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期貨日均成交量躍居全球第三 形成「中國原油價格」尚需時日

自3月26日上市以來,中國原油期貨(以下簡稱“原油期貨”)交易量迅速攀升。截至7月5日,原油期貨在67個交易日內共成交約1092萬手,日均成交量已超過了迪拜商品交易所阿曼原油期貨品種,成為亞洲最大和全球第三原油期貨合約,僅次於美國紐約WTI原油期貨(以下簡稱“WTI”)與英國布倫特期貨(以下簡稱“布倫特”)。

原油期貨日均成交量躍居全球第三 形成“中國原油價格”尚需時日

發展速度超預期

“上市3個月,上期原油期貨交易量躋身全球前三,發展速度略超預期,但也在情理之中。”中銀國際期貨研究部主管顧勁濤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在原油期貨上市前,有關部門作了非常充分的論證和準備,以確保穩健上市、平穩運行。我國是原油第一大進口國和第二大消費國,現貨基礎好、貿易流有保證,在良好的制度設計保障下,短時間交易量躋身全球前三屬情理之中。”

“同時,原油期貨上市後順利起航,也與國際市場大漲行情的‘東風’關係密切。本輪國際油價的上漲,對吸引資金入場交易大有裨益。”顧勁濤指出,“此外,在原油期貨上市前後,交易所和期貨公司對市場進行了充分培育,這也是原油期貨超預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華泰期貨能源策略總監兼首席原油研究員潘翔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人民幣匯率的大幅波動,也帶來原油期貨跨境套利的交易機會。”

不過,潘翔也指出,雖然目前上期原油期貨發展速度很快,但市場上成交持倉比偏高。“成交量很大,持倉量偏小,說明原油期貨市場參與者仍以投機為主。”

原油期貨日均成交量躍居全球第三 形成“中國原油價格”尚需時日

“中國油”短期難獲定價權

隨著原油期貨交投規模超預期發展,“中國油”對國際油價的影響幾何?距離成為定價基準、形成“中國原油價格”還有多遠?引發市場關注。

“‘中國原油價格’何時形成很難確定,因為要形成該價格,還需要原油市場、交易制度等多方面進一步發展和優化。”潘翔表示,“價格發現功能建立在整個價格曲線上,並非主力合約流動性高,便能達到價格發現目的。目前,原油期貨已到主力合約將換月的時間點,但遠月合約流動性並不高,市場成交量仍集中在SC1809,因此,進一步降低非主力合約的交易成本非常有必要。”潘翔指出。

近日,上期所子公司已發佈降低SC1810、SC1811的合約交易手續費的通知,開始提振遠月合約的流動性。

“同時,數據方面的建設也必不可少,包括原油庫存數據、供需數據及數據的透明度等配套內容,要真實反映中國的供需,否則國內原油期貨市場只會是國際油價的‘影子市場’,意義不大。”不過,潘翔也指出,“原油期貨對國際油價的影響,在亞洲交易時段已得到部分體現。原油期貨的流動性毫無疑問是最好的,已經影響到WTI和布倫特的價格波動。同時,原油期貨上市後,WTI和布倫特的亞洲時段交易量也出現一定提升。”

顧勁濤則表示,從目前的價差結構看,上期原油期貨價格與布倫特的關聯性高於WTI,與布倫特保持2-5美元的價差。“原油期貨價格跟隨布倫特,遠沒有到影響國際油價水平,目前的原油基本面因素主要是OPEC、美國頁岩油、中東地緣政治等。”顧勁濤指出,要形成真正的“中國原油價格”,一方面要擴大市場規模,吸引更多的產業客戶參與、做大市場,充分反映國內的原油基本面、發現國內的原油價格;另一方面,要吸引更多的境外投資者參與,只有全球的投資者都參與,原油期貨才能具備國際影響力。“從目前的國際經濟、政治環境及人民幣情況看,實現‘中國原油價格’也許需要5-10年。”

原油期貨日均成交量躍居全球第三 形成“中國原油價格”尚需時日

配套建設急需跟進

事實上,我國原油期貨交易量排名世界前三並非首次。1992年,我國曾成立石油交易所,推出石油期貨交易,成交量也曾一度位居全球前三。原油期貨未來如何更好地發展,值得深思。

在潘翔看來,原油期貨的進一步發展,需要很多方面的配套。“原油期貨交易雖在保稅區,但從報關到流通仍受到一些限制,原油現貨市場需進一步發展和開放。同時,包括成品油、汽柴油在內的原油下游產品目前仍沒有上市,限制了原油上下游產業的套利,未來汽柴油等產品的上市,對原油期貨的發展助力明顯。此外,目前基於場外的交易,如倉單串換、期現貨結合業務發展程度不高,後期場外交易配套建設的提高,將進一步提升上期原油期貨的發展上升空間;在交割庫與交割油種的設置上,未來也有較大的優化空間。”

“在我國期貨發展史上,有些品種曾經規模巨大,但最終因為過度投機或制度層面的原因出現問題。要避免類似情況再次發生,需要良好的監管、完善的交易規則及科學的交割制度等,保證原油期貨的健康發展。”顧勁濤指出。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