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馬化騰的二選一和阿里之間,廣大網友一邊倒支持阿里?

兩面被煎的魚

說到馬雲馬化騰,那不可避免就要談到騰訊和阿里,並且與阿里的對比中騰訊形象不佳。曾經的「BAT」 變成了如今的「AT」,騰訊與阿里巴巴的對比不可避免。那為何馬化騰的二選一和阿里之間,廣大網友一邊倒支持阿里呢?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1、從社會責任與價值觀上來講。騰訊一直揹負著「抄襲」「山寨」的罵名,並且騰訊從發家的 QQ 到如今微信,一直都頗受爭議,令人詬病。以至於網上一直流傳:騰訊是一家偉大的抄襲公司。

對於阿里來講,馬雲阿里巴巴基本所有的演講和決策都是站在人類和民族的最高點出發,令人信服。而騰訊則不然,騰訊很少在公開場合談論公司的決策和社會責價值觀方面的問題,就連令人詬病的遊戲,都很少公開談及,而敢於公開談及的更多是微信。

看過馬雲演講人先比都知道,阿里背後的馬雲,首先演講的煽動力量非常強大,其次阿里確實做了很多惠民的事情,例如支付寶。而騰訊最大的「抄襲」標籤一直是個硬傷。因此,從社會責任和價值觀上來講,馬化騰和阿里的二選一之間,廣大網友一邊倒支持阿里。

2、從盈利模式上來講。馬化騰的騰訊盈利主要在青少年身上,阿里的盈利主要女人身上,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阿里的盈利模式更容易讓人接受,也因此馬化騰才一直背受罵名。另一要講一點的主要就是遊戲了,馬雲表示餓死不做遊戲而贏得國人好感,騰訊遊戲不斷的更新迭代則使其遊戲的影響力日益增大,充滿爭議,令人詬病。

特別去年大火的王者榮耀,令無數小學生沉迷其中無法自拔,別說支持馬化騰了,想必很多的家長都恨不得拆了騰訊,自然而然支持阿里了。

3、從商業模式的創新上來講。騰訊的盈利遠超阿里,但從商業模式的創新角度角度上,騰訊很難講的上有什麼亮眼的閃光點。例如,阿里帶頭做了支付寶,騰訊 12 年後來一個一樣的微信支付;阿里做了阿里雲部署大數據雲計算,騰訊則做了個騰訊雲部署涉足大數據雲計算。因此,從創新的角度講,廣大網友一邊倒支持阿里。

其實,騰訊的產品做得非常好,馬化騰的能力也毋庸置疑,只是騰訊的模式註定他只能飽受詬病,而阿里的模式顯然更加高大上,自然也就獲得廣大網友一邊倒支持了。


stormzhang

我搞不懂這個所謂的一大部分網友支持阿里這個數據是怎麼來的,沒有看到任何相關的數據,這個題主問這樣的問題應該是阿里的水軍吧。這兩家就是兩個中國互聯網的寡頭。

最可笑的是你支不支持有多大關係啊,你不支持他,難道就能不用微信嘛,就不要用微信跟親戚朋友聯繫了,你不支持阿里,難道就會不要不需要網購,再也不用淘寶了嗎?這兩家寡頭已經大到放棄他是你的損失,而不是他的損失。大部分鍵盤俠會在網上說一說,我討厭這家公司,但私下又去螞蟻金服買了理財或者又去給騰訊的遊戲充了錢,因為他們在現代人生活滲透的作用遠遠大於你的情感因素。

動不動就有人想表達我喜歡哪家公司,我不喜歡那家公司,那又怎樣啊,花這種精力去評論還,不如好好想一想他們為什麼可以學習借鑑的。騰訊也好,阿里也好,能走到今天,絕對不是說因為他們做了一個產品,先入為主搶佔了市場,在他們的過程,都遇到過很多問題,都能選擇對或者最後克服問題才走到今天。

如果你只用我喜歡這家企業或者這家企業有什麼家國情懷,當然這些家國情懷也只不過是馬雲喜歡掛在嘴邊說的。只有這些標準來評判這兩家公司,實在太low,或者說,會這麼想的是沒什麼出息的人。馬雲要洗腦的也就是你們這些腦殘。

