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后,溥仪私藏多少财产?

用户6337806080

每个帝国的崛起都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而作掌控这个帝国的最高管理者则拥有的财富也是无可比拟的。

作为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在清朝灭亡的时候私藏了多少财富?

这个可以说是一个令人值得探究的问题!

溥仪作为三次当过皇帝的人,在知道清朝已经不行的时候,他通过各种的名义,将皇宫内的很多有价值的名人字画、金银珠宝以及瓷器都通过自己的兄弟弟溥杰、溥佳给转移出去。直到1924年,冯玉祥把溥仪赶出了皇宫。

在这期间据不完全统计,其中被他偷偷运出皇宫的名人字画有1200多件,更不用说其他的金银珠宝,以及瓷器玛瑙了。

在溥仪去天津时候,通过火车运走的珠宝就已经快达百箱了。

但是很多人会想,溥仪将这么多的东西带出最后都跑哪里去了?

溥仪被赶出皇宫以后就搬到了天津,溥仪在天津先后分别住在了张园,静园。

溥仪虽然在位时间并不是特别长,但是在皇宫里面还是养成不少奢侈的行为。当时溥仪为了能够迟到南方菜还专门请了扬州的厨子,没事还会赏一下下人。加上婉容还会抽大烟,喜欢穿民国时期最流行、名贵的衣服等等。

这些花销让溥仪不得不得变卖自己从皇宫里面带出的东西,久而久之不少文物就被出售不少。

后来,溥仪做了伪满洲国的皇帝以后就被日本人整天找一些接口勒索点珍宝。

等到日本战败后,他出逃逃亡海外。一些带不走的文物就留在了伪满洲国的皇宫里,遭到了日本人的哄抢。


这不是历史

清朝灭亡后,溥仪仍然在紫禁城里过着优裕的生活,那时候还是个孩子,太后、太妃们当家,也无所谓私藏财产了。溥仪离开紫禁城时,携带了不少财产,但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清单可以让后人知道得更详细。溥仪在天津生活的时候,虽然经济情况比紫禁城差很多了,但财产仍然可观。从宫里弄出来的大批财物,一部分换了钱,存在外国银行里吃利息,一部分变成房产,按月收租金。此外,还有大量的土地,仅直隶省的“皇产”即有12万垧。这些经济收入,可以保证溥仪一家在天津的优越生活。

下图溥仪、婉容在天津张园

我重点谈一谈溥仪把私藏的的财产献给国家的过程。

溥仪关押在苏联期间,由于各种原因,不愿意回到中国,整天想着能留在苏联的办法。这天,他忽然想起了逃跑时带的那个皮箱,第一次仔细查看了里面的东西:金盾2个,金手表、金怀表约50多块,金表链20条左右,大小珍珠约2000多颗,镶各种宝石的金领带针约20个,金镯子约10支,金袖扣约10多副,红绿宝石数10块,大块钻石约7个,金小刀约5把,另外还有戒指、别针以及汉玉等物。这些五光十色的珍宝绝大部分是明、清两朝皇宫中的珍贵文物,一部分是大清帝国的遗老遗少们向溥仪进贡的,件件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为了长期留居苏联以逃避法律制裁,溥仪拿出一部分珍宝分别送给伯力收容所的所长捷尼索夫少校、一个中尉看管人员、一位内务局的翻译和其他工作人员。不仅如此,溥仪还把“礼”送到了伯力收容所所在的州内务局。

一天下午,州内务局道尔吉赫局长宴请溥仪吃饭。宴会上这位局长对溥仪说,苏联虽然胜利了,但还需要恢复战争的创伤,今年遇上大旱,收成不好,困难很多,希望溥仪能尽力支持。这是暗示溥仪献出带来的贵重品。溥仪当即表示一定尽力,随后溥仪趁热打铁,再次提出了留居苏联的请求。此事当然不是一个州的内务局长所能解决的问题,但他满口答应,一定向莫斯科反映,同时代表苏联政府深深感谢溥仪的慷慨解囊。

宴会结束后,溥仪一回到自己的监号,就同溥杰等亲属商议了对策。大家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敬酒不吃吃罚酒”,无论如何也得贡献出来才行,但是,既要表现出“慷慨解囊",又要把最贵重的部分保存在自己手中。他们把从大栗子带出来的一只装电影放映机用的立式提箱略加改装,把黑绒里子揭起来,在箱底做一夹层,然后把精选出来的468件“宝中之宝”放置其中,然后又照原样糊好了揭下来的黑绒。把“宝中之宝”藏好后,又选出一部分珍宝献给州内务局。最后,还剩下一部分,他们几个人分别把这些东西藏在身上。溥仪的西服上衣里面也缝上了几个兜,装满了宝贝。

