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舊書網:古舊巨擘,私館最大(上)韋力撰

孔夫子舊書網可謂是古舊書行業最為熟知的一家網絡交易平臺,關於這家網站在舊書業所處的地位,此網店負責人子夏先生拿給我一份品牌介紹,這份介紹中給出了許多數據,我還是直接抄錄更不會出錯:

孔夫子舊書網(www.kongfz.com)創建於2002年,是全球最大的中文舊書網上交易平臺,是傳統舊書行業結合互聯網而搭建的C2C電子商務平臺,並且連續4年榮登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百強排行榜。

以上的所言乃是指的孔網的規模,而對於本網站的專業特色,該介紹中的說法是:“孔夫子舊書網目前以古舊書為最大特色,佔據中國古舊書網絡交易市場90%以上的市場份額;並且擁有自主研發的圖書交易系統、實時拍賣系統、網上支付系統、即時通訊工具等,為圖書在線交易提供全方面的保障。”

其實國內有多家舊書網站,孔網這一家在舊書經營方面有什麼別樣之處呢?這份材料中有如下描繪:

孔夫子舊書網特點:“珍本雲集”、“書全價廉”和“不可替代性”。所謂“珍本雲集”,是指大量的極具收藏價值的古舊珍本(明清、民國古籍善本,珍本期刊,名人墨跡,民國珍本,絕版書等)在孔網展示、交易,並且吸引了大量的學者、研究人員和藏書人長時間在線關注並參與。所謂“書全價廉”,是指網站展示的圖書多達7000多萬種,而且,因為舊書,所以價廉。這兩大特色讓孔網同時贏得了普通購書人和學術研究人員兩大客戶群的青睞,形成了遠高於其他圖書銷售網站的用戶忠誠度。所謂“不可替代性”,是指在孔網銷售的舊書中有20-40%,近幾百萬種是其他任何渠道無法買到的,因此,孔網買書、賣書的渠道具有不可替代性。

就網絡銷售而言,無論其經營特色是在哪方面,而點擊量的多少則是最為骨感的問題。從以下的數據來看,作為一位愛書人,讀到這些數據可謂有喜有優:

網站每日獨立訪客量50萬人,頁面瀏覽量500萬次;Alexa全球網站排名6000位,國內中文網站排名568位。孔夫子舊書網APP安裝量達到120萬人次。

2016年中國電子商務排行榜,孔夫子舊書網名列84名;2017年電商APP TOP100排行榜,孔夫子舊書網APP 名列82名。

全球有多少家網站我未查到具體的數字,但作為世界上最大的中文舊書網站,其排名僅是第六千位,這樣一天一地的反差,怎能不令人感慨。大多數人都是處在某個行業中的某個角色,因為對業界的熟悉,使得他容易放大本行業在社會中的普遍影響力,他會本能地覺得我所從事的行業有著巨大的重要性,而我的生活也是與之息息相關。也正因為如此,當別人對此表現出不瞭解的情形時,其心態的不平可想而知。

難道舊書行業的頂峰就在這裡了嗎?當我跟和老師提到這個問題時,他對我的疑慮頗不以為然,他認為舊書交易確實有瓶頸在,但就目前市場的整體狀況來說,舊書交易行業仍屬起步階段,而這個階段最重要的問題是要落實相關的政策法規。他告訴我說,國家稅務總局有明確的說法,那就是舊書交易全免稅。然而,具體到各個地方卻並未執行這樣的法規,其理由則是稱還未制定出具體的實施細則。更為重要者,就是舊書行業還沒有指定具體的主管部門,所以在某些方面,這個行業屬於空白地帶。

和老師的所言令我有些意外,我本能地以為舊書回收行業乃是典型的綠色環保,它使得一些廢棄之書又得以再利用,而書籍的載體主要是紙張,紙張又基本是靠木漿製作而成,因此重複使用舊書也就意味著種植出了一大片的森林。更何況,無論紙張的製作過程還是書籍的印刷過程都有一些汙染,如果有大量二手書在社會上流轉,就同樣等於為環保作出了貢獻。這樣的行業怎能不大力於以支持呢?真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儘快出臺具體實施細則,以便讓國家的有關規定落到實處。

