興趣。還有就是,你們一定要非常勤奮才行。”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我們人生最好的老師,任何人想要在哪個領域取得成功,其實是離不開興趣的,如果沒有興趣,我們做任何事都是枯燥無味的,何談成功呢?但是想要取得成功光靠興趣和強烈的賺錢慾望還是不夠的,必須要付出非常勤奮才行,因為機會永遠是留給又準備的人的。沒有勤奮付出的事永遠是空想,是空想主義。這世界上永遠不缺空想主義。

李嘉誠先生也講過:“在20歲以前,事業上的成果百分百要靠雙手勤奮換來,在20歲到30歲之前,事業上的成果已有些小基礎,那10年的成功,百分之十靠運氣,百分之九十還是要勤力得來。之後,機會的比例也漸漸提高”。李嘉誠說的這句話也不排除運氣,確是不愧是華人首富,能說出人生命運的哲理

但是大多數人只想靠運氣而取得成功,其實是不合常理的,又不是中彩票,做人得順其自然。

現在,終結一下芒格和巴菲特多年的投資經驗:

1、大部分投資者的心太浮躁、擔心得太多。成功需要順其自然,用平常心加耐心對待,但是機會來臨的時候要非常的爭取。

2、根據股票的波動性去判斷投資的風險是很傻的。這樣會兩種風險:第一種,血本無歸。第二種:回報不足。有些很好的生意的波動性也是很大的,比如See’s糖果通常一年有兩個季度都是虧損的。反倒是爛生意的業績很穩定。

3、那些“息稅折攤前利潤”其實就是廢品。

4、巴菲特和芒格提到的“折現現金流”,但是我從來沒有看見他算過這個。(巴菲特回答說:沒錯,如果還要算才可以得出的價值那就太不足恃了)

5、如果你買到了一個價值低估的股票,那你最好等到它漲到內在價值在賣掉,這是很難算的。但是如果你買了一個偉大的公司,那你就坐在那待著就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