可是,按收容所规定,每星期犯人都要到集中营去洗澡,这时候,藏宝的衣服总是无处可藏,所以,过了一段时间,溥仪感到不妥:一旦被发现,势必被没收,不仅落个“欺骗”的罪名,而且“长期留居苏联”的目的肯定也达不到了。怎么办呢?想来想去,溥仪决定毁掉它们!毁掉的方式各种各样:最先毁掉的是1000多颗珍珠,由毓喦在火墙的火烧得正旺之时一下子扔进去化为灰烬了;一些钻石,毓喦用铁锤砸,但未能砸碎,结果被苏联管理人员发现后没收;二只藏在毓喦身上的金镯和一个金别针,被他偷偷扔进伯力四十五收容所楼后台阶下的一个深洞里了;毓嶦保存了一副宝石金手镯,怎么处理呢?他想,最安全的办法就是把它沉到江里。他把金手镯用一块黄绸子包好,一天,趁着在江边散步的机会,偷偷把金手镯扔进了冰窟窿里,每次散步都有苏联哨兵跟着,但苏联哨兵没看到。但是,万万没有料到,金镯子沉不下去,小黄包浮在了水面,毓嶦吓坏了,他急中生智,连忙趴下装作喝水,顺势把黄包捞了上来。有了这次教训,毓嶦回来后,找了一块石头,把金镯和石头包在一起,第二天又到江边散步时,总算完成了“沉镯”的任务。

下图毓嶦

“礼”没少送,梦却难圆。费尽心机,溥仪也没有实现长期留居苏联的梦。1952年溥仪被“引渡”回国,藏在皮箱夹层中的468件“宝中之宝”,也被安全地带回国内。几年后,在旅顺战犯管理所,溥仪把它们全部献给了国家。


邓海春

这叫什么私藏啊!!!!!!

明明就是他家的好不好!!!!!!!

在清朝灭亡之后,根据清室退位优待条件,他仍旧住在紫禁城里。溥仪当时发现一件事,就是太监偷古董(这个情况很严重,我后面会讲)。这个是他的老师庄士敦发现的,因为庄士敦在逛古董店的时候,发现了不少宫里的东西。而这些,基本都是建福宫乾隆皇帝本人的藏品。

那溥仪当然很生气了,所以他就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他把一些精品以赏赐的名义送给弟弟们,让他们带出去。很多年之后,溥仪承认,这其实和太监的所作所为,没有什么两样:“偷盗的方式也各不同,有拨门撬锁秘密地偷,有根据合法手续,明目张胆地偷。太监大都采用前一种方式,大臣和官员们则采用办理抵押、标卖或借出鉴赏以及请求赏赐等,即后一种方式。至于我和溥杰采用的一赏一受,则是最高级的方式。当然,那时我决不会有这样的想法,我想的只是,别人都在偷盗我的财物。”

第二件,溥仪宣布要清点财产。

这下太监们慌张了,一旦被发现,肯定吃不了兜着走。于是,1923年,距离溥仪退位一斤过去了11年,还有一年,他将被冯玉祥赶出北京,这一年的6月27日(也有说26日)深夜,建福宫花园突然大火,大批佛像、书画、古籍和珍玩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溥仪后来在《我的前半生》里回忆说:

我刚想查太监偷盗珍宝的罪状,他们就烧毁了建福宫花园毁灭证据!

后来,溥仪被冯玉祥赶出故宫,带走了一批字画精品,作为生活开销。具体有多少,我们无法知道,但其中部分,可以根据一些文献资料管中窥豹——

1945年8月19日,溥仪在奉天机场被苏军俘虏,然后押往苏联赤塔市。上机时,溥仪的仆人带着两个大皮箱,显得很沉重。苏军士兵原以为里面装的是皇帝的龙袍等物品,经打开验查,发现全是珠宝:

