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故事,巢湖 蘇家灣人的發財夢

小時候,至少在1949年之前,在蘇家灣一帶,過年——也就是過春節時。人們新年第一次見面,都要彼此恭喜。恭喜什麼呢?恭喜發財呀?見了面,大老遠就彼此抱拳:“發財啊!”,“發財、發財!同發啊!”。

合肥故事,巢湖 蘇家灣人的發財夢

不知道從哪一年起,好像也沒有明令禁止,但人們卻自然而然,不約而同地不再使用“發財”這個詞語了。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事實上當時非但沒有明令禁止使用“發財”這個詞語,而且“勞動致富”“勤儉發家”好像還是動員農民積極生產的口號。

然而“發財”就是從日常的話語中消失了。究竟是從什麼時候消失的呢?細想起來應該是從土地改革開始的。發了財的都是地主老財,你還想發財?你想當地主老財啊?

合肥故事,巢湖 蘇家灣人的發財夢

再而後,想“發財”直接就等於堅持走資本主義道路。“發財”一詞在中國大陸的日常話語體系中,居然几几乎整整消失了三十年,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實際情況是沒有人不想發財!

“發財”雲者,過“好日子”之謂也。

沒有人不希望過好日子!

沒有人不希望日子過得更好!

無需什麼特殊的教育,人們都知道好日子只能靠自己努力奮鬥。打家劫舍,敲詐勒索,坑蒙拐騙,雖然也可以一夜暴富,但終究為一切正常人所不齒,而且對“惡有惡報”深信不移!

合肥故事,巢湖 蘇家灣人的發財夢

蘇家灣油坊,是所有蘇家灣一帶想發家致富的人的榜樣。農民不懂得經濟學,但是他們幾乎都知道,單靠種田,好日子尚且過不上,更何談日子過得更好?要過上好日子必須另找出路。沒有條件開油坊,能不能找個能幹的事兒乾乾?

合肥故事,巢湖 蘇家灣人的發財夢

於是中間村子便有了蘇自元開的粉坊,蘇自廣家開的槽坊。

粉坊生產粉絲,下腳料粉渣,是上好的豬飼料。在主產粉絲的同時,自元家還從事養豬業。不但養肥豬,還養母豬,自產小豬仔,自產自銷,每年至少有二三十頭肥豬出欄。且不說主產粉絲的收入如何,但肥豬出售,每年就是一大筆很可觀的收入。自廣家開槽坊吊酒,其實酒糟也是很好的豬飼料,但自廣家就沒有興辦飼養業,日子過得也不錯,但不如自元家火紅。油坊,粉坊,槽坊,還有蘇遠之開的豆腐作坊,所有這些算是農產品加工業。

合肥故事,巢湖 蘇家灣人的發財夢

除了農產品加工,還能幹點別的嗎?當然有,比如餐飲業。蘇家灣大小禿子就是開飯店的。大禿子叫蘇遠定,小禿子叫蘇遠明,他倆可能是堂兄弟,各自都是單傳。他們的父輩是誰,不知道。單憑他們都不識字,都是瘌痢頭,估計總是在貧困中長大的,父輩也沒給他們留下多少田產。全靠他們自己勤儉持家,積少成多,大約在1947年前後都蓋起了大瓦房。他們兩家的日子在蘇家灣是算得上的。村裡村外都知道這兩家挺殷實。否則,兩家又何至於各自買了一支步槍用以防盜呢?

合肥故事,巢湖 蘇家灣人的發財夢

以上這些都是想務農兼商的。

務農兼商的當然不限於此,還有,蘇家灣葛家的短途販賣,蘇遠圖南京——蘇家灣往返跑單幫,蘇遠龍開雜貨店,宋家養兩頭小毛驢由兩個童養媳趕腳。

寫到這裡,我不禁想起蘇遠光。遠光和遠龍、遠圖是胞兄弟。遠光好像沒有把種田以外的事兒當事兒來做。但也曾突發奇想,讓蘇家灣人大跌眼鏡!也巧。別人家飼養的耕牛都是水牛,唯獨他家飼養的是一頭黃牛。黃牛的力氣可能不如水牛,但行走的速度比水牛快。家養黃牛,這是一巧;抗戰勝利後,合浦公路通車,來往的人和貨物增多,這是二巧。這兩巧湊在一起,就激發了他的想象:何不製造輛牛車來跑運輸?他這樣想,就這樣幹;不聲不響牛車真的製造造出來了。但因為沒有考慮到市場需求和牛車的實用性,生意終究沒有做起來。雖然創業失敗,但至少也表明想過上好日子的願望和別人並沒有什麼不同。

合肥故事,巢湖 蘇家灣人的發財夢

即便眼睛依舊盯在土地上尋找致富之道,但是種植觀念也開始發生變化。例如蘇自木就在自家草山上種植了一片桐油果林。又例如蘇自修把宅邊的田塊改造成果園,蘇自強把門前的田塊改造成菜園。他們已經認識到評價土地價值的不僅僅是農作物的產量,更重要的還是土地的經濟價值。也就是說不僅僅是畝產多少糧食之類,而是畝產多少鈔票!

合肥故事,巢湖 蘇家灣人的發財夢

除了這些,還有從事其他副業的,如瓦匠,如機匠,如茅匠,如鞋匠,殺豬匠,劁豬匠……。劁豬匠朱老大,殺豬匠朱老五,另外一人我已記不清其職業,是朱老四。他們都是外姓。從哪兒移居過來的?不知道。他們是胞兄弟還是堂兄弟?不知道。

合肥故事,巢湖 蘇家灣人的發財夢

劁豬,就是閹割豬的睪丸或卵巢。公豬母豬,統統劁,免得胡思亂想,消耗營養不長膘。劁了,就一門心思地吃了睡,睡了吃,多長肉。劁豬是個技術活,穩,準,狠,一刀下去就解決!因為是技術活,會的人很少。農村人家不養豬的極少,凡養豬就得劁,所以劁豬是挺吃香的行當。朱老大走村串戶替人家劁豬之外,還養了頭老公豬,用以給周邊養母豬的人家配種。配種是要付錢的。我們那裡有一句很粗俗的歇後語:老母豬賣×——倒貼。朱老大外號就叫“老豬×”。他也毫不介意,聲叫聲應。

合肥故事,巢湖 蘇家灣人的發財夢

對朱老四的記憶很模糊,倒是他有個繼兒,叫趙文義,和我倒是小學同學,年紀至少比我大六七歲。十七八歲還能讀書,況且還是繼兒,這至少說明朱老四的家境還是可以的。他是從事什麼行當的?無記憶,反正不是種地的。朱老五是殺豬匠,在界墩集擺肉案子,只要界墩集逢集,他就殺一頭豬銷售。朱氏三兄弟在蘇家灣好像沒有田產,但日子都過得很不錯。

合肥故事,巢湖 蘇家灣人的發財夢

回想蘇家灣的這些往事,我就自然而然地想起一句大實話:“人往高處走,水向低處流”,無需什麼這教育那教育,無需這“化”那“化”,只要有一個和平、自由、安全的社會環境,農民就自然而然從農業向非農業轉移,自鄉村向城市轉移,自不文明向文明轉移,用不著煩那麼多神,操那麼多的心,……而後來自然也用不著那麼多大小官老爺。這不能不使我想起一個人,這個人就是1947年創建中國農民黨的董時進——一位孤獨的智者,哲人。(網絡圖片)

最憶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