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4岁为救老奶奶壮烈牺牲,离世时只要了一朵红花,老人守墓34年


一个时代造就一个英雄,而英雄的年龄从来都是不分大小的。她虽然14岁,确是一个合格的少先队员,为了救老奶奶壮烈牺牲。“学习雷锋我就想到你,好人好事你做到点滴。你阳光的心灵把爱普及……”一首《好孩子韩余娟》在宿迁大地久久传唱,舍己救人小英雄的事迹广为流传。她就是80年代的小英雄韩余娟

1971年 9月出生在塘湖乡安圩村一个农民家庭的韩余娟,纯朴敦厚的家风,自幼养成她勤劳、善良、温和的性格。入学后,她刻苦学习,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在同学眼里,她是个好伙伴。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很差,10岁才上小学一年级。在班级里,她是年纪最大的学生。所以,她把自己当成是同学们的姐姐。上体育课时,老师要求每个同学做一个沙包。

她不但为自己做了一个,还替班里几个年纪最小的同学每人做了一个;韩余银同学是班里学习成绩最差的同学,她就课后到韩余银家里去替他补课;班级里缺少一个垃圾箱,她悄悄地用碎砖头垒了一个……她学习认真,对人热忱,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就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


1983年7月,宿迁县遇到90年罕见的暴雨,三天三夜大雨如注,到处是一片汪洋,庄稼都被淹没了。韩余娟一直陪伴无保户傅王氏住的草房也倒塌了。当时村里的干部正忙着生产自救,便将老人临时安排到村前的集体仓库里去住。余娟仍和老人作伴,把房里房外收拾得干干净净。8月14日10点多钟,一老一小和平时一样躺下了,慢慢地进入了梦乡。忽然,余娟被“沙沙”的声音惊醒。

她叫醒傅奶奶问:“是什么在响?”老人说:“兴许是老鼠吧。”余娟不放心,起来点着灯,往上一看,只见房上水泥檩条已经断裂,正在吱吱呀呀地往下弯,整个房顶摇晃着往下塌。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她使出最大力气,把刚刚从床上站起来的傅奶奶往门口一推……沉闷的巨响,惊动了村里的人们。生产队长王伯奇,打着手电筒第一个奔到现场。听到屋里传来低微的喊声,人们借着手电筒的光亮,只见傅奶奶蜷曲在墙角,惊吓得说不出话来。

9月2日,余娟已奄奄一息。妈妈抓住女儿的手泣不成声地说:“娟啊,我的好孩子,你要什么只管说,妈给你买。”余娟用微弱的声音说:“妈,我什么都不想要,我想要一朵小红花。”妈妈给她买了一朵小红花戴在头上,她笑了。9月3日,生命垂危的韩余娟,一会儿昏迷过去,一会儿又苏醒过来,她断断续续地对伏在她身旁呜咽、声音嘶哑的大哥说:“俺哥,你朝后……好好……劳动,娶上嫂子……带俺爹……俺妈……好……好……过。”


韩余娟牺牲后,1984年,当时政府在小英雄牺牲的地方建造了一座“韩余娟陵园”。“乡里决定安排专人守护墓园,我就主动找到村里的干部说,小娟是个好孩子,小小年纪为了救人连死都不怕!我要为她做点事!”吴良自介绍,村里的干部被他的真情打动,当即答应了他的请求。“那时墓园没有屋子,为了便于照看,我刚开始就在墓园西北角搭了个简易棚子,后来吃住都在那儿。

十几亩的墓园里,我和老伴每天都在默默守护,要接待前来瞻仰祭扫的学生和群众,还要不停地拔草、擦洗等。”吴良自说。不知不觉间已经过去34年,今年吴良自已经79岁,老伴更是88岁高龄。问老人们为何能坚持这么多年义务看守墓园时,吴良自表情凝重地说:“小娟这么小都能在生死时刻想到别人,我做这点事又算得了什么。我们会一直陪着小娟,这墓也会一直守下去。

“花翠松盈常露开,灵台笑看报春怀。英雄事启图腾志,袅袅馨香入画来。"韩余娟以她短暂的金色年华,谱写了一曲共产主义的奉献之歌,她的英雄事迹是催人奋进的号角,永远激励鼓舞着成千上万的少年儿童茁壮成长。舍己救人的小英雄韩余娟,是宿迁人民的骄傲!更是全国人民的骄傲。必将永远活在人们心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