重量分别为218.3克和596克的两个金盘;用重量为34.8克拉的174颗钻石和两颗红宝石装饰制成的23K金昆虫形怀表;镶有石榴石和装饰表的23K金首饰合、红珊瑚手镯、纯金项链、纯金发针、珍珠饰品、青金石雕像等大小几百件名贵宝物。

susie李舒

这些私产,放到现在,是个富可敌国的天文数字,不客气的说,要是溥仪活到现在,并保有这些私产,中国首富没有别人的事儿,死了传给别人,传给谁,谁就是当仁不让的首富。

土地的处理,选择了成立“私产管理处”这种公私合营方式,私是逊清皇室,公是民国政府直隶督办,两边分赃,这些“皇产”,仅在直隶一地,就有十二万饷。逊清这方面的收益,负责“驻京办”、“驻辽办”、“宗人府”、“宗庙、东陵、西陵守护”等各项开支,到溥仪手里就没多少了,甚至不得不打起随身物品的主意。

溥仪的随身物品,刚出宫的时候没有统计,只知道溥仪未雨绸缪,在还没被赶出宫前,为了防范民国政府,其实更多的是为了不让太监们偷干净,通过赏赐溥杰的办法分批次倒出去不少,加上1924年出宫时自己带出来的,通通运到了天津。

在天津的七年,不断变卖,其中最主要的一次交易额是60万,买主是一位法国人。卖了足足七年,仍有大量剩余,“有法书名画1300件,约30箱; 法书名画册页40件,共4箱;书画挂轴31件,装1箱;宋元版书200部,装31箱;殿版书装3箱;大金库两个,内装皮匣两个,手提小金库30余个;皮货200件,装8箱。

”剩余的七年后又打包跟随溥仪运到了长春。

在长春的这十几年,这些国宝流失不算严重,当然也免不掉“赠予”一些“日本友人”。苏联出兵东北后,溥仪带着国宝再次逃难,这次事发匆忙,没有做好周全准备,只带了最珍贵的57箱,剩余的一部分被伪满皇宫守卫掠走,一部分被苏军拍卖,全部流落民间,后来才慢慢被国家收回了一部分。

最可惜的是一名伪满皇宫守卫,他抢了最多,足有四五十件书画,后来特殊时期保存的时候怕被查到,全部放进灶膛付之一炬,书圣王献之的《二谢帖》、《岳飞文天祥合卷》、南宋画龙大家陈容的《六龙图》均在其中。

这57箱精挑细选的宝贝,有很多遗留在通化,后被民主联军没收,《清明上河图》、《文姬归汉图》、《资治通鉴》、《曹娥碑》等就在此列。转开往沈阳的飞机时只剩有两箱,被苏联人缴获。

被关押苏联期间,溥仪随身的一个原来装电影放映机的箱子里还有一些容易携带的存货,当时溥仪清点的结果是:“金盾2个,金手表、金怀表约50多块,金表链20条左右,大小珍珠约2000多颗,镶各种宝石的金领带针约20个,金镯子约10支,金袖扣约10多副,红绿宝石数10块,大块钻石约7个,金小刀约5把,另外还有戒指、别针以及汉玉等

”。

这些宝贝在苏联大部分被溥仪送了人情,有部分不想给苏联人,甚至被毁掉,最后仅剩下余了乾隆皇帝的玉玺——田黄三连印章,在溥仪回国时捐给了国家,现在成了故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历来现实

其实不然,清朝灭亡后溥仪并没有私藏什么财产,清朝灭亡之前的账单大致是欠美国3500万两白银,欠英国2000万两白银,欠日本1000万两白银。而清政府的盐铁税、海关税等都已经被质押给了英美,可以说当时清政府国库空虚不已,财政一团糟。连官员的俸禄都发不起,慈禧死后又带有了大量的财富,据统计慈禧墓中的财富相当于清政府三年的税收。这样的清政府那里还有什么财产让溥仪私藏,无非是几个古董,几副字画。


辛亥革命时期清帝退位的条件之一就是要保证清皇室的开销,而革命党也答应了每年拿出350万两银子给清皇室,以保证清皇室在紫禁城内的生活。不过当时各个地方都要钱,实际拿到清皇室手里的不到100万两白银。为了维持开销,清皇室一直是变卖一些首饰和古董。张勋复辟失败后,早已经看不了清皇室的段祺瑞把溥仪这群人撵出了紫禁城,溥仪这时候的生活就完全是靠变卖一些古董和宫女而来。

