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期货日均成交量跃居全球第三 形成“中国原油价格”尚需时日

自3月26日上市以来,中国原油期货(以下简称“原油期货”)交易量迅速攀升。截至7月5日,原油期货在67个交易日内共成交约1092万手,日均成交量已超过了迪拜商品交易所阿曼原油期货品种,成为亚洲最大和全球第三原油期货合约,仅次于美国纽约WTI原油期货(以下简称“WTI”)与英国布伦特期货(以下简称“布伦特”)。

原油期货日均成交量跃居全球第三 形成“中国原油价格”尚需时日

发展速度超预期

“上市3个月,上期原油期货交易量跻身全球前三,发展速度略超预期,但也在情理之中。”中银国际期货研究部主管顾劲涛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在原油期货上市前,有关部门作了非常充分的论证和准备,以确保稳健上市、平稳运行。我国是原油第一大进口国和第二大消费国,现货基础好、贸易流有保证,在良好的制度设计保障下,短时间交易量跻身全球前三属情理之中。”

“同时,原油期货上市后顺利起航,也与国际市场大涨行情的‘东风’关系密切。本轮国际油价的上涨,对吸引资金入场交易大有裨益。”顾劲涛指出,“此外,在原油期货上市前后,交易所和期货公司对市场进行了充分培育,这也是原油期货超预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华泰期货能源策略总监兼首席原油研究员潘翔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人民币汇率的大幅波动,也带来原油期货跨境套利的交易机会。”

不过,潘翔也指出,虽然目前上期原油期货发展速度很快,但市场上成交持仓比偏高。“成交量很大,持仓量偏小,说明原油期货市场参与者仍以投机为主。”

原油期货日均成交量跃居全球第三 形成“中国原油价格”尚需时日

“中国油”短期难获定价权

随着原油期货交投规模超预期发展,“中国油”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几何?距离成为定价基准、形成“中国原油价格”还有多远?引发市场关注。

“‘中国原油价格’何时形成很难确定,因为要形成该价格,还需要原油市场、交易制度等多方面进一步发展和优化。”潘翔表示,“价格发现功能建立在整个价格曲线上,并非主力合约流动性高,便能达到价格发现目的。目前,原油期货已到主力合约将换月的时间点,但远月合约流动性并不高,市场成交量仍集中在SC1809,因此,进一步降低非主力合约的交易成本非常有必要。”潘翔指出。

近日,上期所子公司已发布降低SC1810、SC1811的合约交易手续费的通知,开始提振远月合约的流动性。

“同时,数据方面的建设也必不可少,包括原油库存数据、供需数据及数据的透明度等配套内容,要真实反映中国的供需,否则国内原油期货市场只会是国际油价的‘影子市场’,意义不大。”不过,潘翔也指出,“原油期货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在亚洲交易时段已得到部分体现。原油期货的流动性毫无疑问是最好的,已经影响到WTI和布伦特的价格波动。同时,原油期货上市后,WTI和布伦特的亚洲时段交易量也出现一定提升。”

顾劲涛则表示,从目前的价差结构看,上期原油期货价格与布伦特的关联性高于WTI,与布伦特保持2-5美元的价差。“原油期货价格跟随布伦特,远没有到影响国际油价水平,目前的原油基本面因素主要是OPEC、美国页岩油、中东地缘政治等。”顾劲涛指出,要形成真正的“中国原油价格”,一方面要扩大市场规模,吸引更多的产业客户参与、做大市场,充分反映国内的原油基本面、发现国内的原油价格;另一方面,要吸引更多的境外投资者参与,只有全球的投资者都参与,原油期货才能具备国际影响力。“从目前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及人民币情况看,实现‘中国原油价格’也许需要5-10年。”

原油期货日均成交量跃居全球第三 形成“中国原油价格”尚需时日

配套建设急需跟进

事实上,我国原油期货交易量排名世界前三并非首次。1992年,我国曾成立石油交易所,推出石油期货交易,成交量也曾一度位居全球前三。原油期货未来如何更好地发展,值得深思。

在潘翔看来,原油期货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很多方面的配套。“原油期货交易虽在保税区,但从报关到流通仍受到一些限制,原油现货市场需进一步发展和开放。同时,包括成品油、汽柴油在内的原油下游产品目前仍没有上市,限制了原油上下游产业的套利,未来汽柴油等产品的上市,对原油期货的发展助力明显。此外,目前基于场外的交易,如仓单串换、期现货结合业务发展程度不高,后期场外交易配套建设的提高,将进一步提升上期原油期货的发展上升空间;在交割库与交割油种的设置上,未来也有较大的优化空间。”

“在我国期货发展史上,有些品种曾经规模巨大,但最终因为过度投机或制度层面的原因出现问题。要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需要良好的监管、完善的交易规则及科学的交割制度等,保证原油期货的健康发展。”顾劲涛指出。

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