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身上都有一種獨特的氣質,你知道那種氣質從何而來?

軍人身上有一種特別的味,一眼就看出來了

這不就是人們經常說的氣質嗎

有一種魅力可能寫在你的臉上,可能表現在你的舉手投足間,可能隱現在你的言談裡,也可能體現在更細微的方面

即使是你身著便裝,也不能隱藏它

這就是你身上軍人氣質的感染力,它已經與你渾然一體,成為你生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軍人身上都有一種獨特的氣質,你知道那種氣質從何而來?

外王真實與否,通過觀信儀與禮儀品行也就能夠了解內部的情況

我們看一個人的相貌,看的是品格的築造,看的是氣質

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品格看品質,正能量的外顯就是氣質,氣質要靠品格來承載

例如,我們可以分析一下軍人的氣質是什麼,它是如何生成的

文人的氣質又是什麼,它是怎麼出來的

由此來解析氣質與品格的關係

為什麼很多軍人走出來以後,我們一看他的形態,就知道是個當兵的?

因為他的站立行走當中都有一定的形和勢,這是通過訓練身識與意志力而得來的

現在的文人已經不太容易辨認了,而以前中國社會當中的文人非常容易分辨

因為他們一天到晚地鑽在書堆裡面,跟紙墨打交道,書香墨紙氣把文人都薰陶出了文質彬彬的氣質,所以也能一眼就看出來

文人的動作具有較為柔軟的部分, 而軍人則具有剛陽的部分,所以文人氣質與軍人氣質比較容易區分

軍人身上都有一種獨特的氣質,你知道那種氣質從何而來?

我們還可以關注一下家族的氣質

家規家教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一大特色,宗親是社會的細胞

從有記錄的夏商殷周開始,宗產文化就牢固地建立在中國的土地上

中國社會之所以能夠長期保特物定,與宗家文化有密切的關係

在宗家文化之下,不同的家族就會形成不同的氣質

唐朝當年曾經發生過一個有趣的現象,皇帝想把女兒嫁到名門大戶人家

但是人家卻不要,認為皇帝家是土包子,沒有文化

而像魏徵這樣智慧超人的知名良臣,也曾經為給兒子娶個大家閨秀犯愁

雖然經過提親,對方家裡表示同意聯煙,但是開價很高

理由竟然是,雖然魏徵在朝為高官,但是家族卻缺乏文化氣質,委屈了大戶人家的姑娘,所以得交很厚的彩禮

這把魏徵急得團團轉,到處去借錢

魏徵給兒子定這門親事的目的,就是想給兒子討一個有文化氣質的大家閨秀

來使自己的家庭真正從暴發戶轉化成有文化氣質的家庭

這說明中國社會歷來就非常尊重文化的延綿

軍人身上都有一種獨特的氣質,你知道那種氣質從何而來?

唐朝時有幾個大姓家族,家規家教都非常嚴格

怎樣拿筷子,怎樣舉步,一舉一動都進行嚴格的身識訓練

這些家族中的人一走出來就能顯示出與眾不同的氣質

而且盧姓這一家與王姓那一家還各有特點,互相比氣質風範到了較真兒的程度

所以他們在當時社會上的文化品質地位很難撼動

正是由大量這樣的家族構成了當時的民族氣質,唐朝時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這與當時社會所形成的氣質風範有密切關係

但是,今天的我們與禮儀之邦這個美稱已經名實不副了

比如,新聞報道中經常會反映一些國人在國外的不文明表現

有的國家的地鐵裡面曾經貼過“禁止中國人大聲說話”的標誌

這就說明我們在日常教育中對於不要在公共場所大聲臨降這一點沒有教好

我們中國人現在非常流行旅遊,但是風行的並不是文化,商業購買成了旅遊的主題內容,文化鑑賞卻如浮雲掠影

中國遊客喜歡去的地方是名貴商品店,一個團的人一起進去“掃貨”,對採購非常有興致

但是如果讓人們去看羅馬城,大部分人都會覺得幾塊亂石頭,沒什麼可看的

照幾張相留作到此一遊的憑證就屬於文化品位,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並不是在文化中淘金,白浪費了可以薰陶文化氣質的機會

軍人身上都有一種獨特的氣質,你知道那種氣質從何而來?

其實,人們的這種表現是與信德偏失、外王不具素質密切相關的

假如身識的無為系統已經完全啟動,那麼當我們來到羅馬城的廢墟上時

就可以通過有為與無為身識的配合,進行非常難得的參悟和學習

包括整個城市的結構,每一條路的走向,當年羅馬城的創建者怎樣理順各大建築之間的關係,等等

我們都可以通過自己一雙腳的親自丈量和身心的體悟而將其勾勒和領悟出來

在這樣的文化區域裡,值得研究和學習的東西太多了

但是這種文化氣質的薰陶是需要靠我們沉下心來才能獲得的,全靠“修之身其德乃真”將品格品質整體地進行提升

並且同步規範好品行,才能具備這種格物致知的品格承載氣質

如果社會上有一大批人都能夠認識到這一點,用標準化的身識訓練來規範自己的眼耳鼻舌身

從內到外真實地實踐黃老文化,那樣我們中國人的氣質肯定就會完全不一樣

禮德、正義以及仁愛是規範和築造信德意識以及身識用中得一的三件法寶

我們若能把這三件法寶用到自己身上,對意識、身識、口識品格進行全面的築造

相信禮儀之邦的人文素質很快就能夠重新回到中國人的身上

備註:本文選自熊春錦先生《中華傳統五德修身文化·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