阿里也好,騰訊也好。他們只要是合法的競爭,就符合商業準則,至於搶佔市場,市場是公開的,公司能夠不斷擴大規模越做越大,市值越來越好,是對跟著自己一起努力的員工的負責。我沒有聽說過騰訊要求網友二選一,這個是題主故意出來混淆視聽,騰訊只提出過一次二選一,是在360惡性競爭的時候,當時周已經被跑到了香港,如果他沒有違法他為什麼要跑到香港躲起來。

現在騰訊進軍電商,但市場是開放的消費者會自主選擇,如果阿里做得不好那最終他們會傾向於其他平臺,如果騰訊扶持的這些電商不好,那消費者也不會離開阿里。


WiFi已連接

馬雲創立的淘寶是幫助用戶省錢的,而馬化騰創立的騰訊遊戲是幫用戶花錢的。其實網友也並非一邊倒的支持阿里,仍然有相當一部分用戶支持騰訊。

一、騰訊遊戲一直在毒害青少年的風口浪尖

騰訊是世界上最大的遊戲公司,無論是王者榮耀,絕地求生,還是其他的遊戲,沉迷以及學生用戶極多都是騰訊遊戲的特色,所以騰訊遊戲在輿論裡面一直是被抨擊的角色,儘管騰訊上線了防沉迷等機制,但對於家長來說還是不夠。更重要的,騰訊遊戲對於金錢用戶的追捧,在騰訊遊戲只要付費就可以獲得好裝備打破遊戲公平性,當然在網易是你花了錢也和普通用戶差不多。

二、騰訊抄襲的原罪

在2009年之前,騰訊一直是以抄襲大王的名頭存在的,QQ抄OICQ、騰訊TM抄襲MSN,微信模仿米聊,遊戲平臺抄襲聯眾,QQ音樂抄襲酷狗,CF遊戲抄襲CS,王者榮耀抄襲英雄聯盟,所以創業公司出現了一個論調是,創業故事避不開的三件事:生、死、騰訊。

3、馬雲的個人影響力

馬雲具有很強的口才,擁有爆發性的演講能力。他經常在全球演講,很多年輕人都是他的粉絲,高調的表現力和導師的定位也讓其收穫了很多粉絲,在抖音上馬雲的單條演講甚至有超過100萬的點贊。

但是,不得不說,作為中國最知名的兩位互聯網CEO,馬雲和馬化騰平分秋色,用戶也對其都是很熱愛也有抨擊,所以二者無論從影響力還是個人魅力都相差不大。


毛琳Michael

我覺得主要是騰訊在遊戲方面做得實在是太差了。

很多玩遊戲的小夥伴,年輕的時候充值了很多錢,到現在,長大了,知道這這些錢實在是花的冤枉。

包括我也是以前,花了,5000多塊錢玩遊戲,現在想想真是,當時太傻了。有這些錢,我為什麼不,我自己買點東西或者是買些好吃呢。

再來說說前幾天,火熱的,紅包活動。

阿里巴巴花了10億元現金來做紅包活動,基本上人人都能有機會得到很多真實的紅包反饋。

再反觀騰訊的作風,他說他自己花費一億元,進來做活動,但是我參與進去我只發現他其實是在為為自己旗下的now直播做廣告而已,下載直播才能看到自己得到的現金,而自己想提現的話,還需要發表他的標準才能提現。

這就是兩家的區別,所以說人人都喜歡阿里的作風而拒絕騰訊的套路。


書藍畫青

我覺得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吧:

1.騰訊的遊戲害苦了很多人,尤其青少年,這些人的父母自然對騰訊沒有好感;

2.騰訊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一直在模仿,模仿說難聽點就是抄襲,比如QQ一開始模仿的MSN,微信一開始模仿的米聊,新浪微博興起的時候,它搞騰訊微博,淘寶興起的時候,它搞拍拍網,支付寶興起的時候,它搞財付通。關鍵是很多時候它模仿模仿著還超越了正版的,你說招不招恨?

