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杠精:关于PPT,你懂个P?

阅前需知,本文仅针对我遇过的不友善评论者...

嗨,各位木友们好呀,我是小木。

新媒体做得越久,我就越喜欢公众号这个平台。因为比起微博、知乎、头条这些平台,公众号的读者友善度最高,知乎则垫底。

因为每次我辛辛苦苦写点东西,知乎上总有一堆不友善的杠精来给自己加戏。

更逗的是,这些人杠来杠去永远都是下面这几个问题,把他们拙劣的抬杠技术以及低下的PPT水平暴露无遗。

拙劣抬杠例子一:PPT案例都是英文,是怕丑不敢用中文吧?

抱歉,还真不是,我用英文做PPT案例,主要是为了效率。

第一,PPT中有个能快速生成假字的功能,这能在我制作PPT案例的过程中为我节省大量的输入文案的时间:

致杠精:关于PPT,你懂个P?

(输入“=lorem()”,按回车键)

但很不巧的是,目前PPT的这个功能只支持生成英文的假字。

所以,迫于软件限制,如果我想用中文,我就必须放弃这部分的效率。在效率与中文面前,我选择了前者。

什么时候PPT支持快速生成中文假字,麻烦这些杠精们早点来通知我,我好改掉这个在他们看来有点“心虚”的习惯。

第二,英文要比中文容易排版,这也能为我节省一些排版的时间。

“对比原则”是设计的四大法则之一,你可以简单地把它理解为“对比产生美”。

英文的每个单词长度都不一样,所以同样的一段话,英文看起来更加错落有致,有对比的美感:

致杠精:关于PPT,你懂个P?

这一点中文也能做到,只不过需要我额外花时间去手动断句而已:

致杠精:关于PPT,你懂个P?

综合以上两点,知乎杠精们能把我“为了提高做PPT案例的效率而使用英文”的行径理解成“我是因为怕中文丑所以才用英文”,也算是杠得相当没水平了。

最后我再补一刀,杠精们觉得英文比中文好看,仅仅只是因为他们没见过好东西,以及他们的审美水平跟文化水平低下而已。

致杠精:关于PPT,你懂个P?
致杠精:关于PPT,你懂个P?致杠精:关于PPT,你懂个P?

这里我就不解释为什么这些杠精的审美水平跟文化水平低了,毕竟连设计学的东西他们都搞不懂,我再用心理学跟生物学的东西去怼人的话就显得太没品了。

拙劣抬杠例子二:这些东西为什么不用Ps/Ai/Pr做?用PPT做怕不是傻哔?

有时候出于兴趣,我会写一些诸如“用PPT做海报”、“用PPT做视频”的教程:

致杠精:关于PPT,你懂个P?

可能是“PPT”这个关键词引起了这些杠精们内心的“我用Ps/Ai/Pr/Ae我骄傲”的优越感,所以我经常能收到这种觉得某款软件强过某款软件的杠体。

这种杠体,乍一看能把你杠得哑口无言心服口服五体投地,但实则根本经不起常理的推敲。

第一、每个工具都有各自的优劣之处。

你能说Ae做动画效率更高,我也能说PPT的世界装机量是你的一万倍;

你能说Ps能做出更复杂的效果,我也能说PPT的入门难度是你的百分之一。

“以彼之长处,杠他人之短处”的抬杠思维,这就像梅西嘲笑科比射门没他准一样可笑。

第二、这年头连个人的习惯或兴趣也分对错?

有人喜欢用杯子喝啤酒,有人喜欢拿着瓶子直接喝,你什么时候听过有人会因为自己用杯子喝酒而觉得优越感十足了?

有时候你不需要跟杠精计较太多,因为大多数时间我都觉得他们连基本的常理都不懂,更别提抬杠时必备的逻辑思维能力了。

拙劣抬杠例子三:PPT案例里的文字那么小,鬼才看得到?

跟那些礼貌地向我提问PPT字号问题的人不同,这部分人上来就抓住字号太小的“毛病”怒怼。

恕我直言:所有脱离实际场景的判断,都是缺乏全面思考能力的表现。

换句话说,就是这些杠精可能只有一半的脑子,判断对错太片面。

致杠精:关于PPT,你懂个P?
  • 我教程中用作示范用途的PPT,根本不是用来给你读的,而只是用来呈现整体设计效果的而已,否则我用英文假字干嘛?

  • 我在部分发布会的PPT中,还使用过10号那么小的字号,你不去现场看20x10米的大屏幕,非要在手机上看我这个“看不清”的PPT,你说你是视力有问题还是智力有问题?

  • 我做给小孩子看的PPT,你说老年人看不清,所以我又要背锅?

我只能对这些杠精说:脑子是个好东西,希望你能找回丢失的那一半。

拙劣抬杠例子四:PPT做得再好看有什么用?

没用,一点用都没有,全国几十上百万的学PPT的人都是傻的。希望你能保持这种想法一万年,真心希望。

我觉得,所有人都应该感谢这个世界还存在以上这种“无知,而且还不知道自己无知”的人,不然到了职场上、社会上,你都不知道自己能踩着什么往上爬。

最后,你问我这篇文章敢不敢发到知乎去?

我觉得用不着发,因为我预感到杠精还有三十秒就能到达战场,我已做好拉黑准备。

再贱。

▎近期你可能错过了的文章:

我是小木,跟哥混,有P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