當然任何問題都要看大方向,孔夫子舊書網的存在,並且能夠創造出這樣輝煌的業績,這足以說明這個行業的人心所向。然而,我卻從中看到了自己對新興經濟形式是何等之鈍感。

我與和老師相識於二十年前,因為有共同的愛好,我們時常會一同在北京或外地訪書。他買書的方式迥異於他人,一般的愛書人都會鑽研古舊書的某個門類,憑藉自己對某行的熟悉而後根據個人的實力系統地蒐集某一類書。但和老師的氣魄很大,他收書的範圍幾乎涉及了古書、舊書、二手書甚至外文書。而在每個門類中,他也沒有時間的上下限,只要喜愛之書在價格能夠接受的情況下,他會通通納入囊中。

這種買書方式當然會跟不同的專題收藏者產生利益上的衝突,有些藏者總認為我專收某一類,你和老師不應當與我爭。但和老師卻絕不這麼看,他認為買書尤其是在拍賣會上買書乃是一種公平競爭。以他的話來說:“你喜歡我也喜歡,為什麼要讓我讓給你,如果我們有交情我讓你一兩件也不是不可以,但如果數量多或者總讓我讓,憑什麼呀?”

他的所言看似不講人情,但長時間的與他交往,就能夠感受到其實他的這種處事方式更能夠讓書友間長期的交往。其實很多糾紛都是因為心態的不平,比如某人每到拍賣會都會跟我說,這裡有多少書是他所喜歡者。某次的相讓當然沒有問題,但總是這樣說,那也會讓我產生心下的不痛快:我跑這麼遠查了許多資料,也是為了得到一些心愛之本,狼多肉少讓幾件當然可以,畢竟還要維持一種其樂融融的氣氛。但總是如此,那我也會同樣的產生“憑什麼呀”的心態。多年過後,我更加覺得和老師的為人處事方式很有道理。

然而,和老師瘋狂買書後的幾年,他又告訴我,自己建起了孔夫子舊書網。和老師的專業乃是經濟學,他在這方面有很多的超前意識,故而他有什麼新舉措,其實我並不意外。但是建這樣一箇舊書網站,我多少還是有些不解。雖然說,我也希望愛書人遍天下,但就現實環境來說,建這樣一個網站能有多少用,我對此完全沒有信心。而和老師卻對這個行業十分的樂觀,他說自己到處收書,接觸到了古舊書行業的各個層次,由此而讓他了解到,越基礎之書收藏的人越多,他認定隨著社會的發展,舊書行業定然前途似錦。

我對他的所言將信將疑,十六年過去了,孔網所創造的業績正如本文所列出的數據,而這一切都是我未曾想到的結果,這更加說明我對社會大趨勢完全沒有預見能力。而和老師對於新興行業的前瞻性,我只能用“歎服”二字來形容。

雖然說,這些年來跟和老師有無數次的見面,而我也聽聞到一些關於孔網的各種傳聞,但我並沒有正式地跟他聊過:是什麼動機讓他創造了孔夫子舊書網。2018年3月的最後一天,我到孔網去給一些毛邊本和特裝本簽名,辦完這件事後,我一本正經地給和老師搞了個採訪。由此而讓我對孔網的創建過程有了較為清晰的瞭解。

和老師明言,他不是孔夫子舊書網的創建人,而該網的創造者乃是孫雨田先生,孫先生的網名就是子夏。子夏先生的專業乃是搞電子商務,雖然他對藏書沒什麼興趣,然而他卻創造了二手書交流網,此網就是孔夫子舊書網。在網上聊天時,子夏認識了衚衕先生,而胡先生對舊書很熟悉,於是兩人就結合在一起共同經營孔網。

也許因為那個時期網絡交易剛剛興起,所以孔網的經營規模很小,但是這種經營模式卻讓和老師大感興趣。他也想辦這樣一個網站,於是就問衚衕如何辦網站,胡先生向他作了簡要的說明。但和老師對網絡並不熟悉,聽聞到這些介紹後,讓他覺得不摸頭腦。而當天晚上,衚衕就給和老師打了個電話,他說自己已經跟子夏商量好了,準備將這個網站賣給和老師,因此勸和老師不用再重新建造網站了。