3.馬雲高調,馬化騰低調,這也間接造成了阿里和騰訊的風格不同,高調的自然更受人矚目,媒體跟風報道的自然也多,這也就造成了阿里的風評更好;

4.騰訊更喜歡搞壟斷,你看國內的即時通訊這塊,騰訊的QQ和微信完全沒有像樣的對手,而阿里雖然一家獨大,但競爭對手挺多的,像京東、拼多多、蘑菇街、唯品會、網易考拉等等。壟斷難免霸道,同時也把很多同行的上升路徑堵死了,這也難免遭受非議。

最後,對我本人而言,騰訊也好阿里也好,都是咱們中國引以為豪的大企業,能為國爭光為民謀福利就好,其他的就不多嘴了。

以上。


廣東包打聽

其實我覺得阿里和騰訊這樣相愛相殺總要好過某一家獨大,這對於普通的吃瓜群眾來說,其實是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影響的。如果廣大群眾真的是一邊倒支持阿里,那騰訊早就倒了。對於題主說的廣大網友一邊倒支持阿里,我覺得是不準確的,這個是要看平臺的。在今日頭條或者是悟空問答上,確實是支持阿里的站打多數,但在其他的平臺情況是完全反轉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某乎看看)。所以這最多隻能說明,阿里在頭條上的支持者是比較多的。

從現階段看,騰訊的主營業務都非常良性和健康,盈利能力很強,社交加遊戲,也為騰訊贏得了巨大的入口,為騰訊其他的業務發展和延伸帶來非常大的想象空間。

但是,就阿里來說,更多地是在佈局未來,它不僅邊界不斷擴展,現在已經囊括零售、金融服務、物流、雲計算、大文娛等 5大板塊,甚至核心都已經發生變化——阿里對自我的定位,早就不再是電商,而是一家以大數據為基礎的科技公司。誠如馬雲所說,阿里是一家數據化的高科技公司,阿里更多的是在做未來整個商業世界乃至全社會的基礎設施。

騰訊和阿里都是中國目前為止最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公司,正是他們的存在,帶動了整個中國互聯網+產業的蓬勃發展,新興商業模式,新興商業物種不斷出現。相信在未來,他們依然能夠引領中國互聯網產業的創新和發展,相愛相殺,造就萬花齊放的豐富產業格局。所以我還是那個觀點,兩家競爭好過一家獨大。


蛇精病依然未好

謝邀!從兩家公司對國家和人民的貢獻來說,應該是阿里巴巴更大一些。阿里成立的初衷格局就比較大,以搭建“商人的平臺”、“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為己任,聯結供需兩端,搭建平臺,讓需求者更好更快的找到自己想要的產品,也讓供應者把產品放到平臺上讓更多的需求者找到,拉近了供求雙方關係,從B2B、B2C、到C2C到C2B,開創了中國電子商務的先河,電子商務不是打擊了實體經濟,而是幫助了千千萬萬的中小企業把萬千產品推向市場,打開了銷路,幫助了製造業的發展,引領了一個商業形態和發展趨勢。同時,也使成千上萬的創業者通過在阿里電商平臺創業實現了就業。

阿里支付寶、大數據、雲計算、跨境電商在我國互聯網經濟領域都是帶頭者、引領者,這是有目共睹的,就不再贅述。

騰訊建立的初衷就是及時通訊和社交平臺,使人們通過其主打軟件QQ加強溝通、交流、聯繫,並在此基礎上開發了QQ遊戲、QQ空間、QQ群、QQ閱讀、騰訊視頻、騰訊地圖、微信、微信群、微信公眾平臺等,不斷開疆擴土,形成了目前強大的騰訊生態。應該說騰訊極大改變和豐富了我們生活的精神層面。但在很長一段時間,騰訊最掙錢的業務是遊戲,遊戲也是騰訊的主要營業收入。騰訊遊戲也是騰訊讓人詬病最多的地方,有網友說“毀了一個時代的一群青少年”。這個說法對騰訊也不完全公平,很多青少年確實因為沉迷遊戲而荒廢了學業,但在全國互聯網上做遊戲的不僅僅是騰訊一家,全國的互聯網遊戲平臺可以說不計其數。騰訊在其他引領經濟發展方面的創新確實不太多,跟風的多,首創的少,比如騰訊拍拍、財付通、微信支付等方面。