在天津的那段时间,溥仪维持生活的重要手段是那帮老臣四处求人施舍,加上一些大商人对溥仪的帮扶。勉勉强强可以生活下去,依旧是自称朕。但是这时候的溥仪生活只是有人义务伺候罢了,和普通的百姓没有多大区别。这时候溥仪的一些亲戚也给予了他一些帮助,溥仪的岳父就给了溥仪很大的帮助。溥仪在后来回忆中,也讲述了离开紫禁城后的生活,感慨世态炎凉。



而被日本人弄到沈阳后,溥仪的生活是有了保障,但是却失去了作为一个皇帝的尊严。溥仪没有人身自由,没有决定权,溥仪在后来也承认了满洲国的傀儡性。溥仪到沈阳时没有带一件值钱的东西,这就印证了溥仪并没有私藏什么大多财富,毕竟大清已经被慈禧给败的差不多了,实在只有几件古董,而在乱世那东西也并不值钱,值钱的溥仪也不敢带走。


小司马迁论史

1924年11月05日,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今日军阀冯玉祥将溥仪逼出了皇宫,从此清朝皇帝最后的优待条件也没有了,从此就沦为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公民,然而溥仪在走的时候将国库里面的东西全部席卷一空,当时的宝藏数额有多大,我们现在无从得知,只知道当时运走了一批把玩的文物,一批可以列为国家级瑰宝的文物,据不详细统计足有1200多件,还有一点点溥仪的生活费,足足有15万两白银之巨,当溥仪自己赶往天津居住的时候,他用火车运送了七八十箱行李,可能这就是皇帝的生活吧,奢侈到不敢想象。

之后溥仪就想借日本人的手而复位,于是就携带着自己那七八十箱行李去往了东北,溥仪到东北之后就上下打点日本大小军官,至于花费了多少,我们只知道溥仪在日本战败后只带走了十多箱文物逃亡到了苏联,而这十多箱文物就是溥仪珍藏的宝中之宝,而遗落在伪满州国的一些文物就遭到了卫兵们的哄抢,其中就包括了《清明上河图》稀世珍宝。当溥仪选择将《清明上河图》遗落在这里的时候,可想而知溥仪带走的宝物有多珍重。

溥仪到达苏联之后,苏联人也知道皇帝身上必有珍宝,于是就对溥仪说我们国家正在恢复战争的创伤,但是最近又遇到了大旱,收成特别不好,还请溥仪多多支持,这就很明显的暗示了溥仪献出自己的宝物。人为刀殂,我为鱼肉,此时的溥仪也只能忍痛表示一定会支持,而溥仪此时也知道自己只能留在苏联,并且为了逃过战争的罪责,于是就不留余力的讨好苏联军官。

皇帝终究还是皇帝,肯定自己要留一点的,于是溥仪就和身边的人把一些精选的文物,自己藏了起来,甚至将一些最为珍贵的直接缝在了自己衣服上面。费尽心机的溥仪终究还是没有长期留在苏联,1952年被“引渡”回国,而溥仪为了减少自己的罪责,就将自己藏有的468件珍宝上交给了国家,而这其中就有一件“乾隆田黄三连玺”。这件宝物从1924年被溥仪带走,1950年献给国家,26年的颠沛流离,终于回到了故宫并且被列为镇馆之宝,这也让我们深刻的感触到200多年历史的沧桑感。

文章系作者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书香茗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奉系失败后,溥仪心生恐惧,开始往宫外偷运宫中文物,直到1924年被驱逐出紫禁城。

1912年清朝灭亡后,宫内文物尽属皇室财产。张勋复辟失败后,有人提出废除《清室优待条件》,将溥仪驱逐紫禁城,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奉系失败,徐世昌下台,溥仪心生恐惧,明白被驱逐出宫已经是迟早的事,开始将宫中文物,以赏溥杰为名,偷运出宫,一直到1924年被驱逐出宫。

根据清室善后委员会核查“溥仪赏单”,发现溥仪共偷运出宫书画手卷一千多件,册页、挂轴两百多种,宋元版珍贵图书两百余本。根据溥杰回忆,所有文物共装有七十八口大木箱。从数量上来看,溥仪偷运出宫的文物和宫中文物相比,是九牛一毛,但各个都是精品,溥仪赏赐给溥杰的文物都是价值连城,其中就有著名的《清明上河图》。溥仪出宫后,正是通过变卖文物过着奢靡的生活。


五味社

溥仪皇帝刚退位后,北洋政府还是准许溥仪等人继续居住在紫禁城内。但是,随着溥仪渐渐的长大,他也知道,天下政治形势变化莫测,说不定就有谁将他撵出紫禁城。于是,从1922年开始,溥仪就有计划的转移皇宫内的财产,无数的奇珍异宝被溥仪悄悄地转移出宫。那么,溥仪究竟转移了多少财产呢?这些财产究竟又去了哪里呢?