第二天,和老師把這件事跟公司的人談起,有人反對購買網站,認為建一個網站其實很省事,花費也不過就是五千塊錢。但和老師覺得,如果建一家同樣性質的網站,勢必就跟孔網發生業務上的衝突。他經過考慮,決定還是收購孔網,於是他給出了20萬元的收購價。這麼高的價格令子夏和衚衕大感高興,而後和老師又想到網站買了下來但他並不會經營,於是他勸兩人不要離開網站,讓他們留下一些股份,以股東的形式共同經營該網。

兩人留了下來,但後來衚衕又賣掉股份與他人合辦了布衣書局,而子夏跟和老師將這個網站一直經營到了今天。在這個時段內,孔網從一個免費的舊書交易平臺漸漸開始收費,由公益平臺發展成了商業平臺。雖然到現在還有些問題未能完好的解決,但其在舊書界的影響力可謂是聞名遐邇。

孔夫子舊書網:古舊巨擘,私館最大(上)韋力撰

新書工作區

孔夫子舊書網:古舊巨擘,私館最大(上)韋力撰

週六仍在加班

然而,和老師在跟我聊天時,更多的則是強調孔網的社會價值,他說這個網站的建立使得很多原本要化成紙漿的書得以留存,否則有更多的歷史典籍就會消失在這個世界上。而孔網的另一大貢獻,則是解決了十幾萬下崗工人及進城農民工的就業問題,很多人在孔網開書店或者書攤,由此而解決了生計,還有的人通過個人的努力,成為了這個行業的佼佼者。而後和老師舉出了潘家園舊書經營者王付和杜國立兩位先生的實例,如今這兩人已經成了舊書行業很具名氣的人物。正因為有孔夫子網的存在,才使得他們的經營狀況如虎添翼。

孔夫子舊書網:古舊巨擘,私館最大(上)韋力撰

分類清晰的新書

孔夫子舊書網:古舊巨擘,私館最大(上)韋力撰

架上之物

既然有這麼好的社會效益,又有這麼大的經營規模,我本能覺得孔網的經濟效益也一定很好。這樣就會使得和老師有更多的錢來滿足他那海納百川般的買書慾望。但和老師卻稱,孔網雖然有著如此的成績,卻並沒有賺到多少錢。他給我算了一筆帳:去年孔網的交易額近九億元人民幣,為此得到了幾千萬的收入,但是孔網現在有八十多位工作人員,而網站方面的技術人員工資最高,不算各種開支,僅工資一項支出每年就有兩千多萬。我問他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費用,和老師說,搞網站維護的頂尖技術人員特別稀少,他同時強調其實每個行業能幹的人都不多,而網絡人才尤其是頂尖人才十分難得,這樣的人哪個網站都需要。因此,孔網是在跟阿里巴巴等頂尖網站爭奪人才,而這樣的人高薪都難留得住,如果給的薪酬沒有競爭力就更留不下人。

孔夫子舊書網:古舊巨擘,私館最大(上)韋力撰

匾額

今日的採訪,和老師特意請孔網負責經營新書的劉傑老師和負責古舊書經營的陳閣老師共同參加。和老師介紹說,她們二位都是中文和歷史學的碩士,但她們的薪酬卻要比搞網絡技術的人低得多。不是說她們能力不行,而是因為她們所學的專業決定了她們薪酬的高度。和老師的話讓兩位女士無可奈何地笑了起來,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看來這句話需要修改,因為男女都怕入錯行,而我也是學中文出身,難怪自己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和老師的所言,更讓我感佩他對這個世界看得如此清楚。真應了那句古語:世事洞明皆學問。

雖然如此,但和老師對下屬依然有著要求,他說新書的經營去年作了六七百萬,而今年他給劉傑下達的任務是要將經營額達到一千萬。而對於古舊書,和老師說這個版塊的經營孔網剛涉及不久,也就是說,在經營平臺之上孔網也開了自己的網店。而該網店則是由陳閣負責,他要求陳閣將古舊書的經營額達到六百萬。以和老師的話來說,這樣的經營額扣除房租,扣除人員開支,其實也賺不到錢,這也更加突顯出國家相應的稅收政策對這個行業有多大的影響。