在烏鎮互聯網大會,一幫互聯網大佬曬照片,有意無意孤立馬雲,以及後來騰訊、京東、唯品會合作曬照片配文字,更讓人覺得格局不大,不太厚道,有點公開上演國內互聯網行業窩裡斗的感覺,有本領就開創先河、異軍突起或像馬雲那樣到國際市場上去開拓去創新啊。


言有方

中國的發展環境並不好,西方強國總是藉助技術優勢和市場規則來強奪中國的利益,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的企業現階段要做的其實應該是努力提高自身的競爭力,然後藉助國家的影響力,依靠行業的團隊優勢來擴大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和話語權。只有這樣未來的發展空間和前景才有可能相對穩定。就京東和阿里來說,從目前的經營情況來說,京東的經營特點更多在於自營,比如採購和物流等等,這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他的目標市場側重於國內。而阿里的經營特點明顯在於搭建交易平臺和提供服務上,也就是說阿里的重心在於搭建國內外的市場,其在國際的市場佈局明顯就強於京東,可以說兩者間除了市場有重合外,經營側重點是有差異性的。所以就兩者的競爭而言,他們存在的共同問題就是產品的品質監管都存在問題,但是如果京東能夠能夠做到加強產品質量監控,提升相關服務質量,以京東對國內市場的重點經營思路,這何嘗沒有機會瓜分阿里的國內市場份額呢,同樣的面對京東在經營上的“壓迫”,我想阿里肯定也會努力提升相關領域的整體服務質量,在這種相互促進的競爭狀態下,企業的經營發展是健康的,受益的普通消費者,這不就是一種雙贏的行業發展模式嗎?設想一下,當中國的互聯網經營行業,在京東和阿里兩個巨頭帶領下出擊海外的時候,除了能擴大行業的影響力,還能夠拓展出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到那個時候,無論是京東還是阿里,發展的空間和機會會比現在要主動和靈活的多啦。但是最近看了很多騰訊和京東等等的行為,我就認為所謂騰訊聯盟的著眼點和出發點真的有待商榷,聯盟的意義在於增強實力,而實力增強以後其實是應該整合資源,然後提高自身能力。就聯盟成員之一的京東而言,他現在經營的並不完美,如果不趁著聯盟的機會,著手提高自身的經營水平,那麼當擁有更多聯盟資源的消費者來京東消費的時候,京東能短時間沒消化並最終維護住這些潛在的消費者嗎?但是我看不到聯盟有這樣的考慮,總感覺聯盟的目的就是要分出個江湖地位,打殘阿里,通過相對的壟斷來左右消費者。如果以這種心態做事,勝負難料不說,最起碼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是肯定的,內鬥的結果就是讓外人得利


行雲善思

阿里給創業者提供了平臺,帶動了商家的銷路,很多都是正能量,很多人也就有了奮鬥的目標,成為馬雲那樣有影響力的人,鼓舞了一大批人創業,同時阿里的行為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帶動了一大批國產商品走出了海外,讓中國產品走向世界,之前都是咱們求著外國人,現在是外國人求著中國人,很大一部分讓國人揚眉吐氣,而不是一味者崇洋媚外,同時他的植樹造林,防風治沙做的很好;反觀騰訊即時通訊確實方便了許多人的生活,最起碼省了很多電話費,騰訊也做了很多善事,也創立了創業平臺只是這個很少人知道,娛樂方面做的也不錯,只是遊戲方面耽誤了很多年輕人;剩下京東,沒什麼好說的。


情趣者

騰訊就像班裡的老二,偶爾考個第一,拉幫結派,想永遠得第一,他不是專心的去學習努力,而是拉著一群小弟去整老大,多煩煩他,讓他不能好好學習;阿里就像班裡第一,偶爾也考個第二第三,但是不關心名次,只想好好學習更多知識,一心想著能考個全校第一,但經常會被老二及其他的人騷擾,讓他不能安心學習,於是乎班裡的矛盾就多起來了,老大看著不行就聯合外班的幾個第一一起學習,愛理不理班級內部事務,至此老二還在拉更多小弟,預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