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復性”消費浪潮下,消費金融的苦與甜

“報復性”消費浪潮下,消費金融的苦與甜


復甦專題(一)

來源 | 瞭望消金(lwxj001)

作者 | 咖喱


疫情“晚期”,全國消費逐漸復甦。為了幫助城市復產復工加速,央視新聞主播在電商平臺上直播起來,攜手網絡當紅主播為湖北農產品“帶貨”。


而在經歷短期消費“暫停”後,銀保監會強調,將通過消費信貸支持新型消費和消費復甦。商務部也發文稱,將統籌運用信貸等方式加大支持力度,促進個人消費。


一場全民“報復性”消費浪潮正開啟,消費金融是否會迎來新的爆發增長點?面對難得的機遇,各家消費金融機構又有哪些創新型產品與風控挑戰?


1

消費金融新燃點


此前有證券研報預計,2020年居民消費支出將達到43萬億元,消費金融行業每提高居民負債消費比一個百分點,即有數千億元市場。


然而,疫情這場“灰犀牛”攪亂了原有的發展腳步。據央行數據顯示,2月,以消費貸款為主的居民短期貸款減少4504億元,創2007年有數據統計以來新低。


在瞭望消金看來,消費是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消費貸款是消費和供給的“守護者”,對促進消費需求發揮著重要作用。經濟要致富,必須先修消費金融的發展道路。


疫情防控以來,各地各部門相繼出臺政策舉措,在滿足百姓生活必需品消費同時,著力促進新興消費。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率先指出,要著力穩定居民消費,加快釋放新興消費潛力。


再是銀保監表示,下一步將著力於推動穩定居民消費和加快釋放潛在需求,如開發專屬的信貸產品,推動服務消費提質擴容。更好地通過消費信貸支持消費復甦,並釋放新型消費潛力。


商務部、中國銀行也聯合發文強調,將“量身定做”一系列具有針對性和靈活性的金融服務方案,統籌運用信貸等方式加大支持力度,促進個人消費。


有業內人士認為,疫情對消費信貸的影響是階段性的,中國消費金融行業的長期基本面利好,疫情反而是激發了消費金融的新燃點。


2020年消費金融牌照發放有所提速,成為資本市場爭奪的“香餑餑”。據瞭望消金所知,小米集團、光大銀行、建設銀行紛紛進軍消費金融行業,近期平安消金也順利開業運營。


與此同時,消費金融牌照的優勢也愈發明顯,截至目前,已有多家機構通過發行消費金融類資產支持證券、金融債券等方式增資,累計發行規模已近200億元,遠超去年同期。


2

消費信貸創新被激活


瞭望消金髮現,消費金融行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黃金期,消費者對於消費金融的需求不斷增加,使得消費金融產品的創新性與多樣性愈發凸顯。


近期,各金融機構都亮出自己的“底牌”。據媒體報道,目前,六大國有大行和招商銀行都針對疫情後激增的消費市場需求,推出了低息產品。


其中,工商銀行的“融e借”與建設銀行的“快貸”,年化利率最低能降到4.35%。相當於借1萬,每天利息只要6毛錢。


城商行不敢示弱,開始“促銷”消費信貸存量。年化利率創歷史新低的同時,有的城商行還推出拼團活動,邀請參與貸款的人越多,利率越低。網友直呼,這樣的操作相當“秀”。


頭部消費金融平臺的動作也不小。如馬上金融“安逸花”推出全年免息活動,最高可達5萬元。捷信推出特選商品0息活動,還能領取88元購物禮金,多重福利滿足“羊毛黨”。


雖然消費金融行業前景廣闊,但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消費金融機構還是壓力山大。去年開始就不斷有消息流出,消費信貸產品的年利率紅線可能從36%降至24%。


興業消費金融、金美信消費金融等持牌消金機構表示,收到監管口頭通知,明確要求自2020年1月1日開始,將貸款產品利率調整至IRR口徑年化24%以下。此外,加上罰息要控制在年化利率30%以內。


據瞭望消金所知,目前消費信貸產品的年化利率普遍在10%至36%之間,24%年利率的“紅線”或將給消費金融的爆發帶來些許“變數”。


3

消費金融行業的“變數”


隨著消費金融監管逐漸成熟,新的年化紅線與合規經營要求,給消費金融機構帶來新的挑戰,尤其是在風控難題。


近期有多位從業人員向瞭望消金“抱怨”,受疫情影響借款人還款意願偏低,逾期人數上升明顯,行業還出現了退息、投訴產業鏈,“每天處理用戶逾期與投訴簡直是精疲力盡”。


其實對於消費金融機構來說,風控無所不在,消費者、商戶和場景是三個基本要素。


就拿消費者的“想不想還”與“能不能還”來說,這裡面涉及到欺詐風險和信用風險。在疫情期間更多人是“能不能還”的問題。一旦自身利益(上徵信等)受到威脅,肯定會另闢蹊徑(退息、投訴)。


而與商戶合作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經營風險。若用戶通過分期完成一筆交易,但還款還未結清,商戶就倒閉了,對於機構來說是沉重的打擊。去年晉商消費金融就是頻繁踩雷場景分期,導致全年淨利潤負增長。


最後是場景的風險,主要還是判斷貸款是否真的被用於法定範圍內的消費環境之中。“2019年被罰最多”的華融消費金融,正是因為“消費貸款用途不合規”,“違反審慎經營原則、形成重大風險”,被罰款了65萬元。


在低年化紅線與風控技術的博弈之下,機構不良率也將成為焦點。而消費用戶的授權,商戶合作的篩選,及真實消費場景的審核,將是消費金融爆發點來臨時,機構會面臨的最基本的“變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