孔夫子舊書網:古舊巨擘,私館最大(上)韋力撰

雜書館由此進入

孔夫子舊書網:古舊巨擘,私館最大(上)韋力撰

古舊書交流中心

聊天的過程中,和老師帶我參觀孔網新建的“古舊書交流中心”。此中心位於著名雜書館的斜對面,而這裡的一樓乃是劉傑的新書經營處,剛才我在這裡簽了兩個多小時的字。對於新書的經營,孔網主要是作毛邊本等特裝本,同時又將這些特裝本進行簽名鈐章,以此來給愛書人制作新的藏品。然而,這裡的二樓之上我卻未曾留意,進內視之,裡面擺放了大量的櫃檯,這些櫃檯內整齊地擺放著一些名人手札。

孔夫子舊書網:古舊巨擘,私館最大(上)韋力撰

二樓情形

孔夫子舊書網:古舊巨擘,私館最大(上)韋力撰

有人在挑書

孔夫子舊書網:古舊巨擘,私館最大(上)韋力撰

玻璃櫃內的線裝書

和老師介紹說,這些手札有自營有代賣。我注意到,這些手札的標籤有不少都寫著“墨箋樓”的字樣。和老師說,墨箋樓乃是在孔網上很有名氣的名人手跡經營店。而本店現在也在孔網所在的區域內租房辦公,所以墨箋樓主人拿出一些手札來在此展賣。和老師告訴我,手札類的漲價幅度遠遠超過了古書和舊書,到如今有很多人追捧這類藏品。

孔夫子舊書網:古舊巨擘,私館最大(上)韋力撰

李鴻章三頁手札標價1.4萬元

孔夫子舊書網:古舊巨擘,私館最大(上)韋力撰

章鈺三頁1.1萬元

孔夫子舊書網:古舊巨擘,私館最大(上)韋力撰

胡林翼三頁也是1.1萬元

孔夫子舊書網:古舊巨擘,私館最大(上)韋力撰

趙萬里手札

在手札區瀏覽時,和老師向我出示了一份趙元禮的墨跡,他說此人在民國間挺有名氣,可是今天他的墨跡沒人認,價格一向不高。而我則向他講到了趙元禮在天津書法界的地位,而天津人談到當地的大書法家都會言必稱“華孟嚴趙”,而這個趙指的就是趙元禮。聞我所言,和老師大感高興,他說終於找到了賞識之人,於是他命工作人員拿出這件墨跡贈送於我。看來知識不止是力量,還能有意外所得。我推辭不過,只好接下他的饋贈。趙元禮的著作以及他題簽之書我藏有多本,而他的墨跡我卻第一次收到,這當然令我感激和老師的慷慨。

孔夫子舊書網:古舊巨擘,私館最大(上)韋力撰

我收到的贈物

孔夫子舊書網:古舊巨擘,私館最大(上)韋力撰

冰心手稿及出版物7.5萬元

而後來到三樓,這裡也同樣是敞闊的大賣場,擺放的物品主要是線裝書,而這些書正是孔網的自營品種。陳閣向我介紹了經營的具體狀況,而我在現場還看到一位年輕人買走了一部線裝書。這位年輕人看上去二十多歲,能夠花不菲的價格買古書,這讓我瞬間感慨古書行業後繼有人。

孔夫子舊書網:古舊巨擘,私館最大(上)韋力撰

三樓場景

孔夫子舊書網:古舊巨擘,私館最大(上)韋力撰

西夏文寫本

孔夫子舊書網:古舊巨擘,私館最大(上)韋力撰

西夏文刻本

孔夫子舊書網:古舊巨擘,私館最大(上)韋力撰

西夏文細部

孔夫子舊書網:古舊巨擘,私館最大(上)韋力撰

一本本買來實屬不易

古舊書交流中心還經營一些名家簽名本,我在這裡看到了胡適看到了巴金,還看到了成批的老雜誌。和老師對古舊書交流中心的規模頗感滿意,他說從質量和數量兩個方面綜合來說,本中心乃是繼中國書店和博古齋之後可排名第三。前兩家是公家的店,而私人店以本中心為最大。