从1922年开始,溥仪以“赏赐”的名义,将皇宫内的极其多的名人字画、古代书籍、金银珠宝通过其弟弟溥杰、溥佳带出皇宫。1924年,溥仪就被冯玉祥撵出了皇宫。据统计,被溥仪带出皇宫的名人字画有1285件,至于那些金银珠宝,以及瓷器摆件,实在是太多了,感觉自己肾需要补,对自己长度、时间都不太满意的朋友,找蔚三个k一个n后跟69,坚持个把小时不是问题!无法统计出来具体数目。但是当溥仪去天津居住时,被他用火车转运的珠宝足足有七八十箱。

那么这些被转移出宫的宝物最后都去了哪里呢?溥仪被撵出皇宫不久后就搬到了天津,溥仪先住进了张园,后来又住进了静园。溥仪在天津的居住,也是十分的奢侈。在天津的居住比不上在皇宫里居住,皇宫内的御膳房可以做天南海北的菜,可是在天津就不行了,为了吃南方菜,溥仪还专门请了扬州的厨子来做饭;有时有些满清遗族来找溥仪,求点“打赏”,溥仪就会“打赏”一点;婉容还会抽大烟,穿民国时期最流行、名贵的衣服等等。溥仪奢侈的生活使他不得不变卖从皇宫里带出来的名人字画、珍宝。

被溥仪带出皇宫的宋朝名作《濠梁秋水图》,现天津博物馆收藏

就这样,在天津居住的日子里,溥仪就变卖了很多的历史文物。后来,溥仪去了东北,做了伪满洲国的皇帝。整天面对的是日本人,他的一举一动都在日本人的监视之下。很多日本军官都听说了溥仪从皇宫里带出了很多文物,经常想办法从溥仪那里勒索点珍宝。1945年,日本战败后,溥仪想要逃亡海外,于是很多带不走的文物就留在了伪满洲国的皇宫里,遭到了卫兵们的哄抢,甚至很多传世之作被撕成碎片,让后人们痛心不已。

溥仪逃到了沈阳机场,就被苏联人抓了个正着,苏联人于是截获了溥仪携带的珍宝。这其中就包括《清明上河图》。溥仪从紫禁城带出的大量的珍宝有的散落民间、有的现在被博物馆珍藏、也有一部分流失海外。


用户6337806080

溥仪的一生是十分让人惋惜的,他是属于生不逢时的一种人。其实相对于崇祯,溥仪显得更可怜。崇祯时代,虽然是内外忧患,但毕竟当时的西方列强还很弱。而溥仪,面对的是内在都强的一种局势。



清朝刚灭亡后的一段时间,溥仪依旧占据紫禁城,那里毕竟是他曾经的家,里面的财宝金银,甚至宫女太监都还在。他那时候的日子过的也是衣食无忧,虽已经不是皇帝了,但是待遇还和以前一样。


后来,溥仪被赶出了紫禁城,就开始了颠沛流离的日子。溥仪在紫禁城的最后那段日子,其实就已经开始靠变卖字画为生了。后来,紫禁城被军阀占领。

宫女太监大都偷偷带着很多古董出逃,而溥仪则为了自保,四出逃窜,那些军阀把紫禁城里的字画和古董都据为己有,送给外国人,导致许多珍贵的古董外流。


历史密探

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时带走了不少宝物和财产,但是其中有一件宝物比传国玉玺还要珍贵,解放后溥仪献给了国家,现在已是北京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之一。



这件宝物就是“乾隆田黄三连印”,也叫“乾隆田黄三连玺”,是溥仪在我国抗美援朝时为争取早日出狱忍痛割爱的。



无论是材质的选择、还是图文的篆刻还有做工都非常不同寻常。

三枚印章有两枚是正方形,刻有“乾隆宸翰”和“惟精惟一”,一枚是卵型,刻有“乐天”,整个印章呈现灵动动感。



1924年溥仪带出此宝物,到1950年献给国家,辗转26年重新回到故宫,虽然溥仪是为了争取早日出狱,也非常不舍的,但是三连印还是回到了故宫,也使得我们现在可以感触感染到他200多年的历史沧桑和厚重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