孔夫子舊書網:古舊巨擘,私館最大(上)韋力撰

巴金的代表作

孔夫子舊書網:古舊巨擘,私館最大(上)韋力撰

簽名在這裡

參觀完樓上兩層後,又回到了一樓,我看到劉傑對新書的整理搞得井井有條,她謙稱這都是作者們的支持。而對於哪些書好賣哪些不好賣,劉傑也有自己的看待。就基本情況來說,高定價的書在銷售上比不了低定價者。

孔夫子舊書網:古舊巨擘,私館最大(上)韋力撰

鄭振鐸的鋼筆手札9000元

孔夫子舊書網:古舊巨擘,私館最大(上)韋力撰

金梁的手札

孔夫子舊書網:古舊巨擘,私館最大(上)韋力撰

王伯祥資料論包出售

聊到了書的成本,自然就提及了新書的售價問題。和老師對我所出之書頗為關注,他說自己原本也經營新書,所以對新書的成本搞得十分清楚。他認為紙張方面對書的成本影響不大,故以紙張漲價為由提高書的售價,其實是一種託詞。所以他還是認為,寫書人應當跟出版社多作交涉,以便讓書價降下來,這會使得更多的人願意買這類作品。

參觀完畢後,我跟隨和老師與陳閣回到了辦公室。我感慨於孔網在網站經營和書籍自營方面都作出了不俗的成績,而我更關心於和老師怎麼看待古書市場的未來。對於我的所問,和老師明顯地沉吟了一會兒,這跟他以往的快人快語般地滔滔不絕有較大的反差。看來,他在認真思索應該如何回答我的所問。而後他說出的第一句話則是:“古書的未來肯定比現在好。”

孔夫子舊書網:古舊巨擘,私館最大(上)韋力撰

工作臺

孔夫子舊書網:古舊巨擘,私館最大(上)韋力撰

擺放整齊的線裝書

如何解釋這個判斷呢?和老師認為,古書是傳統文化的載體,但有些文章太過誇大這個載體在今天的作用。他覺得古籍是以封建文化為基礎,這樣的概念在當今的社會不可能成為文化概念的主流,畢竟現在是以工業文明為基礎,而中國的古書大多是農業文明時所產生的思想,這樣的思想當然有其自身的價值在,而後他舉出了古希臘和古羅馬的例子。但即便如此,他也認為古書永遠會有價值,只是價值高低的不同而已。

孔夫子舊書網:古舊巨擘,私館最大(上)韋力撰

舊平裝

當然,和老師仍然強調古書的價值包括了思想價值和文物價值,就後者而言,古書的價值仍然處於較低的階段,因此未來有大的發展空間。他預估短則五年長則二十年,古書的平均價格還會翻五到十倍。雖然說,現在是古書的低潮期,但他覺得早晚會出現繁榮期。這是因為中國的經濟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但傳統文化並沒有同步發展,故當前的新經濟模式對傳統文化重視度不夠,所以這種模式的發展反而產生了傳統文化的滑坡,但這種局面早晚會得以改觀。

孔夫子舊書網:古舊巨擘,私館最大(上)韋力撰

原裝之物

孔夫子舊書網:古舊巨擘,私館最大(上)韋力撰

稿本與出版物

孔夫子舊書網:古舊巨擘,私館最大(上)韋力撰

殿版書

和老師的所論令我聽來頗為新鮮,但他卻說,自己的論斷並非只是猜測,因為孔夫子網所給出的數據都能給他的判斷提供依據。比如名人墨跡在網上大為暢銷,而買主又大多是年輕人,更為重要者,這些買主的分佈地域特別廣。以往人們都認為花高價買名人墨跡和古書者,基本上集中在京滬廣深等經濟文化發達地區。然而,通過孔網的調查,有些情況並非如此,而後他舉出了遼寧省某個偏僻的縣城,那裡有一人藏書量達到六萬多冊,其中有幾千冊的線裝書。更令人驚異的是,遼寧省的朝陽市有一位藏書家,其所藏線裝書的數量達到了十萬冊。雖然說,線裝書的質量不會高到哪裡去,但能有這麼大的古書收藏量,以足令人驚訝。所以和老師說,民間藏書的力量遠遠超過了人們的想象,有很多偏僻的農村都隱藏著很有成就的藏書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